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27

第27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方(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病变。当异位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壁层以外(包括子宫颈部及子宫体浆膜层)的任何部位时,统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所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指此而言;当异位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肌层时,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子宫肌腺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虽然二者的病理形态学相似,但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对卵巢激素的反应等均不相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不同类型的两种疾病,主张不再沿用内在性或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名称(本节主要讨论的是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治疗方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分布很广,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的卵巢(最常见,约80%,习惯上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直肠陷凹、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和阴道直肠隔以及宫颈、阴道、外阴等处;此外,尚可见于小肠、阑尾、腹膜后淋巴结、输尿管、肾、肺、胸膜、乳腺以及脐等处,但少见。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初潮前无发病者,20岁前后亦可见之。临床上以进行性和继发性痛经、月经量多、不孕等为基本特征;妇检可见子宫稍增大、后倾,有粘连,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或宫颈后壁可扪及小硬结,触痛明显。阴道后穹窿可出现紫蓝色小结节,卵巢可形成张力大的囊肿,盆腔可有广泛粘连及压痛等。腹腔镜及病理检查可确诊。

本病的治疗原则上应根据症状轻重、病变部位及范围、年龄和对生育的要求等情况全面考虑。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要尽可能采用性激素及中药等药物治疗或保守性手术;对年龄大而无生育要求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结合临床特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属中医“痛经”、“瘕瘕”、“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病证范畴。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基本者乃是“瘀血”为患。中医有“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之说,瘀血久留,必成积块,阻滞于胞宫,不通则痛,故临床上每以疼痛为主。而瘀血的形成又常因肝郁气滞、脾虚生湿酿痰,痰气瘀血交阻,造成恶性循环,致使病变进行性加重。故治疗应重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化瘀止痛,每选王清任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以及活络效灵丹诸方以治。近年来亦有学者认为本病肾虚不足是发病的内因,是本(性激素失调),血瘀是标,治疗宜补肾为主兼及活血,临床证实亦有较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本病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本节选介活血灌肠汤、补肾祛瘀方等经验方共7首。

1.活血灌肠汤

【药物组成】①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红花、赤芍、牛膝各9g,桔梗、枳壳、川芎、甘草各6g,柴胡3g,桃仁12g。

②灌肠汤:三棱、莪术各10g,红藤、皂角刺、蜂房、赤芍各12g,桃仁6g。

加减变化:寒凝血瘀型,加细辛、附子;气滞血瘀型,加川楝子、蒲黄、五灵脂;热郁血瘀型,加红藤、败酱草;气虚血瘀型,加黄芪、党参、木香;不孕者,加仙灵脾、仙茅。

【治疗方法】①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每日1剂,煎服,日服2次。②灌肠汤加水煎成50ml,用小儿肛管插入直肠内,药不宜过烫,在15分钟灌完,灌后卧床半小时,每天1次。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运用】共观察83例。治愈41例,其中妊娠23例。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4%。

【经验体会】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癓瘕”,是沉痼难疗的腹中积聚病证。多由寒凝气滞、气血不足、血脉凝涩,经络留滞、隧道闭塞,冲任气血运行不通,血不循经留于脉外,成为离体之血,瘀结下焦,结而成癓。血瘀是产生本症的关键。方用活血逐瘀汤活血化瘀,恢复正常气血运行,对控制病灶的扩大,消除疼痛,调整月经周期,减少月经的出血量,具有较好较果。若加用中药灌肠,或加服激素,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方剂来源】马敏珠.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3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16.

2.失笑归竭汤

【药物组成】炒蒲黄8g,五灵脂12g,血竭3g,田七粉15g(冲服),当归10g。

加减变化:经血过多者加阿胶10g(烊化),京墨8g;经血过少者加益母草15g,青皮5g;伴见盆腔炎症而有热象者加银花12g,丹皮10g;病程过久而有虚寒见症者加党参15g,白术、巴戟天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于经潮前3天开始服。

【功效主治】理气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运用】本组子宫内膜异位30例,经上方治疗,痊愈(月经依期而潮,局部结节和硬块消失,经潮时有腹痛、腰骶酸楚或肛门坠胀诸症消失,经血量正常),计12例;显效(痛经明显好转,经血量正常,或结节和硬块缩小,胀痛减轻,局部组织松软,或宫颈粘膜下紫蓝色斑痕消失),计16例;无效(主要症状和盆腔检查依旧或加剧,转作手术治疗),计2例。总有效率93.3%。

【经验体会】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每于盆腔检查时见到紫蓝斑痕、囊泡和结节等瘕瘕现象。其剧烈疼痛等症状又与胞宫脉络瘀阻,不通则痛的病机密切关联,故治疗必须从活血化瘀、消除瘾瘕入手。失笑归竭汤,取失笑散善治气滞不行、瘀血内停之功,辅以血竭、田七活血止血止痛,当归补血调经,主辅协同共奏活血止痛,化瘀消瘕之效。

【方剂来源】林君玉.失笑归竭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30例小结.江苏中医,1990,(8):14.

3.理气逐瘀汤

【药物组成】①中药方:当归、赤芍、五灵脂、元胡、桃仁、红花各9g,没药6~9g,生蒲12g,干姜、小茴香各4.5g,肉桂3g。

加减变化:经量多,痛剧加花蕊石30g,血竭6~9g,平时加用软坚散结之品,如海藻、昆布、夏枯草各9g,牡蛎30g;气虚加黄芪、党参各12g;瘀热者去肉桂、干姜、小茴香加丹皮9g,红藤、败酱草各15g,恶心加吴茱萸4.5g。经期除服煎剂外再加服七厘散,每日1瓶(1.5g),分2次口服,或云南白药0.3~0.6g。1日2次吞服。

②5%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

⑧离子导入。

【治疗方法】①中药口服,每日1剂。②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每人每日500ml加丹参注射液8支(每支含生药3g)作静脉滴注。月经量多者经期停用.根据患者及静脉的耐受情况给药,各人用量不一,累积计算最少共用10天,最多61天。③离子透入:离子透入所用药物为每日口服中药中取出40ml,浸湿两块纱布分别置于小腹部及腰骶部的电极板上,用2GL一1型直流感应电疗机在0.1~0.3mA的电流强度下进行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每例每次25~30分钟。中药肛滴则另煎1剂中药按常规操作,住院期间仅1例用过阿托品或消炎通栓。所有患者都口服中药和静脉注射丹参,若病灶局限在子宫直肠窝者加用中药肛门内滴注。少数患者加用中药离子透入。

【功效主治】中药功能理气活血,祛瘀止痛,软坚散结。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