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34

第34章 月经失调方(5)

本节选介清利止血汤等经验方共2首。此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方”一节中,有些方剂亦可用以治疗本病,临证时可参考借鉴。

1.清利止血汤

【药物组成】黄柏、川牛膝、生苡仁各10g,炒丹皮、地榆炭、小蓟、赤白芍各15g,苍术、制香附各5~10g。

加减变化:气虚者加用党参、黄芪、白扁豆、炒白术;兼瘀血者选用蒲黄炭、五灵脂、参三七、茜草炭,或桃仁、乳香、没药之类;肝气郁滞者加柴胡、青皮、郁金之属;阴虚火旺则入生地、旱莲草、知母、地骨皮、黄芩等。

【治疗方法】出血时用上方治疗。出血前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下次月经周期的第10±2天开始用药,根据其湿热症情的轻重,选用清肝止淋汤,或三妙丸、四炒丸加减;若有阴阳气血亏虚者,用归芍地黄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其他兼证加减用药同前。一般每个经间期用药5~1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前服。治疗3个周期为1疗程。或平时口服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四妙丸等巩固治疗。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利湿止血。主治排卵期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本组38例,经用上方治疗,痊愈25例,占65.8%;有效11例,总有效率94.7%。如一工人36岁,每逢入夏月经1月2潮已3年。出血量时多时少,经血紫红,质粘稠,历5~7日净。今年入夏以来月经紊乱已4月。现除上证外,伴腰酸肢懒,纳呆,胸闷、尿赤少,平时带下多味腥,体胖,有慢性宫颈炎史近10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妇检除宫颈糜烂外,余无异常。病属湿热损伤冲任之经间期出血,治拟清热利湿止血,用上方加蒲黄炭10g。5剂后复诊,诸症减轻。续前方3剂,并晓之以病有季节性、复发性,应提前预防,嘱用知柏地黄丸和四炒丸交替口服。一年后随访,月经规则。

【经验体会】经间期出血,即排卵期子宫出血。此期由于肾中阴阳血气消长转为变动、顺接不稳定等原因,极易受到内外邪气的干扰和损伤,从而发生病变。本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常发病和复发于6~9月,此间“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故治疗上当清热利湿。重视“治未病”,由于本病有一定季节复发的倾向性,故宜在次年相近季节的前1~3个经间期进行出血前预防治疗。通过药物治疗调节阴阳气血的盛衰,可使疗效提高,病程缩短,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治疗目的。

【方剂来源】王净.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湖北中医杂志,1991,(2):21.

2.缩宫灵

【药物组成】马齿苋、益母草各3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于出血期间服用。血止后再改用其他药物调整月经周期或治疗原发病。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缩宫止血。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刮宫后出血、经间期出血,以及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放环后、电熨后、不合理使用激素、盆腔炎等所致的各种出血。

【临床运用】以上方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100例,结果:服药不超过9剂,阴道出血完全停止,被评为痊愈者83例,占83%;服药9剂后阴道出血较前减少,但仍未停止,被评为好转者13例,占9%;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如患者金××,临床诊断为“功血”,继发贫血(阴道出血持续60余天),服本方2剂后血即止住。

【经验体会】根据中医学治疗崩漏的原则“急则治其标”而创制缩宫灵方,经初步临床观察,发现药味虽少,但疗效较高,容易掌握,对功血、刮宫后出血、盆腔炎等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有止血效果。临床证实本方无过寒过热之偏,无任何副作用,对各种辨证分型(如阴虚血热、气虚出血、血瘀型、实热型)的出血均可应用。对未婚患者尤为适宜。

【方剂来源】李秀珍.缩宫灵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100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0,(7):47.

闭经方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常由多种原因所引起。其中病理性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期、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3个月者称之为继发性闭经。

正常月经的建立有赖于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协调,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有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无论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都可导致闭经。闭经常见原因按解剖部位的不同而分为:①子宫性闭经,包括先天性无子宫或发育不良,子宫内膜损坏(如物理性创伤、结核感染、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等)或子宫切除,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等。②卵巢性闭经,如先天性无卵巢或发育不良,卵巢损坏或切除,卵巢肿瘤,卵巢功能早衰等。⑧脑垂体性闭经,如垂体损坏引起的功能减退(如席汉氏综合征),脑垂体肿瘤,原发性脑垂体促性腺功能低下等(极罕见)。④丘脑下部性闭经,包括精神神经因素(如精神紧张、精神分裂症、环境改变等),消耗性疾病(如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肥胖生殖无能性营养不良症,药物抑制综合征,如长期使用避孕药,闭经溢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他内分泌腺影响等等。

本病的诊断,首先应详细了解病史,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闭经;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发育、营养等情况,妇科检查注意外生殖器发育、阴毛分布、子宫有无先天畸形等等;辅助检查常采用刮宫或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卵巢功能检查(如基础体温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子宫颈粘液检查等),垂体功能检查(如FSH测定),垂体兴奋试验,治疗性试验(如孕激素试验、雌激素试验)等。闭经的治疗,必须寻找发病原因,针对病因而治。例如结核感染给予抗痨治疗,贫血者积极纠正贫血;垂体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采用手术治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失调性闭经,运用激素治疗等。

关于闭经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其形成原因,或因气血生化不足,无经血可下所致;或因肝肾精血亏虚而成;或因气滞血瘀,血行不畅;或因痰湿瘀血内阻,影响经血运行;或因精血亏损之时伴有气滞血瘀或痰阻胞宫。临证治疗当审证求因,气血不足者当补气养血,肝肾亏虚时宜养肝滋肾,气滞血瘀则当理气活血。若正虚之时兼有痰湿瘀血,则又当攻补兼施。

本节选介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方共10首。其中加减归脾汤主要用于人流术后闭经,加减消迟汤、药物闭经方则用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闭经。此外,本章所介绍的“席汉氏综合征方”等,亦应属用以治疗闭经的验方,临证时可结合病情而选用之。

1.化瘀通经散

【药物组成】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三棱、莪术、川牛膝、乌药、穿山甲、丹参、刘寄奴各10g,川芎5g,肉桂3g。

加减变化:有热象者加丹皮10g,去肉桂;积瘀过久,已成平血者,加地鳖虫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60余剂左右。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调气散寒。主治闭经(以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属气滞血瘀者为宜)。

【临床运用】本方系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徐志华副主任医师自拟经验方。用以治疗闭经,颇有疗效。如治疗一例闭经不孕患者,2个月内服药60剂(其中用三棱、莪术总量用至600g),终获良效。又如一女工患继发性闭经、继发性不孕、慢性附件炎3年余,后经治3个月,服药60余剂而治愈。

【经验体会】徐医师指出:大多认为闭经虚多实少,主张温补,致使临床不敢用活血化瘀之药,病家亦不敢服这类药物。而临证所见,功能性闭经属实证多而虚证少,尤其是继发性闭经,瘀血阻滞的实证较为多见。故其主张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调气散寒为佐。自拟化瘀通经散之方义,法则即在于此。并认为“活血化瘀药,没有副作用及绝对禁忌征”,“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也有一定疗效”。

【方剂来源】唐吉父,等.闭经证治.中医杂志,1985,(5):9.

2.周期调经汤

【药物组成】①促卵泡汤:当归、川芎、枸杞、香附各10g,菟丝子、仙灵脾、女贞子、熟地、泽兰各15g,山药、鸡血藤、制首乌各20g。

②促排卵汤:当归、川芎、红花、牛膝、香附各10g,菟丝子、女贞子、仙灵脾、肉苁蓉各15g,泽兰、熟地、鸡血藤各20g。

③促黄体汤:当归、赤芍、仙灵脾、肉苁蓉、枸杞各10g,菟丝子、女贞子、熟地各15g,黄芪、党参、丹参、鸡血藤各20g。

④调经活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0g,赤芍、泽兰、香附、牛膝、益母草、川断各15g,熟地20g,鸡血藤30g。

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者加郁金、川楝子各10g,柴胡6g,胞宫虚寒者加吴萸、艾叶各10g,生姜3片,桂枝6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各20g;瘀血重者加三棱、丹参各15g;血虚者加制首乌20g,阿胶15g。。

【治疗方法】经后期(周期6~10天)服促卵泡汤5剂;排卵前期和排卵期(周期11~16天)服促排卵汤5剂;排卵后期(周期17~25天),服促黄体汤7剂;月经期(周期26~30天)服调经活血汤3~5剂。以上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肾养血,活血调经。主治闭经(包括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临床运用】本组31例,均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型病变,通过病史,症状诊断为肾虚血瘀经闭,其中原发性闭经15例,继发性闭经16例,病程5个月~3年。治疗结果:31例月经周期全部恢复。16例不孕者13例妊娠。疗程最短者1个周期,一般2~5个周期,最长者7个周期。

【经验体会】本组病例为肾虚挟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补肾活血,标本兼治,比单纯补虚或单纯活血要好。为巩固疗效,最好坚持服用5~6个周期,即使月经来潮,亦应继续服用,以免病情反复。另外要注意调情志,慎房事,适冷暖。

【方剂来源】白立全.中药周期调经法治疗闭经.四川中医,1990,(7):44.

3.加味真武汤

【药物组成】干姜10g,附子、白术、白芍、茯苓、肉苁蓉、桃仁15g。

【治疗方法】加水适量,煎2次,共成浓汁200ml,分2次服。一般35~40剂可愈。

【功效主治】本方温阳补肾,健脾通经,主治闭经(肾阳虚者)。

【临床运用】本组60例闭经,经本方治疗后痊愈54例,占90%,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96.6%。如一患者28岁,平素月经2~3个月一行,经血量少,现已闭经4年。诊见形体消瘦,面白无华,精神抑郁,自觉畏寒,手足不温,时已初夏仍着棉衣,脉之沉迟无力。此乃肾阳虚所致,用真武汤加味,仅服药13剂,月经即已来潮。以乌鸡白凤丸巩固疗效,3个月后月经周期正常,面色红润。

【经验体会】肾为水火之脏,内涵真阴真阳,在肾阳不断温养下,使任脉通,太冲脉盛,则月经以时下。若肾阳虚,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血海不充,胞宫空虚,无血可下则成闭经。用加味真武汤治疗肾阳虚闭经症,古籍尚少记载,近代亦少报道。方中附子温补肾阳,干姜温中散寒,肉苁蓉益精壮阳,温暖子宫,通经启闭。三者辛温味厚,用之能使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再至,而月经又以时而下。加苓、术健脾益气,桃仁活血通经,芍药敛阴和阳而止痛。诸药合用益命火以消阴翳,温冲任而通经脉,故对肾阳虚闭经,是比较理想的方剂。

【方剂来源】侯锡五,等.温阳补肾法治疗闭经60例临床小结.湖北中医杂志,1982,(4):26.

4.加减归脾汤

【药物组成】炙黄芪30g,炒党参、炒白术、当归、茯神、龙眼肉各10g,木香、紫河车粉各5g(分吞),朱远志6g,炙甘草3g。

加减变化:四肢麻木加炒白芍、鸡血藤各12g;腹痛加元胡、炙鳖甲各12g;形寒加仙灵脾12g、鹿角片10g;体胖腹胀加炒枳壳、泽兰叶、生山楂各10g;腰际酸楚加杜仲、淮牛膝各12g。

【治疗方法】上药煎汤,用汤药吞服紫河车粉。每日1剂,每剂服2次。

【功效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主治人流术后闭经。

【临床运用】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人流术后闭经24例。其中有1例在服中药期间与西药乙酚联用外,其它病例均未用西药。24例均治愈。月经恢复最快者服药5剂有效。最慢者服药35剂后有效。平均服药15剂。月经恢复正常后,随访均未再发生闭经。

【经验体会】人流术后闭经,主要是各种心理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情志变化,导致气血生成受阻,月经闭止。或者是人工流产手术损伤胞宫,虚其身体而亏其血脉,而导致闭经。归脾汤为治心脾两虚之常用方。此在取其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以调理情志复其统血、生血之职而治闭经。

【方剂来源】方聪玉,等.归脾汤加减治疗人流术后闭经24例.实用中西结合杂志,1992,(12):717.

5.加减消迟汤

【药物组成】生石膏30~90g,生地、石斛、麦冬、灵磁石各30g,当归、桃仁、红花、牛膝各15g,酒制大黄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