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论集
47528500000077

第77章 《拿来主义》

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力地批判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上全盘继承的教条主义和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鲁迅正确阐明了无产阶级对中外文化遗产应取的科学态度,即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封建时代中国的“闭关主义”,自从被帝国主义的枪炮打破以后,便一变而为“送去主义”,上行下效,然而这是奴才对主子的邀宠,当然连“礼尚往来”的“拿来”也不敢说。

鲁迅首先用反语讽刺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阿Q主义式的自大;其次是讽刺反动派向其主子“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残羹冷炙”虽然可以美其名曰:“送来”,其实是“抛给”的,恰如主子在食桌上“抛给”在桌下蹀躞的走狗。鲁迅说“不想举实例”,因为这种实例太多了。至于“送去”,那就更多了。因此,“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鲁迅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定义,就将“拿来”和“送来”加以严格的区别。“送来”是被动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动统治者,是主与奴的关系,那时,“送来”的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冒充国货的日本商品,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兼而有之,大都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拿来”就不同,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主动的,以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选择的先决条件。

鲁迅对“拿来主义”的定义,并不是迳作理论上的说明。而是运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也可以说是穿插一个小小的寓言,来申述自己的观点。他讲了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对这大宅子的来源所以要这么说,也是对当时流行的社会现象的批判。既然得到了一座大宅子,那么怎么办?鲁迅在这里分析了各具典型性的三种人。一种是“孱头”,这种人因为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他的东西沾污了自己,因此,“徘徊不敢走进门”。另一种人看见这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鲁迅则称之为“昏蛋”。这种人比前一种人更有过之,他对文化遗产完全采取了一种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以极“左”的面貌来破坏文化建设。走到另一个极端的是复古保守派,他们“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那末,“拿来主义”者应取的态度又是如何呢?“他占有,挑选。”当然是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以有利于人民为标准。

问题也就提出了,对过去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所享受的东西怎么办?鲁迅以宴筵上的高等菜“鱼翅”为例,过去虽然为有钱人所独占,但是,如果无产阶级得到了,“只要有养料”,“并不能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也和朋友们象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即使像鸦片这样的毒物,“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这才是正确的方针。

在文章中,鲁迅又说,吸鸦片烟的烟具,除送一点到博物馆以外,其余大可毁掉;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鲁迅以这样的比喻,说明“拿来主义”对该消灭的意识形态还是应该毫不容情地消灭。否则,“‘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那就会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去了。

总之,“拿来主义”的原则是区别对待:“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主义”作为文化选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始终处于主动性的地位,对外,它能区别奴化文化和先进文化;对内,它能摆脱受动地位,而确立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拿来主义”不仅标志着民族文化意识的新觉醒,从而发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步的呼声,而且标志着当时半殖民地中国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被压抑的自轻心态的消失,恢复了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一个民族要站起来创造新文化的必要的心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