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51

第51章 眼科疾病(11)

(4)石斛明目丸:每次30粒,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者。

(5)脉络宁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阴虚有热、气滞血瘀者。

3.心脾亏损证:眼底血斑颜色较淡;面白神疲,怠情懒言,心悸怔忡,纳呆便溏。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

基本处方黄芪15g,党参、茯神、酸枣仁、归尾、川芎、侧柏叶、白术、茯苓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减味阿胶汤:炒阿胶6g,炒牛蒡子9g,炙甘草4.5g,杏仁、糯米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反复出血者。

(2)人参养荣丸:每次1丸,每日1~2次,口服。适用于心脾不足者。

(3)补中益气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9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3次,空腹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

(4)六君子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痰湿阻滞者。

(5)参苓白术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

4.瘀血阻滞证:病情顽固,久治而视力改善不明显,眼底血斑暗红,或有结缔组织增殖。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祛瘀。

基本处方生地15g,归尾、赤芍各10g,川芎6g,泽兰12g,红花、丹参、郁金各10g,仙鹤草、旱莲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李氏方1号:海藻30g,昆布、藕节各15g,滑石、海金砂、黄芪各12g,鸡内金、血余炭、鹿角各10g,夏枯草20g,桂枝、三七(冲服)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病程日久,造成瘀血阻塞,痰湿固结,眼内有白色结缔组织者。

(2)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3)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1疗程。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1ml,于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每日2穴,左右交替,连续15~20天。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5)丹参、川芎、三七之类注射液:作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警示

尽量查明病因,及时治疗。在找出病因及必需的治疗后,如静脉周围有出血、渗出或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可在荧光造影后确定病灶的位置,进行光凝治疗。

§§§第二十八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且与糖尿病的控制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糖尿病的类型无明显差异。可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是目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

诊断要点

1.有糖尿病病史,血糖大于正常值。

2.多为双眼发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静脉扩张,有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的黄白硬性渗出,眼底反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眼底不能窥入。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荧光小点,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新生血管荧光渗漏等改变。

辨治原则

眼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认识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等病理特点。本病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脉络瘀阻、阴阳两虚的本虚标实的病理改变为根本,早期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润燥为主,后期出现脉络瘀阻和阴阳两虚的证候则以阴阳双补和通络明目为主。

处方

1.阴虚燥热证:眼底查见微血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质红,苔微白,脉细数。

治宜滋阴润燥,凉血化瘀。

基本处方生地20g,麦冬15g,知母12g,石膏20g,牛膝12g,天花粉、生蒲黄、旱莲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养阴清热止血方:天花粉9g,桑白皮、麦门冬各6g,玄参12g,茜草根、小蓟、蒲黄炭(包煎)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2)养阴清热汤:生地12g,天花粉、知母各10g,芦根15g,石膏、银花、黄芩各10g,荆芥5g,防风、枳壳各6g,龙胆草8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内热者。

(3)益阴活血明目汤:熟地15g,山茱萸10g,淮山药5g,丹皮、茯苓、大蓟、当归各10g,川芎6g,赤芍10g,田三七3g,黄芪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兼夹瘀热者。

(4)石斛夜光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5)二至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2.气阴两虚证: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出血、渗出,黄斑水肿;兼见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治宜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基本处方麦冬10g,太子参15g,五味子10g,生地、熟地各12g,茯苓、丹皮、知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玉液汤:山药30g,生黄芪、知母各15g,生鸡内金6g,葛根4.5g,五味子、天花粉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2)黄芪四物汤:黄芪、丹参、生地、龟板各15g,牛膝、赤芍、当归、山萸肉各10g,川芎、甘草各6g,三七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3)消渴明目方:黄芪、山药各30g,玄参、麦冬、枸杞、泽泻、党参、菊花各15g,葛根、草决明各12g,丹参、川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气阴两虚夹瘀者。

(4)生脉饮: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5)黄芪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虚者。

3.脾肾两虚证:视力减退,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兼形体虚胖,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夜尿频、量多清长。舌淡胖,脉沉弱。治宜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基本处方熟地12g,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各10g,官桂3g,车前子(包煎)15g,肉苁蓉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右归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不足,以肾阳偏虚者。

(2)金匮肾气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4.瘀血内阻证: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出血,视网膜增殖膜;兼见胸闷,头昏目眩,肢体麻木。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或细涩。治宜化瘀通络。

基本处方当归10g,生地15g,枳壳10g,赤芍15g,柴胡10g,甘草3g,川芎、牛膝、茜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2)血府逐瘀胶囊:每次3~6粒,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3)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4)葛根素注射液:每次0.2~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5)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10天1疗程。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5.痰瘀阻滞证: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视网膜增殖膜,玻璃体见灰白增殖条索;兼见形盛体胖,头身沉重,身体某部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质紫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祛瘀。

基本处方半夏9g,陈皮6g,茯苓15g,枳实、竹茹、丹参、郁金各10g,甘草5g,浙贝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增视胶囊:生黄芪30g,生地黄20g,枸杞子、山药、葛根、丹参各30g,三七粉5g,茺蔚子20g,泽泻15g,枳壳12g,昆布、海藻各20g。每次6~8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者。

(2)二陈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湿郁结者。(3)涤痰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痰湿郁结者。

警示

控制血糖。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程度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或玻璃体切割术。

§§§第二十九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又称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是视网膜变性和玻璃体液化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性发生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导致视网膜脱离。发病年龄多为20~55岁,无眼别差异。其预后取决于手术的成功率,视力的恢复程度与病程和病变部位相关。本病属于中医学“视衣脱离”、“暴盲”、“视瞻昏渺”范畴。

诊断要点

1.起病突然,视力骤降,视野缺损。

2.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血管爬行其上,有视网膜裂孔。

辨治原则

应尽早施行视网膜复位术,根据术前、术后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下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功能差等情况,采用利水消肿、止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治疗。

处方

1.脾虚湿泛证:视物昏朦,眼前飞蚊幻视,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裂孔封闭,视网膜下积液多,视网膜水肿;面色少华,体倦,食少便溏,泛恶。苔白滑,脉濡。治宜健脾利水。

基本处方炙黄芪15g,白术12g,泽泻15g,猪苓、茯苓各10g,桂枝3g,车前子(包煎)30g,丹参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利水消肿方:桂枝3g,白术12g,泽泻15g,猪苓、茯苓各10g,车前子(包煎)30g,茺蔚子15g,葶苈子10g,丹参15g,枸杞子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术后浊气上犯,水湿潴留,清窍闭塞者。

(2)健脾利水汤:泽泻、猪苓、白术、当归、川芎、白芍各15g,茯苓、党参、熟地各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脾虚湿泛者。

(3)网脱1号方:党参、生熟地、黄芪、猪苓、白芍、茯苓、牡丹皮、泽泻、车前子、白术、当归。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肺脾两虚,水湿上泛者。

(4)五苓散:每次6~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脾虚湿泛者。

2.脉络瘀滞证:头眼部外伤或术后视网膜水肿或残留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下出血,或玻璃体混浊,眼前黑花,呈絮状、块状红色混浊;或兼头痛眼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

基本处方桃仁6g,红花、生地、赤芍、川芎、茜草、茯苓、熟蒲黄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止血化瘀方:旱莲草、熟蒲黄、仙鹤草、丹皮、茜草各10g,三七2g,生地10g,炙黄芪、丹参各15g,赤芍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术后气滞血瘀,血溢络外者。

(2)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3)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滞血瘀者。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脉络瘀滞者。

3.肝肾亏虚证: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复位,但视力不升,网膜色泽差,眼见黑花、闪光;兼见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治宜滋补肝肾。

基本处方菟丝子、楮实子各10g,枸杞子15g,茺蔚子10g,五味子5g,车前子(包煎)15g,赤芍、当归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补益肝肾方:枸杞子15g,菟丝子、楮实子各10g,山茱萸15g,茺蔚子10g,五味子5g,丹参15g,当归10g,黄芪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术后肝肾不足,目失濡养者。

(2)视网膜脱离方:党参、茯苓各20g,当归15g,丹参10g,车前子(包煎)、猪苓各20g,白芍、泽泻、白术、生地、熟地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术后脾肾两虚,血瘀水停者。

(3)加味驻景丸:楮实子、菟丝子、丹参各25g,党参30g,茺蔚子18g,枸杞子、车前子(包煎)、麦冬、郁金各15g,五味子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肝肾亏虚者。

(4)杞菊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5)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6)一贯煎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7)明目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8)复明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