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47454600000069

第69章 骨伤疾病(8)

备选处方

(1)宣痹汤:防己、杏仁、滑石各15g,连翘、山栀各9g,薏苡仁15g,醋炒半夏、晚蚕砂、赤小豆皮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利湿热,宣通经络。用于湿热阻络,寒战热炽,骨节烦痛者。

(2)萆薢渗湿汤:萆薢、薏仁、丹皮、黄柏、赤苓、泽泻各9g,通草3g,滑石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利湿热。用于湿热下注者。

(3)萆薢化毒汤:萆薢9g,归尾、丹皮、牛膝各10g,防己12g,木瓜10g,薏仁15g,秦艽9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用于湿热下注者。

4.气血亏虚证:腰酸膝软,疼痛绵绵,腿部乏力,不耐久用,休息减轻,劳则心慌气短,手足发麻,神疲纳少,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爪甲色淡。舌淡,苔少,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通络舒筋。

基本处方八珍汤加减方。黄芪、茯苓、太子参、何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山药各30g,陈皮12g,白术、炒麦芽各15g,川芎12g,生地黄、白芍各30g,熟地20g,当归25g,炙甘草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十全大补汤:人参6g,肉桂3g,川芎6g,地黄12g,茯苓、白芷各9g,甘草3g,黄芪12g,当归、白芍各9g,生姜3片,枣子2个。每日1剂,加水煎服。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亏虚者。

(2)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每日1剂,加水煎服。补气生血。适于气血两虚,血虚发热者。

(3)当归鸡血藤汤:当归、熟地各15g,桂圆肉6g,白芍、丹参各9g,鸡血藤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补气补血。用于气血两虚者。

5.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轻减。偏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阳虚者温补肝肾,养筋通络;阴虚者滋补肾阴,柔筋通络。

基本处方肾气丸加减方。熟地、菟丝子、当归、淫羊藿、巴戟天各20g,山茱萸15g,山药、杜仲各30g,狗脊15g,泽泻、丹皮各12g,肉桂、制附子、炙甘草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左归丸加味方。当归25g,山药30g,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各15g,鹿角胶(烊)10g,龟板胶(烊)12g,怀牛膝、黄精、白芍、鸡血藤各20g,阿胶(烊)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左归饮:熟地9g,山药、枸杞子、茯苓、山茱萸各6g,炙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滋补肝肾之阴。用于肝肾阴虚者。

(2)肾气丸:干地黄240g,淮山药、山萸肉各1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g,桂枝、炮附子各30g。研末,炼蜜为丸,每次6g,每日2次,淡盐汤送服。温补肾阳。用于肾阳虚者。

(3)大补阴丸:熟地(酒蒸)、龟板(炙)各180g,黄柏(炒)、酒浸知母各120g。为末,猪脊髓蒸熟,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6g,空腹盐水送下。滋补肾阴,清泻相火。用于肝肾阴虚者。

(4)右归饮:熟地20g,山药6g,山茱萸8g,枸杞子、杜仲(姜制)各6g,肉桂4g,制附子7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温肾填精。用于肾阳虚者。

(5)虎潜丸:虎骨代用品8g,干姜4g,陈皮10g,白芍15g,锁阳、熟地、龟甲(酒炙)各20g,黄柏、知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滋阴降火,壮骨补肾。用于阴虚火旺者。

警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因是椎间盘退变而导致的病痛发生,各种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均没有一个肯定的治疗方法使得椎间盘的退变痊愈。而所有的治疗均是针对症状的治疗,即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防止症状的反复。所以,即使手术治疗10年后的随访发现与保守治疗的效果类似。鉴于此,应重视保守治疗手段,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强调的是综合性方法的应用,包括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理疗、硬膜外封闭等诸多措施。

§§§第十八节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者。临床上依据腰椎管狭窄的部位将其分为中央型、神经根管型、侧隐窝型三类狭窄。西医学将其病因分为先天性、发育性和继发性椎管狭窄。而继发性椎管狭窄又包括退行性、医源性、创伤性、狭部裂性滑脱等原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腿痛”范畴。

诊断要点

1.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麻木。

2.体格检查多无明显的阳性指征,可有神经根定位体征,如肌力减弱、感觉分布区障碍,腰过伸试验阳性。

3.主诉多、体征轻。

4.CTM及MRI可明确椎管狭窄的部位。

辨治原则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归于内外因素相结合所致:内因是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等;外因来自反复外伤、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所以主要的病机为肾气亏虚,劳伤虚损,或在此基础上外邪侵袭,邪阻经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和,导致筋脉痹阻。

1.风寒痹阻证:腰腿酸痛发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温痛缓。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治宜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基本处方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6g,秦艽12g,桑寄生18g,杜仲、当归、茯苓、党参各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肉桂2g,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蠲痹汤:羌活、姜黄各6g,当归12g,赤芍9g,黄芪12g,防风6g,炙甘草3g,生姜5片。每日1剂,加水煎服。行气活血,祛风胜湿。用于风寒入络者。

(2)麻桂温经汤:麻黄8g,桂枝、红花各10g,白芷8g,细辛3g,桃仁10粒,赤芍8g,炙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通经活络。用于风寒客注痹痛者。

(3)舒筋活血汤:羌活6g,防风9g,荆芥6g,独活9g,当归、续断各12g,青皮5g,牛膝、五加皮、杜仲各9g,红花、枳壳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舒筋活络。用于寒湿阻络筋肉挛缩者。

(4)筋骨痛消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用于寒湿凝滞经脉者。

(5)小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1~2次,口服。用于风寒湿邪凝滞经脉者。

2.气虚血瘀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质瘀紫,苔薄,脉弦紧。治宜益气活血,滋补肝肾。

基本处方舒筋汤。黄芪30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2g,红花10g,桂枝、杜仲、怀牛膝、桑寄生、续断、木瓜各15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滋肾保元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芪、山萸肉、丹皮、杜仲各3g,肉桂、制附子、炙甘草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滋肾补阳,益气健脾。用于肾阳虚亏者。

(2)壮筋养血汤:当归9g,川芎6g,白芷9g,续断12g,红花5g,生地12g,牛膝、牡丹皮各9g,杜仲6g。每日1剂,加水煎服。活血壮筋。用于气虚血瘀证者。

(3)舒筋通络汤:生地12g,当归6g,白芍、川芎各5g,枸杞子9g,木瓜3g,金毛狗脊、楮实子各6g,秦艽3g,桑枝10g,红枣10枚,生姜3片。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虚血瘀证者。

(4)补肾活血汤:熟地10g,杜仲、枸杞子各3g,破故纸、菟丝子各10g,归尾、没药、山萸肉各3g,红花2g,独活、苁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补肾壮筋,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筋骨无力者。

(5)筋骨痛消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虚血瘀者。

3.肾气亏虚证:腰膝酸痛,腿部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补肾填精,偏肾阳虚者温补肾阳,偏阴虚者滋补肾阴。

基本处方右归丸。熟地24g,制附子、肉桂各6g,山药、菟丝子、鹿角胶各12g,枸杞子9g,杜仲12g,山茱萸、当归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河车大造丸加减方。紫河车20g,熟地、杜仲、天冬、麦冬各12g,龟板、黄柏各9g,牛膝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虎潜丸:虎骨代用品8g,干姜4g,陈皮10g,白芍15g,锁阳、熟地、龟甲(酒炙)各20g,黄柏、知母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滋阴降火,壮骨补肾。用于阴虚火旺者。

(2)左归饮:熟地9g,山药、枸杞子、茯苓、山茱萸各6g,炙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滋补肝肾之阴。用于肝肾阴虚者。

(3)肾气丸:干地黄240g,淮山药、山萸肉各1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g,桂枝、炮附子各30g。研末,炼蜜为丸,每次6g,每日2次,淡盐汤送服。温补肾阳。用于肾阳虚者。

(4)大补阴丸:熟地(酒蒸)、龟板(炙)各180g,黄柏(炒)、酒浸知母各120g。为末,猪脊髓蒸熟,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6g,空腹盐水送下。滋补肾阴,清泻相火。用于肝肾阴虚者。

(5)右归饮:熟地20g,山药6g,山茱萸8g,枸杞子、杜仲(姜制)各6g,肉桂4g,制附子7g。每日1剂,加水煎服。温肾填精。用于肾阳虚者。

警示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出现的年龄较晚,而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出现的年龄较早。但形成症状需要治疗的年龄段在中国均较大。多数属退变性改变。在治疗中患者往往有其他疾病相互夹杂,须明确这些夹杂因素。保守治疗的方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如患者须手术治疗,则必须向患者交待:由于病程长,合并他病等因素,某些生理活动可能永久性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