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41

第41章 眼科疾病(1)

§§§第一节睑腺炎

睑腺炎也称麦粒肿,俗称“偷针眼”,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眼睑皮脂腺或汗腺被感染者称外睑腺炎;睑板腺被感染者称内睑腺炎。大多数睑腺炎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最常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病属于中医学“针眼”的范畴。

诊断要点

1.眼睑局部红、肿、痛,触及硬结和触痛。

2.红肿主要位于皮肤面,脓肿在皮肤面穿破为外睑腺炎;红肿主要位于结膜面或脓肿穿破结膜为内睑腺炎。

3.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可协助病因诊断和选择敏感药物。

辨治原则

辨别未成脓与成脓。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促其早愈。

处方

1.风热客睑证:初期眼睑局限性肿胀,痒甚,微红,可扪及硬结、压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基本处方银花、连翘各10g,苦桔梗、薄荷(后下)各6g,竹叶4g,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各5g,牛蒡子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芩薄汤:黄芩6g,薄荷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2)溃疡汤:穿山甲2.4g,金银花9g,皂角刺2.4g,黑山栀、连翘、赤芍、全当归、天花粉各9g,黄芩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3)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4)夏桑菊冲剂:每次2包,每日3次,温水冲服。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5)中药湿热敷方:银花、连翘各20g,煎水,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局部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助炎症消散。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6)如意金黄散:如意金黄散调水,每日1次,外敷。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7)新鲜中草药:新鲜中草药(如蒲公英、野菊花)洗净、捣烂外敷。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8)双天膏:天花粉、天南星、生地、蒲公英各20g,将药物焙干研成细末,用食醋或液体石蜡油调成膏状,高压消毒。根据麦粒肿大小,用不同量的膏剂,涂在纱布或胶布上敷贴局部病变处,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9)雾化熏眼方:菊花、生地、黄连、金银花各10g。加水煎煮,取药汁45ml倒入超声雾化器药杯中,喷雾口正对患眼,距离20cm,每日3次,每次15分钟。适用于风热客睑者。

2.热毒壅盛证:胞睑局部红肿灼热,硬结较大,疼痛拒按,或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或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基本处方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各6g,金银花2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九味泻脾饮:鲜生地24g,金银花9g,生甘草3g,紫花地丁9g,石膏30g,夏枯草、连翘、赤芍各9g,芦根1尺。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2)竹叶石膏汤:石膏30g,黄连、黄芩、栀子、竹叶、赤芍各9g,白术、扁豆各10g,升麻、生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3)加味葛根汤:菊花、黄芩、桂枝、红花、白芍各10g,葛根、川芎各12g,麻黄5g,大黄8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4)明目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5)牛黄解毒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6)黄连上清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7)清宁丸:蜜丸,每次1丸;水丸,每次6g,每日1~2次,口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8)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1次,口服。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9)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10)紫金锭: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涂于睑皮肤病变处。切忌放入结膜囊内。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11)中药熏眼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各20g,加水煎汤,每日3次,热药熏眼。适用于热毒壅盛者。

3.脾虚夹实证:针眼反复发作,诸症不重,胞睑红肿疼痛较轻,硬结较小,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敛口;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治宜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基本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赤芍、防风、当归、银花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生斛花粉汤:生地、天花粉、夏枯草各15g,石斛、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焦白术、白扁豆、党参各10g,枳壳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夹实者。

(2)六君子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虚夹实者。

(3)神曲饮:神曲30g,煎水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适用于脾虚夹实者。(4)清热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脾虚夹实者。(5)健脾丸: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虚夹实者。

警示

本病切忌挤压,否则可使感染扩散,引起眼睑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一旦发生,应及时全身使用足量的敏感抗生素。

§§§第二节睑缘炎

睑缘为眼睑皮肤和睑结膜的汇合处,其上有睫毛毛囊及睑板腺的开口,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睑缘炎是指发生在眼睑边缘部分的一种慢性炎症,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常为双眼发病,病情较为顽固,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睑弦赤烂”的范畴。

诊断要点

1.睑缘局部以痒、烂、红、痛为特征。

2.鳞屑性睑缘炎:睑缘充血,睫毛根部有鳞屑附着。

3.溃疡性睑缘炎:睑缘充血,睫毛根部有黄色痂皮,清除痂皮后,可见睑缘溃烂,或出血。

4.眦部睑缘炎:眦部睑缘充血、糜烂。

辨治原则

因该病病势缠绵,需坚持治疗才能痊愈,宜内外合治。风热偏重者,祛风止痒,清热凉血为主;湿热偏盛者,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主;心火上炎者,清心泻火为主。

处方

1.风热偏盛证:睑弦红赤,刺痒灼热,睫毛根部有糠皮样脱屑,睫毛脱落可复生,刺痒难忍,干涩不舒。舌红,苔薄,脉浮数。治宜祛风止痒,清热凉血。

基本处方银花、连翘各10g,苦桔梗、薄荷(后下)各6g,竹叶4g,生甘草、荆芥穗各5g,牛蒡子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薄荷白菊饮:白菊花15g,薄荷、桑叶各10g,煎水代茶饮。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2)银蛇汤:金银花、蛇床子、黄柏、荆芥、白鲜皮各10g,栀子12g,生甘草6g。每日1剂,煎3次,每次加水500ml,头2煎以文火煎至250ml左右,将煎出液混合;分早、晚2次内服。第3次加入苦参20g,煎至300ml左右,待温度下降至45曟左右,过滤后,用纱布蘸煎出液,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湿热敷,第2次敷前应加热至45曟左右。5日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1天。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3)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4)白菊花:白菊花15g,加水煎,澄清、纱布过滤后分3份,每日洗患处3次。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5)消炎明目汤:菊花15g,蒲公英、金银花各30g,蝉蜕10g。温水浸泡30分钟,急火煎沸3~5分钟,用药液蒸汽熏眼(避免烫伤)。待药液温凉时(45曟左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浸湿,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敷眼,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6)黄连防风汤:黄连、防风、柴胡各3g。浓煎,每日3次,先熏后洗。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7)双花蓝根汤:银花16g,菊花、板蓝根、黄柏各10g,薄荷、苦参各6g。加水200ml,文火煎开煮10分钟,滤出药液,先以药液蒸汽熏眼约3分钟,然后用无菌纱布蘸取药液,每日3~5次,疗程为2~10天,敷患眼。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8)熏洗方:白鲜皮、蝉衣、防风、菊花各15g。煎水熏洗,熏洗前应清除局部的痂皮或脓液。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9)鸡蛋黄油膏:局部熏洗后,每日2次,鸡蛋黄油膏外搽患处。适用于风热偏盛者。

2.湿热偏盛证:睑弦红赤溃烂,黄水溢出或脓血交加,痂块堆积,睫毛成束或乱生或脱落,眵泪胶黏,痒痛并作。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半夏、厚朴各10g,苍术、藿香各15g,陈皮10g,茯苓、白术各15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二妙丸:每次6~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2)鱼腥草注射液:冲洗睑缘区,或鱼腥草注射液加生理盐水作眼浴治疗。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3)黄连水:黄连5g,煎水,每日2次,熏洗睑缘。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4)三黄合剂:黄连、黄柏、黄芩、地榆、苦参各15g。浓煎、过滤,去睑缘溃疡、痂皮后反复擦拭患处,注意勿淌入眼内。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5)二黄五味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草、黄芩、黄柏、苦参各12g。水煎,每日3次,外洗睑缘,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6)黄连散:每日3次,外搽患眼睑缘。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7)黄连炉石散:黄连、炉甘石各适量,将黄连捣碎熬水,备用;将炉甘石煅红,蘸黄连水,屡煅屡蘸,直至淬水干;取石研细为末,调以适量麻油。每日3次,涂搽睑缘。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8)苦黄汤:苦参20g,黄连6g,黄柏10g。加水煎汤,无菌棉签蘸取药汁,每日3次,洗涤眼睑患处。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9)炉甘石粉:用炉甘石粉调麻油或蛋黄油,每日3次,涂搽患处。适用于湿热偏盛者。

3.心火上炎证:眦部眼睑红赤疼痛,灼热奇痒,甚者眦部睑弦破裂出血、糜烂,伴眦部白睛红赤;兼见口舌生疱,小便赤热。舌尖红,苔薄,脉数。治宜清心泻火。

基本处方生地黄10g,木通6g,生甘草、竹叶各10g,黄连3g,黄芩、栀子、丹皮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连解毒汤:黄连、栀子、黄芩各9g,黄柏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心火上炎者。

(2)决明子黄菊饮:决明子、黄菊花各10g,蜂蜜适量。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心火上炎者。

(3)莲心芦根饮:莲心5g,芦根4g,冰糖适量,煎汤代茶饮。适用于心火上炎者。

(4)紫草膏:紫草膏,每日3次,外涂患处。适用于心火上炎者。

(5)蚕沙膏:晚蚕沙3g,甘草0.6g。共研成细末,开水调成糊状,每日3次,涂搽睑缘。适用于心火上炎者。

(6)熏洗方:金银花、苦参、蒲公英、黄芩各10g,艾叶6g,煎水熏洗,熏洗前应清除局部的痂皮或脓液。适用于心火上炎者。

警示

睑缘炎可引起麦粒肿、霰粒肿、上皮型角膜炎、结膜炎及干眼症等多种并发症,需要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节溢泪

溢泪是指由睑缘位置异常、泪道系统阻塞或功能不全所引起的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出现的流泪症状的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流泪症”范畴。

诊断要点

1.流泪。

2.冲洗泪道时,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或不通,均无黏液从泪小点溢出。

辨治原则

辨别本病有无本虚,标实。标实,即风邪外袭;本虚应分清肝血亏虚、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处方

1.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证:患眼无红赤肿痛,流泪,迎风更甚,隐涩不适;兼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治宜补养肝血,祛风止泪。

基本处方白蒺藜、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木贼、防风、夏枯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密蒙花方:密蒙花10朵,冲水代茶。适用于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者。

(2)陈氏治流泪症方:何首乌、熟地、菟丝子、枸杞子各10g,菊花、桑叶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者。

(3)白僵蚕散:僵蚕10g,甘草3g,旋覆花10g,细辛3g,木贼草、炒荆芥、桑叶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者。

(4)熏眼方:桑叶、菊花、银花、防风、当归尾、赤芍、黄连各10g。水煎,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熏眼。适用于风邪外袭者。

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证:无时泪下,泪液清冷稀薄,患眼不红不痛,不耐久视;面色少华,神疲体倦。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基本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g,炙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仙枣汤:天仙子3g,生甘草6g,红枣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收摄失司者。

(2)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g,炙甘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3)八珍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不足,收摄失司者。

(4)补益蒺藜丸: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不足,收摄失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