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02

第2章 从小立志的张仲景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17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张仲景诞生在南阳郡的一个大家族里。那时正是社会动乱、军阀争战的时期,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各种瘟疫多次流行。张仲景家是一个有着200多口人的大家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2/3的人被瘟疫夺去了性命。小仲景经常看到大人们号啕大哭,埋葬一个又一个的死人。他既恐惧又伤心,小小的心灵有了强烈的愿望:长大以后要像扁鹊那样救死扶伤,给群众看病,制服瘟疫。

从此,他努力钻研医学,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为师,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在年轻的时候就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有一段时间,张仲景当过南阳太守,不过他认为治病救人比当官更重要,所以,常常在知府大堂上为病人看病。现在好多中药店叫××堂,如同仁堂、胡庆余堂等,就是那样传下来的。后来,他看不惯官场上的腐败黑暗,就辞官回家,专心研究医学,一心要制服瘟疫。他翻遍古代医书,“勤术古训”,“博采众方”。对古人的经验和劳动人民的经验下苦功分析验证,根据自己的看病实践,逐渐掌握了“辨证论治”医治瘟疫的方法。

一年夏天,湖南一带瘟疫流行,有个伤寒病患者(指霍乱、痢疾等传染病)头痛发烧,肚子胀得像面小鼓,吃了发汗药不见好转,家人请来了张仲景。张仲景观察病人情况后,认为病在表皮时用一般的发汗药能治好,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身体内部,再用发汗药就会引起虚脱。他根据自己的分析开了药方,病人很快得到了好转。

就这样,张仲景在瘟疫流行期间,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张仲景在治病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造,不但摸索出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还发明了许多具体有效的医疗技术。

有一次,有个人上吊自杀,被人救下来时,已经没气了。大家以为他已救不活,就找来一口棺材,准备把他装到棺材里埋掉。当时,张仲景正好路过,他想,这个人虽然没气了,但也许是憋昏了,说不定还可以救活。怎么救呢?他想起对落在水里淹昏的小猪,农民有一种救活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不是可以用来试一试呢?于是,他叫人把上吊的人放到床板上,让两个人分别把“死人”的两只胳膊抬起放下,连续运动。他自己用手掌在“死人”的胸脯上压一下又松一下,和抬胳膊的两个人配合动作。这样连续做了好一会儿,那个人慢慢地有了呼吸,最后活了过来。

张仲景抢救上吊的人的方法,其实就是现在的“人工呼吸法”。这种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都能起到急救的作用。

张仲景不但自己善于吸取前人和旁人的经验,而且还很重视医疗经验和治疗技术的传播。他写过好多书,其中最有名的是《伤寒杂病论》。后人把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叫《伤寒论》,一部叫《金匮要略》。这两部书一直流传至今。张仲景的这两部著作,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现在它们仍然是医生们学习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的重要典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被世界医学界视为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