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此种酶在体内能催化过氧化氢还原为水,能利用谷胱甘肽把过氧化物还原为羟基酯酸,使脂肪正常氧化,防止过多的过氧化物损害机体,破坏细胞膜;硒还参与花生四烯酸级联反应中酶活性的调节,当硒含量下降时,前列环素合成减少,血栓素合成增多,前者是维持血管扩张,抗血小板凝集的主要物质,而后者则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二者比例失调可造成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妊娠时体内硒含量重新分布,胎儿及胎盘生长需较多硒,母体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向胎儿输送硒,因此,随妊娠进展母体血中硒含量下降,妊高症孕妇体内缺硒并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北京妇产医院对295例有妊高症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补硒后血硒含量在孕期34周、37周均比妊娠中期上升,脐血硒含量也明显比不补硒组为高。补硒后平均动脉压、尿蛋白、水肿均有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监测显示外周阻力及血液黏稠度降低,从而使妊高症的发病率下降。
由此可见,孕妇适当补充硒是有益的,硒元素的补充主要由食物供给,干鲜海产品、动物肝、肾、瘦肉、谷麦等含硒较多,这些食物可以多吃。
为何高血压患者应常活动脚部
高血压病会逐渐侵蚀我们的心脏、血管,并直接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等致命疾病。因此,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关键在于很好地控制住血压。
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肥胖、精神压力、过多吸收盐分等等。但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也有许多,下肢血流不良便是其中之一。脚远离心脏,所以容易形成血流不畅。如果脚部血液循环不好,为了把血从心脏输送到脚部,就要加大血液压力,结果导致血压上升。
为了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可以转动脚腕。坐在椅子上,一腿搭在另一腿上,脚腕向外转动20次,两脚交替进行。
接下来,按摩两脚的大脚趾。脚趾上有许多穴位有益于降低血压。握住大脚趾,一边转圈一边按揉,这样将会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为何愉快地交谈有益降压
举一个例子。几名老人来到候诊室接受治疗,患者们都十分面熟。他们互相询问病情,互相安慰、互相勉励,这其实已经对症状进行了一半的相互治疗。如果与相信这一效果的医生的交谈很愉快,心情就更加稳定,很快会恢复健康,甚至出现不需要吃药的现象。这是交谈有助于治疗的典型效果。
交谈时,我们进行的是轻微的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有助于使肺愉快地活动,在不知不觉中,使肺功能保持了活力。我们进行极其普通的呼吸时,构成肺的7亿~8亿个左右的细胞(发挥着血液输送氧气,接受血清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并不是全部活动,而是有一半甚至2/3的细胞处于休息状态。但是,如果改为腹式呼吸,由于进入肺中的氧气量要比普通呼吸时增长很多,所以许多细胞功能活跃,肺功能也被加强。
而且,新鲜的氧气到达身体各个角落,各脏器功能变得活跃,促进了身体健康。各种健身法都重视腹式呼吸就是这个缘故。用声乐、歌谣、吟诗等养成腹式呼吸习惯的人总体上来说比较长寿,就是这种呼吸方法的结果。因为交谈时不是深呼吸,是轻微腹式呼吸的连续,所以其对健康的好处比普通的呼吸要大得多。
不过,想利用交谈消除紧张的人,应掌握好分寸,如果交谈时间过长,反而会效果不佳,会使喉咙受伤,引起不适感。这时,不要忘记用凉开水漱口,清洁喉咙,漱口时不用杀菌剂或盐水,凉开水最合适。使凉开水到达喉咙深处,并伸长舌头漱口,这可以说是漱口的诀窍。
为何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失眠
睡眠是生命之必需,是身体健康所不可缺少的。失眠是因为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减弱,或兴奋过程增强所造成的。常见的几种失眠情况有:上床后经久不能入睡;睡得很浅,易于入睡,但很早就醒,不易再睡,这种情况见于血压较高的患者。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
(1)环境因素。如噪声、强光刺激、睡眠习惯改变等;
(2)精神因素。如强烈的精神创伤,思虑过度,紧张不安等;
(3)体内因素。如睡前吃得过饱,喝了浓茶,以及某些原因引起的疼痛、咳嗽、瘙痒、气急、夜尿次数增多等;
(4)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可引起失眠,例如咖啡因、氨茶碱、麻黄素、肾上腺素、心得安等。
失眠久了即为失眠症。失眠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但有失眠症状者不一定是神经衰弱。对于睡眠与失眠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不要让失眠成为思想负担,不要焦虑不安,要有能治愈的信心,并要找出引起失眠的原因,加以消除;睡眠前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有助于防止失眠。失眠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较大,如一夜睡眠不好,次日血压一定会升高,所以高血压病患者要保证睡眠。必要时可加服镇静及安眠药,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是十分必要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紊乱,往往睡眠质量不佳,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睡眠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晚餐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切勿过多、过饱,避免过量饮酒,以免引起腹部饱胀不适,影响睡眠。
(2)睡眠前不要看书看报时间过长,更不要看情节紧张或使人激动成兴奋的读物、电视和电影。
(3)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有助于安眠。
(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
(5)每日睡眠时间应因人而异,以醒后疲劳感消失,周身舒适,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能很好地工作和学习为准。
成人应自我预防高血压吗
高血压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元凶”之一,因此,要预防它必须做到:
(1)注意精神活动正常化。良好的、稳定的情绪是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精神紧张可使体内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不患得患失,控制情绪波动,减少妄想及激动,这是保证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
(2)注意运动,适当减肥。经常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缓解和预防高血压。而减肥也是降血压的良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的方法,应采取适当节制饮食,增加活动量的综合措施,不能乱用泻药减肥。
(3)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和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代谢反应,并具有加强排泄胆固醇的作用,使血脂含量降低。
(4)饮食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为主,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等的摄入,多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等,因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多吃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因为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5)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不吸烟,少饮酒等,多吃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血等动物血类制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食盐量增加,必然引起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引起心脏排出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要限制食盐量的摄入,每日应控制在5g以下。
(6)生活有规律。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良好习惯。对于高血压患者,生活规律是稳定血压、恢复健康的保证。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影、电视等。
(7)养成每日定时排大便的习惯,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豆类、芹菜等,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妇女应如何自我预防高血压
妇女与男性相比,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所以,也常发生一些特有的病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其病多发生于妊娠24周与产后两周,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会出现抽风、昏迷而威胁母子生命,所以要注意预防。
如何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关键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即了解血压水平(妊娠前和早孕时血压水平)。每次产前检查除测量血压外,还应测量体重,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对有妊高症家族史,既往有慢性持续性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以及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孕妇更应注意。研究发现,在妊娠中期和末期每天口服阿司匹林50~150mg,可使妊高症的危险性减少65%,提示阿司匹林可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在我国的比例较大,重点应对易感人群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及时终止服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就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一般认为,肥胖、年龄大、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肾病史及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为易感人群。
预防办法,首先询问病史,发现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其次进行体格检查,服药前必须进行血压、体重、乳房及肝肾和妇科检查,作为服药前的对照水平,如发现不能口服避孕药者则不用,并应注意定期测量血压。一般第一年每3个月检查血压1次,以后每半年检查1次。
为何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自身的心率
高血压病患者在初发高血压时,神经调节失去平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种异常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使心脏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曾经对203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36年的随访,把病人分成四组:心率小于65次/分、65~74次/分、75~84次/分、大于85次/分,发现随着心率增快,尤其75次/分是个转折点,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直线上升。心率越慢,寿命相对越长。心率是反映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多种因素有关,除有遗传因素外,还与环境等因素有关,如:
(1)由于职业造成的应激状态,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多见于中年“白领”阶层。这种人常在早间工作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午及晚上休息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老年人由于对外界适应能力减弱,若处于同样强度的工作负荷,其应激反应可能比青年人更明显。
(2)吸烟及大量饮酒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
(3)食盐摄入,过多过少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4)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稍受刺激或运动,心率立即会加快。
(5)肥胖的人常伴代谢紊乱,如血胰岛素升高、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常伴心率加快。
总之,心率加快可使血管内血流加速、压力增高,引起血管内膜受损,从而在损伤处出现脂质沉着,引起动脉硬化、脂质斑块形成。因为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容易引起心脏左心室肥厚,而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猝死率明显增加。因此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可以作为发生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预测指征。
治疗:对长期安静时心率大于80次/分的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压力,要减肥、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同时还需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
(1)β受体阻滞剂或加服中枢α2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
(2)某些减慢心率较明显的α、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
(3)若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有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脂血症或糖尿病时,可选择减慢心率的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缓释维拉帕米或缓释恬尔心,也可同服用有轻度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转换酶抑制剂。
(4)若服用缓释维拉帕米或恬尔心后,心率仍大于80次/分,可采用缓释恬尔心加小剂量α、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或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为何预防高血压应从自我做起
高血压,表面上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是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要预防心脑事件的发生,控制高血压是一个重要而单一的突破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一方面标志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伴发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达到总死亡率的40%。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11%上升到70年代的7.73%,90年代达到13.6%。近10年来,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由20.2%上升到28.6%,女性由19.1%上升到25.8%,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了防止高血压的发生,老年人要关爱自己,退休后安享晚年;中年人更要学会健康、科学地生活。35~45岁的中年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担,常常最关心自己的事业,而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他们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明白如何保护自己不发生高血压,一旦发生了高血压病也不明白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的严重性。因而,常常不注意服用降压药,任其发展。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切莫应了社会上流传的“50岁前命为钱,50岁后钱为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