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56

第56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2)

2.肝火上扰证: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基本处方龙胆草12g,黄芩4g,栀子、泽泻各9g,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各4g,甘草3g,生地12g,石菖蒲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栀子清肝汤:栀子、川芎、当归、柴胡、白芍各3g,丹皮、牛蒡子各6g,煅石膏10g,黄芩、黄连、甘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火上逆者。

(2)丹栀逍遥散:柴胡3g,当归、白芍各10g,白术6g,茯苓10g,炙甘草3g,焦山栀、丹皮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化火,上扰耳窍者。

(3)交感汤:香附子9g,茯神、黄连各6g,桂心、菊花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火上逆者。

(4)大柴胡汤:柴胡15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大枣12枚,大黄6g,生姜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胆气郁,气血不达者。

(5)龙胆泻肝丸或汤: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火上扰者。

3.痰火郁结证: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基本处方法夏、当归、昆布、海藻、白僵蚕、木通各10g,陈皮、白术各12g,白茯苓15g,苦参6g,黄连、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化痰通窍汤:半夏20g,白术12g,生南星1.2g,泽泻12g,石菖蒲20g,桂枝10g,菊花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火郁结者。

(2)复聪汤:制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萹蓄、木通、瞿麦、黄柏各3g。适用于痰火上攻者。

(3)温胆汤:生姜12g,半夏6g,橘皮9g,竹茹6g,枳实2枚,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浊中阻者。

(4)天麻半夏汤:天麻、半夏各3g,橘皮、柴胡各2.1g,黄芩、甘草、白茯苓、前胡各1.5g,黄连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痰上攻者。

(5)二陈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痰湿中阻者。

4.肾精亏损证: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在女子则白淫,食欲不振。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基本处方磁石(煅)10g,熟地黄20g,山茱萸(制)、牡丹皮各10g,山药20g,茯苓、泽泻各15g,竹叶10g,柴胡6g,补骨脂、杜仲、菟丝子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固本耳聪丸:熟地120g,柏子仁、人参各30g,石菖蒲15g,远志肉30g,五味子21g,白茯神、山药各30g。上药为末蜜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

(2)补肾活血汤:熟地9g,杜仲、枸杞子各3g,破故纸9g,菟丝子10g,归尾、没药、山萸肉各3g,红花1.5g,独活、淡苁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

(3)六味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4)还少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5)耳聋左慈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5.脾胃虚弱证: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基本处方黄芪20g,人参、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各9g,升麻6g,炙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归脾汤:白术15g,茯神、龙眼肉、黄芪、酸枣仁各12g,人参9g,木香8g,炙甘草5g,远志肉8g,当归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2)聪耳益气汤:黄芪3g,炙甘草1.5g,人参1g,当归、橘皮、升麻各0.6g,柴胡、白术、菖蒲、防风、荆芥各1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

(3)益气聪明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4)归脾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5)参蒲散:石菖蒲、人参、甘草、当归、木通、骨碎补各9g。上药为末,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

警示

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宜尽早积极治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

§§§第四节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其病程多变,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因其主要病理表现是膜迷路积水。故梅尼埃病发生机制主要是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一般单耳发病。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耳眩晕”范畴。

诊断要点

甘油试验阳性有助于对梅尼埃病的诊断。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如下:

1.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20min至数小时,至少发作2次以上,常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可伴水平或水平旋转型眼震。

2.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早期低频听力下降,听力波动,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出现重振现象。

3.耳鸣,间歇性或持续性,眩晕发作前后多有变化。

4.可有耳胀满感。

辨治原则

本病在眩晕发作期以实证为多见,在发作间歇期以虚证为多见。临床上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处方

1.髓海不足证:素有耳鸣,眩晕常发。眩晕发作时,耳鸣加甚,听力减退,兼见精神萎靡,腰膝痠软,遗泄,心烦失眠多梦,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基本处方熟地20g,山药、山萸肉各15g,丹皮12g,泽泻15g,茯苓、枸杞子各12g,菊花15g,石决明(先煎)20g,白芍10g,首乌15g,牡蛎(先煎)2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肾热汤:生地、白芍、白术、大枣、麦冬各10g,磁石(先煎)、生牡蛎各20g,葱白6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髓海不足者。

(2)补肾活血汤:熟地9g,杜仲、枸杞子各3g,破故纸9g,菟丝子10g,归尾、没药、山萸肉各3g,红花1.5g,独活、淡苁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

(3)六味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4)还少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5)杞菊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精亏损者。

2.上气不足证:眩晕而面色苍白,唇甲不华,或食少,便溏,懒言,气少不足以息,动则喘促,心悸,神疲思睡。舌质淡白,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健脾安神。

基本处方白术15g,茯神、龙眼肉、黄芪、酸枣仁各12g,人参9g,木香8g,炙甘草5g,远志肉8g,当归10g,生姜5片,大枣2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人参消风散:川芎、甘草、荆芥穗、羌活、防风、白僵蚕、茯苓、蝉蜕、藿香叶、人参各6g,厚朴、陈皮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虚感寒者。

(2)益气聪明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3)归脾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4)补中益气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5)参苓白术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气虚弱者。3.寒水上泛证:眩晕时心下悸动,咳嗽咯痰稀白,腰痛,背冷,肢体不温,精神萎靡,夜尿频而清长。舌质淡白,苔白润,脉沉细弱。治宜温壮肾阳,散寒利水。

基本处方茯苓、芍药各9g,白术6g,生姜、附子(先煎)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白术附子汤:白术9g,附子10g,甘草6g,桂心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气虚弱者。

(2)近效术附汤:白术20g,制附片15g,炙甘草10g,生姜6g,大枣2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水上泛者。

(3)芎术汤:川芎、白术、附子各15g,甘草、桂心各7.5g。加生姜7片,大枣1个,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水上泛者。

(4)芎辛汤:生附子、乌头、天南星、干姜、细辛、川芎、甘草。等份为粗末,每次12g,加生姜5片,加水煎服。适用于阳虚阴盛,外感风寒者。

(5)金匮肾气丸:每次8粒,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肾阳虚弱者。

4.肝阳上扰证:眩晕每因情绪波动,心情不舒,烦恼时而加重,可有头痛,兼见口苦咽干,目赤,急躁心烦,胸胁苦满,少寐多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息风,滋阴潜阳。

基本处方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栀子、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栀子清肝汤:栀子、川芎、当归、柴胡、白芍各3g,丹皮、牛蒡子各6g,煅石膏10g,黄芩、黄连、甘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阳上扰者。

(2)丹栀逍遥散:柴胡3g,当归、白芍各10g,白术6g,茯苓10g,炙甘草3g,焦山栀、丹皮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阳上扰耳窍者。

(3)大柴胡汤:柴胡15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大枣12枚,大黄6g,生姜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阳上扰者。

(4)龙胆泻肝丸或汤: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胆火盛者。

(5)黄连上清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胆火盛兼有大便秘结者。

5.痰湿中阻:眩晕而见头额胀重,胸中闷闷不舒,呕恶较甚,痰涎多,心悸,纳呆倦怠。舌苔白腻,脉濡滑或兼弦。治宜健脾燥湿涤痰熄风。

基本处方半夏、天麻、白术、茯苓各9g,橘红、甘草、生姜各6g,大枣、泽泻各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温胆汤:生姜12g,半夏6g,橘皮9g,竹茹6g,枳实2枚、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湿中阻者。

(2)化痰通窍汤:半夏20g,白术12g,生南星1.2g,泽泻12g,石菖蒲20g,桂枝10g,菊花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湿中阻者。

(3)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白术、炙甘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湿中阻者。

(4)生姜半夏汤:半夏9g,生姜汁15ml。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痰湿中阻者。

(5)二陈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痰湿中阻者。

警示

1.本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对久病、频繁发作者要耐心解释,消除其思想负担,心理治疗的作用不容忽视。

2.本病应与突发性聋相鉴别。

§§§第五节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黏膜炎症,常波及鼻窦或咽喉部,传染性强。多发于冬秋季以及季节交替之时。各种上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伤风鼻塞”范畴,俗称“伤风”、“感冒”。

诊断要点

早期症状多为鼻腔和鼻咽部出现鼻痒、刺激感、异物感或烧灼感,自觉鼻腔干燥。继而出现逐渐加重的鼻塞,夜间明显,喷嚏,头痛。鼻涕增多,初为水样,后变为黏脓性。说话有闭塞性鼻音。

检查:初期鼻黏膜广泛充血、干燥,以后鼻黏膜肿胀,总鼻道或鼻底有水样、黏液样或黏脓性分泌物。

依照患者病史及鼻部检查,确诊不难。

辨治原则

本病多因气候变化,风邪侵袭鼻窍而为病。本病辨证有风寒、风热之分。

处方

1.外感风寒证:鼻黏膜肿胀淡红,鼻塞较重,喷嚏频作,涕多而清稀,讲话鼻音重,头痛,恶寒,发热轻,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浮紧。治宜辛温通窍,疏散风寒。

基本处方麻黄、防风各9g,羌活、蒿本各10g,川芎、白芷各9g,细辛、升麻各3g,葛根、苍术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葛根汤: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生姜9g,炙甘草、赤芍各6g,大枣12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者。

(2)三拗汤:甘草、麻黄、杏仁各5g。共研粗末,加生姜5片,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寒犯肺者。

(3)九味羌活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外感风寒者。(4)鼻炎康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外感风邪者。

(5)鼻炎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外感风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