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33

第33章 月经失调方(4)

加减变化: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太子参;夹瘀者,加茜草;经量偏多者,加血余炭。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停用其它中西药。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养阴补肾,凉血止血之功。主治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本组病例65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17岁。全部病例除有月经周期不准外,行经时间均超过7天,其中经量偏多者51例,偏少者14例。经治疗后,52例显效(服药7剂以内止血);9例有效(服药10剂以内止血);无效4例。

【经验体会】女子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生机勃勃。阴精常显不足,若遇情绪波动,疲劳过度等因素的影响,常可导致肾中阴阳失调。肾水不足,阴虚则相火偏亢。故治疗中立足于养阴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意在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常态。养宫汤由两地汤加味而成,方用生地、麦冬、白芍、玄参、沙参、旱莲草、阿胶等大队滋养肾阴之品,俾阴生而阳自秘;辅以丹皮、地骨皮、仙鹤草清热凉血,血热得清则血海自固;延胡索行气活血,以防寒凉留瘀。

【方剂来源】赵荣胜.养宫汤治疗青春期崩漏65例。浙江中医杂志,1992,(3):128.

(三)更年期功血方

更年期功血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法则基本同于青春期功血。但更年期常以脾虚为本或脾肾具虚,肝郁为标。故更年期较注重补脾或脾肾双补,兼疏肝理气,可望提高临床疗效。现选介固本止崩汤等治疗更年期经验方共6首。

1.固本止崩汤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白芍、熟地、萸肉、菟丝子、肉苁蓉各15g,当归、白术各10g,陈皮、炙甘草各4g。

加减变化:血热型,去陈皮、黄芪,加仙鹤草、焦山栀,生地易熟地;血瘀型,加红花、血竭、失笑散,香附易陈皮;脾虚型,气虚甚加红参,气虚下陷加升麻、柴胡、荆芥;伴阴虚加炮姜、附子;肾虚型,偏阴虚去术、陈加旱莲草、生地;偏阳虚,去白术加附子、肉桂、枸杞子。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严重者每日可服2剂。

【功效注治】温补气血,益肾固涩。主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运用本方治疗54例,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7%。

【经验体会】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为脾肾功能趋衰、冲任二脉不固,经行失控所致。故本病的治疗以虚为本,治以“补脾肾、固冲任”入手,采用固崩汤加减,治疗不用止血而用温补气血,求本而治。本方虽偏温性,对于阴虚而热者,作辨证加减亦宜之,诚如张景岳言:“凡物之死生,本由于阳气……则补阴当先补阳,人徒知滋阴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特别是本病重症,往往气损及阳,出现虚寒之象,更应大剂温补,于方中加入诸温阳之品,尤其是附子能温壮元阳,引药直达病所,配合得宜,效如桴鼓。切不可拘泥“血证忌温”,犹豫失机。

【方剂来源】牟重临.固本止崩汤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54例.辽宁中医杂志,1988,(11):28.

2.滋阴健脾汤

【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煅牡蛎(先煎)各30g,大生地、太子参12g,黄柏、枸杞子、钩藤、白芍、当归、炒白芍各9g,知母15g。

加减变化:腰酸甚,加川断、补骨脂各9g;纳呆,加焦神曲9g,陈皮4.5g。

【治疗方法】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经来第1天作内膜活检,看病理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大多数病人在用药前后都作了血压、血常规、血脂等检查,部分病人进行了阴道细胞内分泌测定及静息体温测量。

【功效主治】滋阴健脾。主治更年期无排卵型功血病。

【临床运用】本组13例,连续服药3个月后,痊愈10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3%。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红细胞在350万以下者为贫血。服药前验血11例,其中贫血8例;服药后验血13例,其中贫血1例。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服药前13例作化验,胆固醇高于2.5g/L2例,甘油三酯高于1.3g/L5例;服药后12例作化验,甘油三酯仍在1.3g/L以上3例,但比原来都有所降低,胆固醇均低于2.5g/L。治愈组停药后3个月~1年内随访8例,其中6例恢复排卵,周期规则,经量一般。

【经验体会】更年期功血病的治疗以止血为主,减少气血的消耗,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保养,使脏腑功能从紊乱渐趋正常。更年期患者应以理脾为先,又因失血过多,阴血亏耗,阴虚则阳亢。故拟定了以滋阴健脾为主要药物的方剂治疗。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本法可能是提高人体内部固有的调节机能,使阴阳得以平衡。乃以《内经》所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使大部分患者由无排卵转成为有排卵,月经规则,经量正常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方剂来源】朱美德.滋阴健睥法治疗更年期无排卵型功血的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15.

3.加减固冲汤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茯苓各30g,白芍、炒白术、山萸肉、茜草根、阿胶(烊化)各15g,当归炭20g。

加减变化:脾虚气弱型,若出血量多,加服云南白药,每日1~2次,每次0.5g,党参改高丽参;脾肾两虚型,加巴戟、杜仲、仙灵脾、川断;脾虚挟热型者,去当归炭、山萸肉,加炒栀子、地骨皮、白薇、炒白术改生白术,党参改用西洋参;脾虚夹瘀型,加田三七、失笑散。

【治疗方法】上药每日1剂,渣再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主治】本方补脾益肾固冲止血。主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尤适宜于更年期功血。

【临床运用】本组功能性子宫出血52例,经用固冲汤化裁为主治疗,结果痊愈35例,占67.3%;显效13例,占25%;总有效率为92.3%。

【经验体会】平素脾肾亏虚是导致本病的内因。因此,“补虚”是“塞流”的重要措施。脾气亏虚,气不摄血则出血,故健脾益气为“塞流”之重要方法。方中重用参、芪、苓、术以益气健脾,固脱止血;山萸肉补益肝肾、敛气涩精;煅龙骨、煅牡蛎和当归炭收涩止血;白芍敛阴补血;阿胶补血止血;止血又需防瘀,止血太过则恐留瘀为患,故用茜草根凉血止血,同大量补气收涩药为伍,使血止而不留瘀。血止后,则应调理善后。用基本方去龙牡、当归炭,加杜仲、桑寄生、川断、菟丝子、鹿胶之类。此即固本复旧。脾肾双补是复旧的重要措施,脾气旺盛则肾气充盈,肾气充盈则脾阳得运,今脾肾双补,使本固血充,经血自调。

【方剂来源】区永光.固冲汤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新中医,1991,(11):31.

4.益气补肾汤

【药物组成】熟地、龟板胶各24g,鹿角胶、山萸肉、枸杞子各12g,菟丝子、续断各15g。

加减变化:兼脾气亏虚者,加党参、焦白术、黄芪以健脾益气,阿胶、黑姜炭、荆芥炭以养血止血;偏于肝肾阴虚者,易熟地为生地,加丹皮、白芍、女贞子、旱莲草以滋补肝肾,地骨皮、地榆炭清虚热兼以止血;偏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杜仲、仙灵脾以温补肾阳;兼气滞血瘀者加当归、丹参、益母草、川芎、香附、五灵脂以行气活血化瘀,血余炭、蒲黄炭活血止血;若肝郁气滞明显者,加延胡索、郁金、柴胡以疏肝解郁;寒凝血瘀者加桂枝、艾叶温经散寒;邪热炽盛者,去鹿角胶、易熟地为生地,加黄柏、栀子、地榆、丹皮以清热凉血止血。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月经来潮时开始服用,连服6~9剂,血止停用。连服3个月经周期。

【功效主治】本方补肾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尤适宜于更年期功血。

【临床运用】本组7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经上方治疗后痊愈18例,占24.6%,显效27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0.4%。如一工人46岁,近3年来经量增多,用纸3~6包,持续12天左右,作子宫内膜活检,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经用西药无好转。此次月经来潮已2天,已用纸1包余,伴头昏、心慌、纳减,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肾两虚,统摄无权,治当补肾健脾益气为法。用上方去鹿角胶,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黑姜炭、荆芥炭。3剂后,经血减少,以上方加减续服3剂。三诊时,经血净,其它症状亦减。再于原方增损,加养血之品连服10剂。治疗3个周期后,经期为7天以下,每次用纸1包余。随访5个周期,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本方以填补肾精为主,方中熟地、龟板滋补肾精;枸杞、菟丝子、鹿胶既补肾精,又补肾阳;续断补肾强腰;龟胶、鹿胶、续断均为止血治崩之要药。全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且能止血,实属标本兼顾。只要肾中精气充足,则能主宰冲任二脉,调节卵巢功能,固摄经血。在此基础上,按发病原因的不同而辨证论治,如肾阴虚者,滋补肾阴,肾阳虚者,温补肾阳,凡此均为固本之法。

【方剂来源】李俊鸣,等.以补肾为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73例疗效分析.新中医,1984,(8):21.

5.更功饮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淮山药、阿胶(烊化)、茜草、川断各15g,焦白术、茯苓、仙茅、仙灵脾、炒枣仁各10g,升麻、参三七末(冲服)各3g。

加减变化:阴虚瘀热去熟地,加生地15g,丹皮10g,益母草20g,黑山栀6g,马鞭草30g;脾肾阳虚证加肉桂3~5g,炮姜6~10g;气虚夹瘀加党参20g(或红参10g),黄芪30g,花蕊石、蒲黄各15g。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本方滋脾统血,补肾固冲。主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运用本方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7例,痊愈31例,占66%;显效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3.6%。如一工人49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年余而就诊。现面色□白,头晕腰酸,目窠浮肿,形寒怯冷,腹胀食减,经事淋漓,色紫暗,质稀如水,舌淡苔薄,脉细弱,查血红蛋白6.5g/L,子宫病检,子宫内膜增生。证为脾肾阳虚,瘀滞内留,冲任失固,治以温脾肾,消瘀滞以固冲任。予基本方去焦白术、茯苓,加炮姜10g,肉桂5g。服3剂,出血大减,照方增减连服7剂血止,症状随之改善,继以归脾、二仙法调理月余而愈。随访1年后绝经。

【经验体会】更年期功血患者天癸欲竭,功血不断则中气虚,中虚剧则功血甚。故有“天癸将竭,治在太阴”之说。脾胃乃水谷之海、升降之枢。只有培养中气,才能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而益木土之生长。更功饮乃傅青主《男科》升阴汤所化,升阴汤有滋肝肾之阴、升肝脾之气的妙用。全方寓阴中求阳,通瘀建中,平补轻升于一法,共收滋脾统应补肾固冲之效。

【方剂来源】王庆松.更功饮治疗更年期崩漏47例.新中医,1992,(1):29.

6.宫血宁

【药物组成】黄芪15~30g,熟地10~20g,阿胶10~15g(烊化),山萸肉10g,自芍、山药、续断、桑寄生、菟丝子、仙鹤草、地榆各15g。

加减变化:气虚甚加党参、太子参、白术;阴虚明显,热象偏重者加果枸杞、女贞子、知母、黄柏;阳虚明显,寒象偏重者加附子、肉桂、艾炭;瘀血着者酌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气滞甚者加香附、乌药、枳壳;出血量大且急者加三七粉、云南白药等。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煎。若出血量多,可日服2剂,每4~6小时服1次,趁热温服,6天为1疗程。疗效不佳可连续进行第2疗程。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安护冲任。主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运用宫血宁治疗56例更年期功血,痊愈38例,占67.85%;有效14例,占25%;总有效率92.85%。其中26例服药3剂即出血停止。

【经验体会】宫血宁方中,黄芪、山药补气摄血;熟地、白芍、阿胶养血调经;山萸肉、菟丝子、续断益肾填精,固守冲任;地榆、仙鹤草止血塞流。诸药合用,塞流、澄源、复旧共济,补虚、凝血、止血兼施,使脾气健,肾气充,冲任固,则经迅自调,出血可止。

【方剂来源】唐占山.自拟宫血宁治疗更年期功血56例.云南中医杂志,1990,(5):14.

排卵期子宫出血方

两次月经期间,在基础体温上升前后子宫少量出血称排卵期子宫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其基本特征是,多在月经周期12~16天流血,持续1~2小时至1~2天,量少,常伴一侧下腹部疼痛。其出血原因可能是由于排卵时卵泡破裂、血液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出血量少一般不需处理。血量多时在月经周期第10天左右开始用雌激素3~4天(己烯雌酚等)。

本病一般可属中医“月经先期”、“赤白带下”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常因先天肾气不足,肾之阴阳失衡,阴不制阳,虚阳内扰,脉络受损而出血;或肾气不固而血溢胞宫之外;或湿热内蕴,损伤胞宫血络而血溢脉外。临证治疗,总以补肾为大法。或补益肾气,以摄活血;或滋阴养肾以制虚阳;兼有湿热内伏,当清热利湿以治;若久病入络,挟有瘀血,则又宜兼顾活血化瘀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