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琳遵照形势,决定在西藏驻扎下去。和珅深知西藏生活艰苦,写信问和琳,要不要活动活动,将他调离。和琳却不答应,回信道:“如今有机会为国戍边,这是我的夙愿,难道哥哥忘了从前我们说所的?我们兄弟要是一文一武,一个在朝廷出力,一个在边疆杀敌,这是最好的安排,如今我觉得十分满足。西藏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的内心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从前的官职,我觉得都有名不副实的成分,现在总算是干实实在在的事,所以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哥哥不用再为我费心了。”
和珅见他意志坚定,只好作罢。
和琳在西藏,以苦为乐,如此一年又一年,不以为意,曾经写了一首《西招四时吟》,描写西藏四季的景色、感受。其中一句:“莫讶春来后,寒威倍胜前。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烟。”写的是就算春天来了,这里比以前更加寒冷,人们见惯不惊了,在窗前欣赏景色,能看到的只是荒漠,绝少人烟。“山阳四五月,嫩绿渐渐生。草老刚盈寸,花稀不识名”,则写的是夏天四五月,山的阳面才刚刚有嫩绿的草芽。草都长老了,也才一寸长,稀少的几朵花儿连名字也无从知晓。
可见,和琳在西藏驻守,十分坦然顺意。
却说郝云士常在和珅府中走动,因为与吕家结亲,不免受到和珅讥笑。吕凤台发配边疆两年了,眼见吕家家境越来越衰弱,吕笙靠着教书养家糊口,有一次回老家河南,连路费也凑不齐,生活没有什么盼头,郝云士渐渐为自己当初的草率而后悔。
这一日,郝云士把吕笙叫到家里做客,两人喝酒聊天,不免谈到吕凤台。郝云士和颜悦色道:“两年了,你父亲去了关外戍边,一直也没有音信。关外环境恶劣,不是人待的地方,现如今朝廷也没有大赦天下的机会,恐怕你父亲很难回来,我真是替他担忧呀。”
吕笙听了岳父的话,不仅悲从心起,这两年自己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就是想将来科考能够出人头地,也等父亲能够有机会大赦回来,现在看来机会真是渺茫,忙哭道:“前路茫茫,还请岳父指教一二。”
郝云士等吕笙平静下来,叹道:“现在你家里没有什么收入,粗茶淡饭,到时候我女儿嫁过去,你怎么养活她,真是令我头疼呀。”
吕笙也是读书之人,听了郝云士话中有话,于是抹了眼泪,问道:“岳父有什么打算,尽管说来,小婿谨听教诲。”
郝云士慢慢道:“老夫也是信义之人,本来没有什么悔婚念头,只不过你也明白,我这女儿娇生惯养,如果突然嫁入贫困之家,不能保证安定的生活,对她来说,不啻一种折磨,我觉得对她太不公平了,为父的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到时候她受不了,两家都不得安宁,对你我都不是好事。你母亲的寿辰快到了,我情愿以五百两银子为贺礼,给你们家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穿衣吃饭不成问题。只要你动一动笔,写几行字作为休书便可。”
吕笙听了,喟然长叹道:“抛弃妻子,与礼法不合。我吕家几代人,从来没有随便休妻。不过现在由先生主动提出的,我也不敢不答应,只要别记在我的账上。至于我们的生活,不劳先生费心,银子我是不敢收的。我这几年的教书,供养母亲日常衣食也是足够,休书很简单,只需要一纸一笔即可,请先生拿出来吧。”
郝云士听了,脸有愧色,但铁了心抛弃吕家,当下硬着头皮,叫家人取来纸笔。吕笙默默写下休书,一声冷笑,递给郝云士。突然只听得一阵脚步声传来,郝家二小姐雏玉从屏风后冲了出来,抢过休书一把撕碎,质问吕笙道:“我什么时候得罪过你们吕家?自订婚以来,我没有失德之处,你竟然要立此休书,抛弃我吗?”吕笙被说得张口无言。
郝云士见事情将成,横里杀出个程咬金,怒道:“婚姻之事,父母做主,你一个小女子知道什么!”
雏玉躲在厅后,早已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顶撞老父道:“老父之言,乃是胡乱说的,小女子万万不敢服从。”
郝云士又急又气,大声呵斥雏玉。吕笙十分尴尬,道:“此事我不便发言,等你们权衡完毕就是。”便告辞回家。
雏玉跪倒在地,含泪劝阻父亲道:“和珅虽然位高权重,但贪污受贿,无人不知。如今皇上年老,精力不足,才让奸臣弄权。我公公弹劾他,这也是为臣子的本分。小女子也读书明理,明朝的时候,谏臣杨继盛冒死弹劾奸臣严嵩,被朝廷处死,朝中大臣还有人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如今我公公的行为,不比杨继盛差,难道你现在也要悔婚?这样的操守,足以为人臣吗?”
郝云士的夫人也出来劝道:“写了休书之后,女儿一辈子的名誉就坏了,你是怎么想的?吕家的公子聪明好学,知书达理,是个才子,也不可能一世贫贱,女儿都不嫌弃,你又何必这样不讲情义呢!”
郝云士盛怒异常,不理夫人女儿,拂袖而去。
吕笙回家之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母亲,母亲哭道:“郝云士这是为了献媚和珅,要与我家断绝关系。现在皇帝老了,不久后要把皇位禅让给皇太子,到时候如果和珅失势,郝云士的灾祸恐怕也不远了。雏玉看来是个贤惠明理的女子,如今深陷其中,恐怕将来也要受到拖累,到时候可怎么办!”
吕母话音未落,就听见门外有马车的声音,原来是郝家二小姐雏玉来了。众人吃惊,急忙出去迎接,只见雏玉一身民妇打扮,穿着简朴的衣服,走进屋内,见了吕母,下拜行礼,说道:“小女虽然没有举行婚礼,但已经是吕家的媳妇了。婆婆在上,受女儿一拜。现在家父不能容我,我已经被驱逐出家门,无处可去。婆婆是慈爱之人,公公是忠良之辈,今天的事就由婆婆做主。我还没有举办婚礼,不敢擅自留下,我已身怀利刃,如果婆婆不能收留我,我已决心自刎于此,死于吕府,也不敢败乱礼法。”
吕母大喜,连忙把媳妇迎接进来,含泪感动道:“我的好儿媳妇,你忠贞贤惠,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不收留?今天留下来,明天就举行成婚仪式。”
此事很快传出,吕凤台的老师王念孙听说之后,派人送来一百两银子作为贺礼,资助吕笙一家的生活。第二天,吕家请了一些亲戚朋友,办了一个小小的婚礼。郝云士得知生米已成熟饭,也是无法,只是不与其往来。郝小姐在吕家贤惠能干,白天做家务,晚上织布到深夜,支持吕笙认真读书,不要荒废学业。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和珅身上有几种慢性疾病,时时发作,特别是腿疼,一生都治不好。这一日,和珅旧病复发,递给奏折向乾隆请假。乾隆已经对和珅呵护备至,十分关心,特意派宫内太医前去医治,次日又派纪晓岚和太监裘得禄前去探望。裘得禄是皇上近侍,也与和珅交好,三人谈起病情,无意中谈到太医头上。裘得禄撇嘴道:“现在宫里的太医,只会开方子却治不了病,给和大人看过几次,都没什么效果,徒有虚名罢了。”
纪晓岚道:“在下也听说过,现在太医太懒,医术反而不如外面的,有些达官贵人,宁可自己找大夫,反而比宫里的太医见效快。”
和珅病得不轻,见不了皇上,十分着急,听了此话,深以为然,道:“太医养尊处优,反而不精研医术了。外面有什么好大夫,纪大人给我介绍一个?”
纪晓岚道:“新任的御史陈渼,浙江海宁人,医术颇为精湛,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何不请他试一试。”
和珅道:“如此甚好,若能把我这老病治了,纪大人也有推举之功。”
和珅唤了一个仆人,吩咐道:“拿我的名帖,到御史陈渼府上,就说我身体不舒服,久闻陈御史医术高超,请他有空之时,到我府上诊治一下。”
家人很快找到陈渼府上,递上名帖,说明来意。陈渼收下帖子,打发走家人先回,道有空必定会来。
这下给陈渼出了一道难题。和珅有贪名,自己给他治病,传出去会被视为同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陈渼考中进士的时候,主考官为大学士王杰,故与王杰有师生之谊。而陈渼知道王杰在军机处与和珅是死对头,此事如何答复,还须征求王杰的意见。
在军机大臣中,和珅最讨厌的不是阿桂,因为阿桂性格耿直,经常被乾隆支使出去公干,与和珅正面冲突的机会不多,而且阿桂已经知道和珅足智多谋,对和珅能避则避。王杰就不一样,此人为官廉洁,脾气耿直,数十年兢兢业业,对和珅不买账,经常让和珅难堪,所以他最讨厌的就是王杰。
王杰为山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万寿恩科,以陕西会考第一参考殿试,高中状元。这个状元也颇具传奇,阅卷官阅卷的结果,殿试的第一本来是著名诗人江苏常州人赵翼,王杰位居第三。因为王杰的书法工整清秀,乾隆对其有很好的印象。另外,江浙一带屡屡出状元,开国以来,已经有二十九个状元了,此时又逢平定新疆准、回两部的战争刚刚结束,西北各省贡献很大,乾隆想在西北点一个状元,作为补偿,于是特意把赵翼、王杰的名次调换,赵翼从状元降为探花,王杰则成为清代陕西唯一的状元。
王杰中了状元之后,山东士子认为选拔不公,作了一上联以示不服,曰: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也不客气,回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
军机大臣中,王杰敢于与和珅顶撞,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和珅得到一副山水墨宝,在军机处值房挂出来炫耀,大臣们连声附和,都说此画名贵,值不少钱。王杰轻蔑道:“真没有想到,贪墨之风竟然到了这个地步。难怪白莲教起义已经好几年,朝廷花了几万两银子的军费也没有平定。”这话令大家都十分难堪,和珅更是颜面扫地。
王杰有一个儿子,名叫王笃,书法很好,曾经在京城为父代笔。王杰的同僚、朋友很关心王笃的前程,甚至连乾隆都问起,希望他参加科举,能够金榜题名。王杰的想法却不一样,认为自己身居高官,儿子如果参加科举,主考同僚必会照顾他,这样对其他人不公平。况且自己的儿子喜欢喝酒,王杰认为不适合做官。每到科举之时,王杰便对众人说:“谁荐了我的儿子,我就要弹劾他。”后来儿子无奈,回到陕西老家参加本省的乡试,陕西巡抚刚好是王杰的门生,王杰给他写信,将此话说了一遍,巡抚知道王杰的倔强脾气,最终不敢在乡试中录取王笃。因为王杰的缘故,才华横溢的王笃直到道光二年才中进士。
对于这样的人,和珅觉得与其作对肯定是危险的,于是想笼络他。有一次,百官在朝房等候皇帝早朝,王杰坐着搓手取暖,和珅走过去握着王杰的手玩笑道:“王大人的手怎么这么柔软?”王杰的手确实是柔软,这本是一句玩笑的话,也算平常。王杰却非常反感,立即抽回手,一本正经道:“我王杰手虽好,但不会要钱。”一句话暗指和珅受贿,经常伸手要钱。和珅大窘,满面通红,心中恨恨不已。
和珅与王杰的关系如同水火,陈渼自然不敢擅自做决定,于是要到王杰府上讨教。王杰一听此事,勃然大怒道:“和珅乃是国贼,要是病死,只怕皆大欢喜,你又怎能去治他的病呢!”
陈渼道:“学生也正有此意,才来讨教老师。学生不能去给他治病,但也不知道如何拒绝,还请问老师。”
王杰平静下来,突然道:“你去给他治病,一定要去。”
陈渼疑惑不解,道:“老师,你的意思是?”
王杰咬牙切齿道:“你去治病,设法用毒药杀了他,为民除害。”
陈渼支吾道:“这个??我得回去好好权衡。”
说罢,一身冷汗,告辞而出。
陈渼出自浙江海宁陈氏家族,在清代被誉为“海内第一望族”。康熙、乾隆数次下江南,都曾以陈氏私家花园“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陈渼出生在名门望族,明白学医乃是救人,决不可以以医治之名,行谋杀之实。况且陈渼与和珅无冤无仇,这次和珅以礼相请,并无不妥之处。退一步来说,和珅乃是朝廷重臣,如果经自己行医之后,无缘无故死去,朝廷一定会做重大案件来追查,此事太过明显,一定会被查出来。杀害朝廷重臣乃是大罪,到时候陈渼被杀头不说,海宁一门将被株连九族。
陈渼既不愿意毒杀和珅,又不愿意违背王杰的意愿,和珅这边又不能推托,思来想去,左右为难,感到焦虑重重,只好派人回复和珅道:“和中堂屈尊请下官就医,下官本应随叫随到,恰好这几日身体不舒服,自己也病倒不能下床走路,在此向和中堂请安。他日病情好转,下官一定来拜访。”
和珅并不知细节,见陈渼推托不来,相当愤怒,恨恨道:“陈渼不过是小御史,居然敢推说有病不来。听说他是王杰的门生,指定跟王杰沆瀣一气,看不起我。”
裘得禄也道:“他一个御史,这样也太托大了,和大人既然邀请也,也该来看一看。”
纪晓岚在和珅府上,听得此话,为陈渼争辩道:“陈渼此人,素来诚实,不会无故推托有病,我猜是必有其他原因。”
纪晓岚从和珅府上出来,便直接到陈渼府上,陈渼连忙出来迎接,纪晓岚见他不是病得起不了床的样子,便问道:“和中堂约你去看病,你为何托病不来,这样胆子也未免太大了。”
陈渼与纪晓岚相知相交,是信得过的人,便坦言道:“纪大人有所不知,这事说给你听,你千万不可透露出去。我的老师王大人听说我去给和大人看病,让我去给朝廷除害。这件事,你叫我如何是好,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除了托病不去,还有什么法子?”
纪晓岚点头道:“怪不得,你本是不喜欢说谎的人,推托不去,必定有你的原因。不过现在你已经把和珅得罪了,和珅向来睚眦必报,今后一定要多加小心。”
陈渼道:“多谢纪大人挂怀,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以后,听天由命吧。”
果然不出纪晓岚所料,和珅决定找机会报复陈渼。陈渼本来已经被保举为御史,和珅偏偏改为外派甘肃巩昌府知府一职。陈渼出生在浙江陈家,对西北苦寒之地不太适应,叫苦不堪。在甘肃当了两年知府后,陈渼又被贬为知州。
和珅更想找机会除掉王杰,有一次与乾隆聊天之时,装作漫不经心地对乾隆道:“我听人说王杰表面清廉,内里其实可疑,有人告诉我,他在家乡建有三王府、四王府。”乾隆觉得好奇,因为他确实听闻王杰生活简朴,从不铺张,听和珅这么一说,难道是做表面?于是乾隆给陕西巡抚下了密旨,让他找机会突然到韩城去,调查王杰家乡的房子与财政状况。巡抚来到王杰老家,只见房子低矮简陋,就像是穷困的读书人的房子,屋内陈设简单,十分洁净。巡抚便问乡民,为何有“三王府、四王府”的说法,乡民们说这是根据王杰的姓名和排行,乡亲们对他玩笑的称呼。
巡抚把实际情况汇报乾隆,乾隆十分感动,特地召见王杰前来,对他说:“你是朕的宰相,家里的住宅太简陋了,朕赏银三千两,你好好整修下房子。”王杰跪谢感恩,但不知道乾隆为何突然关心起他老家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