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40

第40章 肛肠疾病(3)

(4)白芨膏:白芨粉12g,煅石膏粉100g。白芨粉加蒸馏水制成药液,将白芨全部溶解,静置8小时后过滤,即成黄色胶浆,每100ml加煅石膏粉100g,高压消毒制备。先让患者在温水中坐浴15分钟,再用棉球蘸药从肛门插入2cm深,往返深擦2次。另取一蘸药棉球留置肛门内深2cm处。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裂口深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肠。

基本处方玄参30g,麦冬、生地黄各24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润肠汤:当归12g,甘草3g,生地黄12g,火麻仁、桃仁各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肠燥便秘者。

(2)济川煎:当归9~15g,牛膝6g,肉苁蓉6~9g,泽泻4.5g,升麻2~3g,枳壳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肾虚津亏者。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明显,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舌紫黯,脉弦或涩。治宜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基本处方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桃仁各3g,槟榔2g,制大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空腹服用。

备选处方

(1)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各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疼痛剧烈者。

(2)桃仁红花煎:丹参15g,桃仁10g,红花6g,赤芍、生地黄、延胡索各10g,当归6~10g,制香附10g,青皮6g,川芎6~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瘀血凝滞者。

警示

1.肛裂初起,裂口新鲜且无局部并发症者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如果肛裂反复发作,逐渐加重,裂口形成溃疡,并伴发裂痔、肛乳头肥大、隐瘘等并发症,则非手术不能解决,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解除患者痛苦。

2.炎症性肠病、艾滋病、梅毒、结核等病也可见肛门裂口,但位置及外观均与典型的肛裂有所区别,临床应仔细鉴别。

§§§第七节肛管直肠脱垂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常伴有肛门失禁或其他盆底病变。以老年妇女多见,也可见于有先天性肛门直肠疾病的年轻男性。目前有两种病因学假说:滑动疝学说及肠套叠学说。确切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小儿啼哭及长期腹泻、便秘,慢性咳嗽等可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推压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年老体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因而直肠周围组织亦松弛,失去固定作用,造成直肠脱垂。本病属于中医学“脱肛痔”、“肠痔”、“盘肠痔”等病范畴。

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以长鼻状的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肛门失禁,大便出血,或排便不尽感及肛门坠胀感。若脱出时间稍长未及时复位,导致嵌顿及坏死。

2.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黏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垂;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黏膜皱襞,便后需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垂;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圆柱形,表面有较浅的环状皱襞,触之很厚,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垂。

3.可根据需要选作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排粪造影,肛管测压,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试验,以判断病情轻重,并作为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

辨治原则

首辨证候虚实,掌握标实与本虚的主次。标实为主者,分清风、湿、热邪的偏盛。本虚为主者,分清气虚、血虚的主次。

处方

1.脾虚气陷证:便时肛门肿物脱出,轻重程度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治宜补气升提,收敛固摄。

基本处方黄芪30g,炙甘草15g,人参9g,当归身6g,橘皮、升麻、柴胡各9g,白术9g。每日1剂,每日2~3次,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匮肾气丸:干地黄128g,山药、山茱萸各64g,茯苓、丹皮、泽泻各48g,桂枝、炮附子各16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3次,每次9g,口服。适用于肾虚失固者。

(2)缩砂丸:砂仁、黄连、木贼各等份。上药为末,每次6g,每日2次,米饮调下。适用于大肠虚而夹热者。

(3)提肛散:人参、白术、川芎、黄芪、陈皮、当归、甘草各3g,柴胡、升麻、黄芩、黄连、白芷各1.5g。上药为粗末,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胃气虚者。

(4)收肛散:五倍子,炒浮萍草,龙骨,木贼草各9g。上药研为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患处。适用于直肠黏膜脱垂者。

(5)涩肠散:炮诃子,赤石脂,龙骨,上药研为细末。加醋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适用于小儿久痢,肛门脱出不收。

2.湿热下注证:肛门肿物脱出,色紫黯或深红,甚则表面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

基本处方葛根15g,炙甘草6g,黄芩、黄连各9g。用水煮葛根,后加入其他3味药,去渣,分2次温服。

备选处方

(1)三妙丸:炒黄柏120g,炒苍术180g,川牛膝60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3次,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2)五倍子散或马勃散:每日2次,外敷脱出黏膜。适用于直肠黏膜脱垂者。

警示

1.内治法仅适用于直肠黏膜脱垂,对直肠全层脱垂仅可改善症状,后者需采用手术治疗方能显效。

2.直肠黏膜脱垂与晚期痔脱出常伴发出现,且较为相似,在手术前应让患者取蹲位模拟排便动作,使脱出物肉眼可见,以帮助鉴别诊断。

§§§第八节肛管直肠癌

肛管直肠癌是指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饮食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息肉癌变,慢性炎症刺激(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关。本病属于中医学“锁肛痔”、“便血”、“脏毒”、“积聚”、“癥瘕”、“下痢”等病范畴。

诊断要点

1.早期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或减少,可伴有肛门坠胀。继则发生便血,色鲜红或暗红,伴有黏液,且便次增多。有里急后重感,或有脓血便。晚期排便困难,粪便变细变扁,甚至出现肠梗阻征象。可转移至肝、肺等部位。侵及骶丛时,可有剧烈疼痛,全身出现恶液质。

2.肛门指检,多可触及肿块及溃疡,指套染血。直肠镜检查,可见肿块及溃疡。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3.可根据需要选作全胸片,腹腔B超,腹盆腔CT或核磁共振,肿瘤指标等检查,以判断病情轻重、预后情况和有无并发症。

辨治原则

掌握标实与本虚的主次。标实为主者,分清湿、瘀、毒的主次兼夹。本虚为主者,分清心、肝、脾、肺、肾的主次兼夹。

处方

1.湿热蕴结证: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或夹黏液,便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和血调气。

基本处方芍药30g,当归、黄连、黄芩各15g,槟榔、木香、甘草各6g,大黄9g,肉桂7.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甘露消毒丹:滑石450g,黄芩300g,茵陈330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20g,石菖蒲180g,木通、川贝母各150g。共研细末。每次9g,每日2次,开水调服。或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湿热并重者。

(2)地榆散:地榆、黄连、茜草根、黄芩各10g,水牛角30g,栀子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重于湿者。

2.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消瘦乏力,便溏或排便困难,便中带血,色泽紫暗或伴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或绛,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基本处方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香贝养荣汤:白术6g,人参、茯苓、陈皮、熟地黄、川芎、当归、贝母、香附(酒炒)、白芍(酒炒)各3g,桔梗、甘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2)薯蓣丸:薯蓣90g,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各30g,甘草84g,人参21g,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防风各18g,柴胡、桔梗、茯苓各15g,阿胶21g,干姜9g,白蔹6g,大枣100枚(为膏)。上药研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3.气滞血瘀证:肛周肿物隆起,触之坚硬如石,疼痛拒按,或大便带血,色紫暗,里急后重,排便困难。苔紫黯,脉涩。治宜行气活血。

基本处方大黄、干地黄各300g,黄芩、桃仁、杏仁、虻虫、水蛭、蛴螬各60g,甘草90g,芍药120g,干漆、蜇虫各3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g,每日3次,水送服。

备选处方

鳖甲煎丸:炙鳖甲、赤硝各90g,射干、黄芩、鼠妇、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厚朴、紫薇各24g,柴胡、蜣螂各45g,葶苈子、半夏、人参各9g,芍药、丹皮、虫、阿胶各38g,炙蜂房30g,瞿麦24g,桃仁15g。共研细末,另用清酒5L,煎鳖甲成胶状,兑入药粉为丸。每次3~6g,每日2~3次,水送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警示

一旦确诊为肛管直肠癌应立即手术,手术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放化疗,此时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增加治疗效果,减轻手术及放化疗带来的毒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