书城传记和珅:帝王心腹
4726900000054

第54章 虚虚实实和钦差审贪游山水,金蝉脱壳赵管家避祸居青楼(2)

喀宁阿心想,早闻李侍尧骄横挑剔,果不其然,监饭已经是最好的了,他尚且如此。抱着不打草惊蛇的态度,喀宁阿让阿乙进去。

李府大总管赵一恒,是李侍尧在家中最倚重之人。李侍尧被收监后,家中一应事务由他打理,他双鬓略白,虽然主人逢着大难了,但依然笑容满面,自信坦然,与喀宁阿聊天中,常常提及主人与皇上的事儿。说李侍尧任两广总督时,乾隆的寿礼进贡了镶金万年如意等三十种,另外皇上还喜欢西洋物品,又加了西洋钟亭等九种。皇上见了西洋钟亭,十分满意,吩咐李侍尧端午节再寻找几件更大的来。而刚到云贵总督时,就增加了象牙两对、茯苓两对、琥珀根朝珠二十盘,玛瑙朝珠二十盘等。赵一恒如数家珍,表明他在李家确实是举足轻重,万事都由他经手,第二表明皇上对李侍尧极为信任,当成自己人,必然不会真的要革职查办。喀宁阿似乎被他的话打动,也附和夸赞李侍尧的权势。

赵一恒从阿乙手中偷偷接过那张纸片,瞬间脸上的表情凝固了。

那纸片上只有一个字。

和珅和喀宁阿决定收口,吩咐亲随道:“到李侍尧府上秘密逮捕赵一恒。”

众人赶到李侍尧府上,可赵一恒就此失踪了。

海宁、舒常、孙士毅三人异口同声推荐追查的关键人物,正是赵一恒。

和珅大怒,追问道:“我让你在府上盯住他,一切如常,怎么刚要收口时,他就跑了?”

喀宁阿一头雾水道:“我也奇怪,李府上下都相信这只不过是一场过场戏,怎么突然间就走漏了消息,有没有可能是孙士毅放出的消息?”

和珅咬牙道:“孙士毅,难道这个家伙还抱着侥幸心理!”

和珅将孙士毅叫来,质问道:“赵一恒闻风而逃,走漏风声之事,我想问问孙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士毅瞬间明白了和珅言外之意,怀疑是自己透露了消息,忙辩解道:“大人何出此言,捉拿赵一恒盘问,是我出的主意,我又怎么会透露消息呢?”

和珅出使云贵至今,深谋远虑,一路顺风顺水,每步棋走得恰到好处,正暗自得意,没想到这节骨眼上出了差错,拍着桌子怒道:“我不管是谁走漏了风声,你作为云南巡抚,现在火速替我捉拿到赵一恒,算是立功赎罪。否则,这个案子拖下去,皇上怀疑到你给案犯通报消息,你也知道有什么后果。”

和珅知道自己对云南不熟,况且李侍尧势力庞大,捉拿赵一恒无从下手。把这个任务下达给孙士毅,绝对比自己合适。

孙士毅被吓得对天发誓道:“大人,若是下官走漏的消息,天打雷劈。当然愿意为和大人分忧,捉拿案犯。”

和珅道:“只要你捉到此人,一切怀疑自会烟消云散!”

孙士毅这回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介入此案了。

赵一恒自己在昆明有家,孙士毅派人于各处巡查,均没有线索。李侍尧没有定罪,家中之人也不能作为案犯拷问。可以得到的消息是,他是在和珅想动手逮捕之前,突然间消失的,谁也没有打招呼。孙士毅派人在各个关隘路口巡查,一见此人,必定捉拿。

赵一恒在这个节骨眼上逃跑,究竟是谁给通风报信的呢?孙士毅想了半天,觉得如果能找到透露消息的人,必能巡查到赵一恒的线索。

孙士毅百般无奈,只有找到和珅,沉吟道:“大人,我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能找出是谁给他透露的信息,必能有利于抓到赵一恒。喀宁阿大人一直在李侍尧府中,之前也一直与赵一恒联系密切,请问喀大人,此间有没有任何外人与赵一恒接触过?”

喀宁阿道:“此前赵一恒一直很乐观,向我说些李侍尧与皇上的亲密,根本没有逃走的迹象。对了,逃走之前,杂役阿乙有到府中,说是李侍尧吃不惯牢里的饭菜,问赵一恒能不能想办法。”

孙士毅咧嘴一笑,一拍脑门,道:“好了,我看问题就在这里。阿乙既可以接触到李侍尧,又可以接触到赵一恒,绝对有通风报信之嫌疑。况且李侍尧此人,别看平日里作风霸道,不拘小节,其实心思缜密,我们能想到的问题,他在监中也能想到。他一定明白此案中赵一恒乃关键人物,赵一恒要是被突破,他便全盘皆输;赵一恒要是消失,你们要查他全部案件,一年半载也查不完的。”

和珅咬牙道:“把阿乙抓来拷问!”

阿乙被抓到府衙,几棒子下来,便把所作所为都吐了出来。

和珅怒道:“大胆狂徒,身为衙门杂役,竟敢为人犯传递消息,快说,那纸片上写的什么字?”

阿乙道:“我真不知道。我这人不识字,一看字就头疼,所以压根儿没去看那个字。”

和珅大喝一声,道:“将此人收押狱中,严加看管。我要到监中,与李侍尧一较高低!”

监舍打开牢门,和珅拍了拍身上的衣袖,慢慢踱步进来。李侍尧正坐在方桌边上看书,虽然在监中,他仍然姿态端正,浑身上下一丝不苟,好似在自家书房中。

和珅道:“李大人,能在这里静心看书,真是令人佩服。”

李侍尧站了起来,施礼道:“和大人到了,看着满面笑容,应当收获不小。”

“正是,昆明气候如此宜人,风光如此之好,比之京城舒服很多,李大人真是有福气呀。”

“和大人不会来这里只是游山玩水,不理公事吧?”

“李大人言重了,我说过,我只不过奉旨行事,回去有得交代就行了,李大人不必过于紧张。看李大人在此观看兵书,应该收获不小。”

“我一介武夫,不看兵书又能看什么书呢?我是受小人诬陷,还望和大人尽早查明真相,禀报皇上。”

“我也是这么想的。”和珅点了点头,道,“虽然我也读了许多书,但兵书所知甚少,敢问李大人,用兵的头条是什么?”

“兵法虚虚实实,岂能一字概括,若非要说,则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嗯,说的极是。”和珅说着,拿起桌上的《孙子兵法》,道,“那么,我也看看李大人的兵法,多学学知彼知己之道,过几日原样奉还!”

和珅说着,将书藏入怀中,李侍尧目瞪口呆,道:“大人要兵书,哪里没有,何必从我这里取呢?”

和珅微笑道:“只有李大人看过的兵书,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是吧!”

看着和珅走出去的背影,李侍尧心里一阵拔凉,他第一次意识到,一场严峻的斗争现在开始了。

和珅回到府衙,翻开兵书,找到一处被撕掉的地方。喀宁阿欢喜地叫道:“果然如此,拿一本书来对照,看看是什么字。”

和珅道:“不用看了,我已知道。”和珅早已将此书默记在胸,自然不用对照。

“什么字?”

“遁!”和珅道。

“李侍尧果非寻常之辈。”喀宁阿道,“赵一恒能逃到什么地方去呢?”

“孙大人学识渊博,如何看这遁字?”和珅转而问孙士毅。

孙士毅沉吟片刻道:“这个字确实有讲究,依我看来,赵一恒必定还在昆明城中。”

和珅被说得颇有兴致,道:“哦,此话怎讲?”

“李侍尧胆大心细,他并非要赵一恒远走他乡,而是只让他躲起来,风波过后再出现,因此他不是用‘逃’字,而是用‘遁’。遁者,就地消失也。如果他往外逃走的话,在关隘路口客栈必定被捉,而昆明是他的老巢,找个地方躲起来,比远走他乡要更加容易而且保险。”孙士毅分析道。

“孙大人分析得有理,既然在昆明城之内,就靠大人了。”

“大人尽管放心,我尽力而为!喀大人办案多年,以你的经验来说,他可能躲在哪里?”孙士毅向喀宁阿寻求方向。

喀宁阿反问孙士毅,道:“假如孙大人有事,要就地躲避,会去哪里呢?”

孙士毅皱了皱眉,要以自己为例,还真是不舒服,不过此时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的,不再计较小节了,道:“我若是要藏匿起来,第一,必然不会去投奔亲朋好友。”

“有没有可能会一个人躲起来?”喀宁阿继续问道。

“如果独自躲起来,起居饮食,必须出来购买,有所不便,所以这一可能性也小。”海宁推己及人道。

“对,那他就必须投奔一个人了。”喀宁阿分析道,“这个人呢,必须与自己关系很好,或者可以用金钱收买,让他解决自己的日常饮食问题。但他和这个人的关系,是亲朋好友很少知道,或者绝对想不到的。”

“赵一恒在昆明交往众多,要找一个隐秘的朋友还是有办法的。”孙士毅道。

三人商议许久,想出一个最笨但最有用的办法,让孙士毅派兵挨家挨户查询。

喀宁阿闷闷不乐,显然,如果要怪罪下来的话,是自己的失职。他换上便服,信步出来,街上有人闲聊的地方,不少都要谈论钦差查办李侍尧之事,可见这是昆明目前的最大的谈资。在一座石桥上,各色人等在桥边石栏以及石凳上三三两两坐着,正是一个聊天的好地方。喀宁阿在人群中坐下,问道:“听说钦差大人全城搜捕赵一恒,可有此事?”

旁边肥头大耳满脸不屑的中年白胖子道:“那可不,衙役到我家来,没搜出赵一恒,倒把屋里藏的一坛老酒给打翻了,你说这上哪说理去!”

众人都大笑,道:“衙役是不是怀疑你把赵一恒拿去泡酒了!”

白胖子道:“这家伙平日里狗仗人势,颐指气使,男盗女娼,真能拿他泡酒倒是解气。”

喀宁阿心中一动,道:“他可是正经人,哪有男盗女娼之说?”

白胖子道:“这位客人,说你什么呢,真没见过世面。这年头呀只有一本正经的人,才会男盗女娼,像我这种满口粗话的人呢,倒是挺正经的。”

众人都夸赞道:“这倒是实话,精彩精彩。”

喀宁阿道:“那我倒想问问,赵一恒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白胖子道:“翠聚楼有一老婊子叫金珠,年老色衰,没什么客人,本来准备退休从良了,哪晓得被赵一恒看中,就做赵一恒一个人的生意。赵一恒为何喜欢她呢,原来她操一口赵一恒的家乡话,妓女们恍然大悟,都想学她的口音把生意抢走呢。”

有人问道:“胖子,你对翠聚楼了如指掌,是不是常客呀。”

胖子道:“不瞒你说,我是有那心,但没那么多钱,我怎么知道呢?翠聚楼老鸨是我一远房表姐。笑什么呀,她手下管着几十号人马,不比你们都强吗?孔子说,笑贫不笑娼,这道理你们都不懂吗??”

喀宁阿再也坐不住,径直往翠聚楼而来。这个翠聚楼是昆明的二流妓院,但生意绝好,有物美价廉之美名。喀宁阿一进来,正是客人绝少的时候,老鸨从昏睡中一下子抖擞精神,招呼道:“这位官人,是生面孔,不知要什么样的姑娘?”

喀宁阿道:“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