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16

第16章 外阴白色病变及外阴瘙痒症方(2)

6.解毒消斑方

【药物组成】①内服方:杭白芍、北黄芪、鸡血藤各20g,苍术、黄柏各6g,地肤子、川楝子、凌霄花各9g,何首乌、土茯苓各15g。

②外洗方:土茯苓60g,槟榔、忍冬藤各30g,泽兰叶20g。

⑧外敷方:鲜旱莲草、鲜首乌叶各适量。

【治疗方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服;外洗方每日1剂,水煎,乘热熏洗阴部,每天2~3次;外敷方每日1剂,将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功效主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为主,佐以活血通络,双补气血。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方系广西妇科名老中医斑秀文先生验方。曾有一妇人,患有多年外阴瘙痒症。平时经期正常,经量多,色暗红夹紫块,带下量多,色白。近日瘙痒加剧,妇检可见大、小阴唇、阴蒂、前庭及肛门均变为白色。诊断为外阴白斑症。经用本方法治疗4个月,外阴部白斑明显缩小,阴蒂、前庭等处仍稍白外,其余部分均变为红色。

【经验体会】斑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秽毒侵袭,阻遏经脉,气血输布失常,外阴失养而变白;湿浊秽毒壅遏于阴部而致瘙痒等密切相关。过去仅从阴痒论治较为局限,当佐以活血通络,调理气血以消除白斑为是。方中用外洗药和外敷药重在清除秽毒,杀虫止痒;内服药则以清热燥湿,活血通络,调补气血之品为主。诸方合用,外治、内治,共奏祛邪消毒,通络散瘀,益气养血而消斑止痒之效。

【方剂来源】斑秀文.外阴白斑.妇科奇难病论治.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6.

7.消斑羊藿膏

【药物组成】淫羊藿100g,鱼肝油软膏适量(将淫羊藿研成极细粉末,然后用鱼肝油软膏调匀即可)。

【治疗方法】先排空尿液,用生理盐水将外阴洗净,再用棉签将药膏涂于患处,1日2次,7天为1疗程,痊愈为止。治疗期间禁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功效主治】主治外阴白色病变。适用于阴部红肿、胀痛、粘膜及皮肤变白变厚,失去弹性,干燥或有瘙痒、灼热感,皮肤表面发生裂纹和溃疡者。

【临床运用】采用单味中药淫羊藿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8例,1~2疗程均可痊愈。

【经验体会】本病属中医“阴痒”范畴,症状为带下量多,皮肤变白变厚。淫羊藿性味温、辛、甘,有祛风除湿之功,故用此药调合鱼肝油软膏治之,疗效颇佳。

【方剂来源】吴新荣.淫羊藿治疗外阴白斑38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9):37.

8.穴位照射方

【治疗方法】应用GZ-2型激光仪,波长632.8nm,功率3~5mW,光斑直径2mm左右;照射距离2~5cm。取穴横骨、会阴、神门、血海。若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加三阴交;周身酸困加足三里;烦躁不安加行间或太冲。每人每次选穴位不超过8个。

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一般1~3个疗程。

【功效主治】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35例,经用低功率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结果:痊愈10例,占28.57%;显效13例,占37.14%;好转8例,占22.86%;无效4例,占11.43%。总有效率为88.57%。

【经验体会】外阴白色病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本组病例采用氦-氖激光照射穴位,经临床观察证实,有较好疗效。本法操作简便,故易于推广。

【方剂来源】吴希靖,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5例.中医杂志,1982,(8):35.

9.电热针刺方

【穴位组成】病变局部、曲骨、中极、会阴等。

【治疗方法】主要针刺病变局部。进针以30°斜角刺入,根据病变区组织厚薄决定深度,每根针依次调温,电流量60~90mA,一般不超过100mA,每次留针时间30分钟以上。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调正气血,疏通经络,软坚散结。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17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5年。主要表现为痒、痛、裂、干、角化萎缩,脱色变白。经用上方法治疗:增生型83例,痊愈41例,基本痊愈35例,好转7例,治愈率达91.5%;萎缩型65例,痊愈19例,基本痊愈34例,好转12例,治愈率81.5%;混合型20例,痊愈5例,基本痊愈9例,好转6例,治愈率70%;非典型增生4例,痊愈无,基本痊愈1例,好转33例,治愈率25%。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体会】电热针治疗病变局部有调整气血,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神经血管功能,促进代谢,增加营养,增强抗病能力,使病变愈合。治疗初期前7~10次连续每日1次,待症状改善改为隔日1次,因间隔48小时以利热吸收时间,否则引起热淤性水肿。实践证明,治疗时间应在3~6个月才能达到治愈效果。另外病情恢复好转期,病人痛觉敏感,所以电流量由80~90mA降到50~65mA。

【方剂来源】①白永岚,等.电热针治疗女阴营养不良172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88,(2):3.②唐学正,等.电热针治疗女阴营养不良46例临床分析.内蒙古中医药,1982,(2):1.

10.银蛇参浴剂

【药物组成】①中药浴剂:蛇床子、苦参、连翘各30g,当归、银花各20g,冰片6g(后下)。②0.1%求偶素软膏。

【治疗方法】中药浴剂每日1剂,水煎后取药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坐浴后患处涂擦0.1%求偶素软膏。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忌用肥皂擦洗,避免抓伤,勿食辛辣食物,衣着勤换洗。

【功效主治】本方功能清热除湿,止痛、止痒。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采用上法治疗82例外阴白色病变,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外阴奇痒难忍,外阴、会阴及肛周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色素减退、变白、纹理粗糙、肥厚或萎缩。常有水肿、皲裂及散在表浅溃疡,阴道口挛缩,狭窄,阴蒂萎缩而且包皮粘连,小阴唇平坦消失。经治疗后,局部骚痒消失,皮肤粘膜由白色转至正常为治愈,共52例,占63%;局部瘙痒消失,局部皮肤粘膜由白色转为深红色为好转,共30例,占37%。每次坐浴后即觉患处止痒,舒适。2~7天后明显止痒。止痒有效率达100%。

【经验体会】本病属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夹湿下注,当以清热化湿为主。方中蛇床子燥湿止痒,苦参清热解毒,除湿。当归能走能散,力刚可攻,活血力大,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功能。连翘清热解毒,散风热,治疮毒,配银花可增强杀菌能力。冰片辛香走窜,性凉而能散热化腐,止痒,止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其病因可能与卵巢功能低下或某种未知因素使外阴组织失去对雌激素的反应有关,故选用求偶素软膏外涂患处。

【方剂来源】赵辛.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2):755.

11.清肝引经汤

【药物组成】①内治方:生地、当归、丹皮、黄芩各12g,白芍、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各15g,玄参7g,栀子、甘草各6g。

加减变化:心烦失眠加龙骨20g,麦冬15g;头晕加枸杞子15g,菊花12g;腰痛加巴戟天12g,川断15g。

②外治方:苦参、蛇床子、仙灵脾、威灵仙、白藓皮各30g。

【治疗方法】内治方日1剂,水煎服。外治方配合内服药同时治疗,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后,熏洗患处,每日1~2次,月经期停用。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养血滋阴。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9例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妇女,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42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达8年。均见外阴部奇痒、灼痛,皮肤粘膜颜色变白。病变涉及到阴蒂和阴唇5例。全组病例均经内服外用药物和冷冻激光治疗未效。经本方治疗全部痊愈。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随访至今,未见1例复发。

【经验体会】外阴白色病变,究其病因病机,主要原因与肝气不疏,郁久化热有关。肝经循行外阴部位,肝郁化热,灼血伤津,血虚化燥,筋脉肌腠失去濡养,以致皮肤变白,奇痒、灼痛,甚至萎缩。故方中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生地、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皮、栀子、黄芩、甘草清泄肝火;川牛膝活血通脉,引血下行;配鸡血藤、威灵仙助当归养血活血通络,以增强局部病灶的血液循环。全方配伍得当,内外并用,故获效显着。

【方剂来源】孙翠君.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江苏中医,1989,(3):18.

12.加减左归汤

【药物组成】熟地24g,山萸、淮山药、枸杞、怀牛膝、龟胶、菟丝子各12g,丹参、何首乌各15g。

加减变化:外阴皮肤干燥严重,阴道分泌物极少者加玄参15g,知母10g,天冬12g;外阴瘙痒加白藓皮15g;大便干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失眠多梦加枣仁10g,柏子仁12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第1、2煎混合于早晨空腹服,第3煎晚临睡前服。

【功效主治】本方补肝肾,填精血,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25例,经用左归汤加减治疗后,16例痊愈,9例显效。疗程最短者50天,最长者100天,平均80天。如一患者44岁,因外阴部皮肤干涩灼热,肥厚变白,阴道分泌物减少,房事疼痛2月,至西医妇产科检查,诊断为萎缩性外阴炎,经局部用药、内服西药无效。诊见形体消瘦,面容憔悴,两侧面颊可见黧色蝶斑,眼圈灰黑,头晕眼花,耳鸣,午后潮热,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大便于结,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每次7~10天。舌体瘪小,舌红少苔而干,脉弦细数。此为真阴亏损,精血内夺,劳伤肾精。治以滋肾育精,以上方加减,15剂后,上症略减。原方续进15剂,诸症显着减轻。增损再服20剂,病逐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根椐本组病例观察,因早婚多孕,或房事过度,或失血过多,或绝经期妇女而发病,故以肝肾亏损,精亏血少为病变特点。厥阴之脉络阴器,前阴为肾之窍,肝肾精亏血少,阴器失养以致外阴干枯、萎缩变色;精亏血少,冲任空虚则经行量少甚或经闭。针对病机,治疗应以补肝肾、填精血为主要治疗方法,故选用左归丸化裁而获效。

【方剂来源】肖钢.左归丸加减治疗萎缩性外阴炎25例.新中医,1987,(1):38.

13.温阳解毒组方

【药物组成】①内服方:丹参30g,当归、赤芍、紫苏、白芷、巴戟天、淫羊藿各15g,鸡血藤30~45g,丹皮20g,桂杖10~15g。凡少气无力、头晕自汗,或局部萎缩明显者加用黄花10~30g,陈皮5~10g;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加用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15g;局部肥厚,角化较甚者加用三棱、莪术各10g;阴痒甚,带下者,加用土茯苓、苡仁各15g。

②薰洗方: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10g。痒甚加生蒲黄、当归各15g。

⑧外涂药:包括治白膏Ⅰ号(血竭40%,马齿苋20%,生蒲黄20%,章丹10%,元胡5%,枯矾5%,制成软膏);治白膏Ⅱ号(血竭20%,生蒲黄50%,章丹10%,蛤粉10%,白芷5%,铜绿5%,制成软膏);20%富新钠水溶糊剂;醋酸去炎松软膏或肤轻松软膏。

【治疗方法】①内服方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服4~6剂;②薰洗方每日煎汤薰洗局部各1次;③外涂药一般每日局部外涂1次。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局部病变的不同而分三组,选用不同药物治疗。

第一组:患处局部肥厚,角化或萎缩者,用内服方、薰洗方和外涂治白膏Ⅰ号治疗。如涂治白膏Ⅰ号后,局部病变显着好转,或对治白膏Ⅰ号有反应,局部痛痒及皲裂破溃者,改涂治白膏Ⅱ号。

第二组:局部角化不甚,肿痛、皲裂、溃疡、阴痒严重者,或为非特异性女阴炎患者,除用内服方、薰洗方外,外涂药用20%富新钠水溶糊剂治疗。

第三组:视情以上两组药物交叉使用,或有时加用扑尔敏、强的松、利血平、安络血内服,局部红肿及痛痒明显时用醋酸去炎松或肤轻松间断外涂。

【功效主治】内服方功可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温经通络;薰洗方及外涂药重在清热解毒、活血止痒。主治外阴白色病损(包括萎缩性硬化性苔癣、非特异性女阴炎、非典型性增生、女阴神经性皮炎及湿疹等)。

【临床运用】本组214例,经用上述方药治疗,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21个月,以治疗1~3个月为多。结果:治愈19例,占8.9%;显效57例,占26.6%;好较102例,占47.7%;无效36例,占16.8%。总有效率为83.2%。治愈病例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疗程为6.7个月。临床证实疗效的好坏与服药及外用药物的时间长短关系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