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帝王心腹
4726900000056

第56章 揣测圣意违心保侍尧,攀龙附凤公主尚长子(1)

却说和珅办成铁案,就要回京,却被一个人死死拉住不放。

此人就是孙士毅。

案情水落石出,孙士毅的处境却比原来想象的还要糟糕。李侍尧一案中,虽然没有查出孙士毅贪赃枉法,但身为同城巡抚,知情不报,尤其是建水县土司杀人一案,有明确的证明表明孙士毅是知情不报,与李侍尧一起谎报案情,说轻一点儿,是欺瞒朝廷,说重一点儿,是为虎作伥,乃是李侍尧的从犯。另外,根据和珅的调查,整个云南省吏治废坏,各个州府大多有亏空,积弊甚多,巡抚知情不报,难逃欺君之罪。总而言之,判个孙士毅抄家流放是绰绰有余了。

孙士毅道:“和大人,你不能拍拍屁股走了,你说过只要我帮助办案,立功赎罪,你会帮我的,如今这个境地,我的性命都在和大人手上了,求大人救我。”

和珅摇头道:“我是真心实意想救你呀,可是你如今涉案太深,国法难容,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孙士毅涕泪交流道:“大人,你我都是寒窗十载,好不容易混个功名,将心比心,谈何容易。我要是自己犯事,那倒也认栽;我所犯的,都是无辜之错,连带之责,左右为难之事。坊间传闻,朝中有事,请找和珅,可见和大人最有法子是天下共知的。只求和大人为我指出一条明路,日后做牛做马,全由和大人做主。”

和珅本不想拖孙士毅下水,此时正好卖人情,道:“说什么话,我哪有这种通天本领。不过事到如今,暂且如此: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他是吃软不吃硬,你写个认罪的奏章,附加自己的为难之处,让皇上设身处地为你想一想,以求皇上的谅解,也许皇上爱你之才,可以从轻处罚。”

孙士毅点头道:“这个办法甚好,我必然照办,但我还请和大人一事,和大人一定要帮我。”

“请说。”

“倘若皇上见了奏章,不为所动,还是对我从严发落,请和大人一定要开口,言我在李侍尧案中曾经戴罪立功,请求从轻!”

“好吧,你确实有助办案,我必伺机禀报皇上。”

和珅的奏章先到京城,皇上一览奏章,案件清晰,证据完整,干得极为漂亮,夸道:“和爱卿第一次办案,成就斐然,真是栋梁之才。”当即下令,升为户部尚书。和珅在回京路上,便得到升官的赏赐,荣耀加身,喜不自言。

李侍尧抄家的清单奏报上来,乾隆看了,心中有喜有忧,矛盾重重。清单中,比较贵重的有三座金佛、一架珍珠葡萄、三株四尺的珊瑚树,这些宝物看着眼熟,却是有来历的。它们是原来李侍尧进贡给皇上,因贡品过多,皇帝恩赐退还给李侍尧,以示恩宠,这些确实不能算贪污呀。李侍尧为乾隆筹备七十大寿的贡品清单也到乾隆手中,上面的玉瓷木器就有八十四件,怎样搜集,怎样护送到京都有详细规划,孝心可嘉。

进贡,是历代社会的一大传统,也是臣子与皇帝联系情感的重要纽带,李侍尧此人,曾经被乾隆公开称赞“优于办贡”,这么多年来,进贡次数有记录的,一共有一百二十多次,至于进贡的财宝一共有多少,乾隆爷也记不清了。他出手之阔绰,在地方官中极为少见,乾隆此刻心中也明白,若不是在地方上贪污受贿,哪来这么大财力!朝廷之中,能干的人才并不是没有,能揣摩圣意的人才也有,但是能把这两者合二为一的,就极少了,李侍尧就是这么少数的人之一,难道论罪杀掉?此次查案,震慑百官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留下李侍尧一条活命,将来只怕用他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他看见和珅建议的处决方式是斩监候,不由心中一宽,暗暗叹道:和爱卿办事真是极有分寸的。

但是乾隆的想法是上不了台面的,违反律法来赦免他,放在哪里都说不通。既然和珅建议用斩监候,不如就请和珅来出出主意。

待和珅回来,乾隆请他商议,道:“和爱卿办理此案,劳苦功高,待结案,我还要赏你。对李侍尧的判决,你建议斩监候,我看颇有分寸,不知你是如何想法?”

和珅一看乾隆的脸色,已经知道乾隆不是怪罪他,而是押宝押对了,便道:“李侍尧虽然贪赃枉法,罪大恶极,但功劳甚多,又是个有才干的统帅,如今乱民还未安定,从皇上的角度想来,也许将来还是有大用途的。”

此话正中乾隆的意思,李侍尧治乱极强,哪里有乱便能迅速平定,这样的帅才,确实难得,乃是乾隆手中一颗重要的棋子。从私心来说,和珅当然愿意斩草除根,但终究还是以皇上的意愿为先。

“嗯,和爱卿说得极为有理,功臣自然不能与庸臣相提并论,只不过此案如交给三法司处复核,只怕他的命是保不住了。”乾隆说出自己的忧心。

按照常规,此案应当交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复核,以李侍尧的罪证,极有可能判处斩立决,到时候皇上也没有回旋的借口了。

和珅脑子转了一下,建议道:“此案重大,要不然批交大学士、九卿会审,到时应该有纷纭建议,皇上再酌情采纳!”

“哦,此法甚好,刚好可以采纳更多人的意见!”乾隆大悦。

大学士、九卿会审,这个是最高的审级,以案情重大为由,按理也说得通。奥妙在于,九卿,是指吏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再加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九个部门的最高官员,每个尚书部门有满汉尚书二人、满汉侍郎四人,再加上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一共四五十来号人,让这么多人去审议李侍尧的定罪,总有一两个建议轻判的人,自然有变通的余地,到时候乾隆便可以顺水推舟了。

乾隆依计而行,召开大学士与九卿会审。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由于李侍尧贪污索贿,案情严重,众官一致认为和珅办案清楚,拟定的罪行过轻,应该重判斩立决。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一个人同意和珅的判决建议。

这个结果令乾隆非常郁闷,要当面驳回众官的意见是不可能了,但是要让李侍尧死,乾隆爷也绝对是不愿意的。他必须以一己之力来挽救这个朝廷依赖的重臣。一怒之下,他暂且搁下九卿的会审意见,下旨要让各地官员对李侍尧引以为戒,并以此为由,将案子发给各地的督抚,要求大家对案子的判决各抒己见,回奏必须把李侍尧的功劳与罪过都叙述一遍,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前所未有,也是乾隆一生中唯一一次让督抚议定官员的罪行。乾隆在静静等着挽救李侍尧的机会。

却说孙士毅在和珅的授意之下,斟酌词句,向乾隆上了一道请罪的奏折,说道:微臣到云南任职,与李侍尧同在昆明办公,也曾经听说过关于李侍尧贪污受贿的传闻。民间传闻说,李侍尧曾经公开向下属的官员要东西,经常以各种名目收取重礼,往往价值成千上百两银子。微臣虽然听到这些传闻,但并没有真凭实据。而李侍尧本人深受朝廷信任,还是微臣的直接上司,没有实证,实在不敢随便上奏揭发他。李侍尧收受贿赂、勒索下属事关重大,对云南的整个官场都有影响,微臣格外重视,多次派属下的官员到治下州县秘密查访,无奈能力不济,一直没有找到证据,微臣私下十分忧愁。幸亏苍天有眼,皇上明察秋毫,发现了李侍尧的问题,派和大人来昆明查案。皇上知人善任,和大人出手不凡,他到昆明后,秘密将李侍尧的家人捕获审讯,对涉案人员各个击破,终于使案子水落石出。和大人精明强干,不徇私情,查了这么大的案件,微臣十分佩服。相比之下,微臣一时糊涂,错过了揭发李侍尧的大好时机。当时,按察使汪圻私自送给李侍尧如意,李侍尧嫌少退回,汪圻又送了他不少银子,这件事微臣是知道的,本打算立即上疏朝廷,弹劾李侍尧。但李侍尧身为总督,官大权重,党羽众多,臣生怕涉案人等不敢出来作证,最后案件不能落实,微臣弹劾不成,反而蒙污蔑长官之罪。微臣实在是糊涂之至,如今诚心悔过,请陛下从重治罪,让其他官员引以为鉴。

孙士毅也算一官场老手,这封奏折写得颇为巧妙,名义上是请罪,却大肆吹捧皇上的英明,避重就轻,写出自己左右为难的处境,巧妙为自己开脱罪责。如果皇上愿意为他开脱,则奏折里已经铺设好了种种理由。可惜乾隆虽然老迈,却并不糊涂,更重要的是,孙士毅在他心中与李侍尧无法相提并论,看过奏折之后,下旨批驳道:孙士毅所奏,简直是一派胡言。现在李侍尧已经归案,孙士毅说这些话,完全是为掩饰自己的罪责,对案件的进展并没有任何作用。国家设立督抚制度,本意在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作为地方官的表率,只有地方上的督抚清正廉明,下面的官员才能清廉,地方百姓也能得到好处,如果督抚带头贪赃枉法,下面官员各个效仿,地方吏治败坏,百姓必然受苦。孙士毅一路官至巡抚,本应该感受朝廷的恩德,知恩图报,却看着李侍尧贪赃枉法,就如自己不知情一样,隐瞒不报。现在李侍尧已经案发,孙士毅仍然畏首畏尾,掩饰罪责,推卸责任,这是什么居心?孙士毅辜负朕恩,理应革职查办,发往伊犁充军!

孙士毅没有想到会得到最坏的结果,只能采取第二套方案,请求和珅说情了。和珅倒不含糊,向皇上奏曰:“按理来说,孙士毅应当发配充军。但是奴才这次到云南办案,孙士毅积极协助,立功赎罪。如果立功之人没有以功折罪,也许将来办案,涉案之人将会破釜沉舟、一抗到底,恐办案难度更大。况且孙士毅才学出众,请皇上三思考虑。”

和珅的建议对乾隆是极有用的,乾隆亦觉得有理,斟酌之后,下旨曰:“孙士毅本应充军伊犁,罪有应得,但办案之中协助钦差,可以将功赎罪,且因隐匿不报与贪赃枉法性质不同,故而暂免充军的处分,念其才华出众,在《四库全书》处效力,没有俸禄,一切花销用度自己准备。”

孙士毅喜出望外,只要留在朝中,东山再起的机会很大。

却说安徽巡抚闵鹗元,文学起家,名扬中外,精于治狱,由郎中起擢臬司。所到之处,以清理积案著称。任安徽巡抚四年,期间上疏称凤、颍、寿三郡历年灾荒,赈贷皆由安庆、池州远途拨运,不如就近建仓贮粮,以备急需。在凤阳府、寿州凤台县及正阳关、颍州府亳州、阜阳、霍邱、蒙城、太和、颍上等县共建粮仓400间,贮粮20万石,以备赈恤,政绩斐然。他收到乾隆关于李侍尧一案分发各督抚复议的旨意,不由心生疑问:此案十分清晰,以律法而言,“斩立决”中规中矩,皇上何以大费周折,还要由各地督抚重述功过,再写意见?此中必有深意。再看邸报,得知李侍尧一案极是周折,大学士与九卿会审都有决议了,却还在折腾。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皇上如此反复,必然是想听到不同意见。

于是闵鹗元回奏:李侍尧办事勤劳,功劳甚多,人才不可多得,只是晚节有亏,同意和珅建议,望皇上天恩,暂且留他一命,不用立即处决。

全国的督抚,只有闵鹗元一人提出此议,乾隆大喜,下令按照闵鹗元的决议,拟定斩监候,明年朝审,再行议定是否斩首。

贵州巡抚舒常协助钦差查案有功,调位湖广总督。闵鹗元押宝押对,不久被乾隆调往更加富庶的江苏任巡抚。

此案之后,乾隆命令和珅报告云贵两省状况,和珅心知这是个极好的施展自己议政之能的机会,从容答道:“赃私狼藉,吏治废坏,府县多有亏空。”这是和珅第一次出外办案,心细的和珅,在办案过程中,对当地官场吏治、百姓民生,仔细做过考察,经过周密考虑,对皇上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奏章建议:

第一:李侍尧贪污受贿,勒索下属官员,导致官场风气一级级败坏,这已经不是李侍尧一个人的问题,云南省整个吏治已经败坏。各州府有亏空的地方,必须做一次彻查,以摸清从前的积弊。

第二,为了加强税收,可以改设云南永昌府税口。云南鹭江、磨黑两个地方,一直设有征税处,严禁携带内地的丝纸、丝绸出关,但这两个关外,还有腾跃、龙陵、思茅等地,地域广阔,百姓众多,偷漏税款的走私行为时有发生,可以另设征税处,严格收税,保证朝廷税收不外流。

第三,各省城守尉,建议位列藩司(即布政司)之前,以表示尊重。

第四,云南省矿业发达,采办铜料却面临困境,这是因为云南省私人制造的假铜钱到处流通,导致官府铸钱的原料严重缺乏,建议朝廷想办法治理。重点是严格控制当地铜矿的开采,使私人筹造假钱没有原料。

第五,云南省私人铸造假钱盛行,建议于民间收兑小钱,改铸大钱流通。

第六,建议湖南、贵州一带的苗民准其遵照内地人的法令,一律剃发。

第七,建议将囚禁在永昌的缅甸人释放回家乡,采取怀柔政策。

第八,建议加强云南贸易关口的管理:云南开化府设立关口,内地人民与越南交易,有藩司发给印票。前因越南黄文桐闹事,关于双方交涉事宜应立定章程,有章可循。

第九,云南省的盐务有问题,建议改革。因为四川私盐甚多,味好价格低廉,导致云南的官盐不好销售,盐税日益亏损,应当在四川、云南两省交界严查。

和珅的九点建议,不仅提出问题,还给予解决方案,尤其是整顿吏治、加强税收,正中乾隆下怀,令乾隆拍案称善。乾隆不但下令依此执行,而且立即嘉奖和珅,让他兼任“议政王大臣”,愈加宠信!

回过头来,且说和珅从云贵办案回家,三喜临门。

一是路上获任户部尚书,手执全国财政,加上自己已任大内总管,皇室与朝廷财政全归己手,天下有几人有这等荣耀!另一方面也说明乾隆对自己理财能力的信任。其二,书童暮雪居然在大病中死里逃生,服了太医的药方之后,昏睡数日,而后悠悠醒来,喊着要吃稀粥。和珅虽不在家,家人皆觉得这是一个吉兆,冯氏让如意精心照顾,硬是把一条命从阎王爷那里拉回来。当和珅见到暮雪欢天喜地地在人群中迎接自己回来时,不能不感到自己家中时运之旺。

第三件喜事在几日后接踵而来。

且说和珅不但与皇上处得周全,跟十公主相处,也是妙趣横生,令十公主十分留恋。十公主跟在和珅后面,问道:“我该怎么叫你呢?”和珅道:“你想叫什么呢?”十公主道:“你这么高大,叫你大人吧。”和珅道:“那可不行,你是奴才的主子,叫大人,奴才可不敢应。”十公主道:“我可不愿意叫你奴才,这样吧,我身高应该有一丈高,我就叫你丈人吧。”和珅口中叫不妥,心里暗暗窃喜,十公主以后就叫他丈人。

和珅作为内务府总管,新春在圆明园的同乐园设立“买卖街”,乃是模仿民间的集市,古玩估衣、茶馆酒肆一应俱全。所有店铺的主人,都是宫中太监假扮,模仿民间做生意,后宫妃嫔以及朝中大臣,可以不避嫌,入内买卖。皇子贝勒平日里不得私自离开紫禁城,哪里见过如此平民的东西,总喜欢来这里图个新鲜。十公主先是跟在乾隆后面,兴致勃勃,看见一件红色的丝绸衣衫,华贵美丽,便要皇阿玛给他买。乾隆笑道:“我身上从来不带银子,不能给你买,你叫你丈人给你买吧。”和珅正在当值,十公主转身便找和珅要银子,和珅连忙招呼道:“掌柜的,这衣服要几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