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106

第106章 陶行知办学爱生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的作用。老师的品行、道德、修养、气质,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一个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老师,会给他的学生带来终生受益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看到自己与看到学生。”当老师透过明净窗子,看到的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当老师对着镜子,看到只是自己。老师只看到自己的原因是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层白银是什么呢?是利益,是金钱,是名誉,是面子,也有虚荣心,等等,这一些就像一层层白银,隔着它,肯定看不到我们的孩子,看到的只有自己。

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晓庄学校的初期,曾作过一条规定,即全校师生员工一律不准喝酒,违者要进自省室里反省。

一次,晓庄的农友请陶校长吃饭,农友们敬他一杯酒,陶行知一再解释说不能喝,农友们却坚持道:“您不喝就是瞧不起我们农民,瞧不起我们就不算我们的朋友。”

陶行知没办法,只好把酒喝掉了。农民们非常高兴,把陶校长引为自己的朋友。他们哪里知道,陶行知一返回学校,便立即进自省室里了。

1941年,在极端困难和不断遇到迫害的严重情况下,陶行知更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反共的阴霾笼罩下,物价暴涨不停,育才学校开支发生了极大困难,常有断炊之忧。他以至于发出了“我不得不和米价赛跑”的感慨。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乘机向他提出,如同意他们派训育主任,即可拨给全部经费,但遭到陶行知断然拒绝。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刻,陶行知不得不忍痛宣布,全校节衣缩食,每天改吃两餐。他甚至提出要像武训那样用“行乞兴学”的精神来渡过难关。1944年9月25日,陶行知在为画家沈淑羊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自己节衣缩食,把收到的钱都拿去培养儿童。他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奔走于富贵大人和太太之门,他从英国回来之时曾买了一件晴雨夹大衣,穿久了,又脏又破,他便把它翻过来穿。一次去找一位阔大人,通报的人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老爷向来不接待这样装束的人,请你回去吧。”陶行知不慌不忙,掏出一张名片来递给他,那人只好恭顺地送进去了。

在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和大家一起穿草鞋、挑粪、种田、种菜、养鱼,他请唐家洼一位出色的庄稼人唐老头教大家耕种的方法,他自己也做了唐老头的学生。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有我们的老师。那时候,大家都是自己扫地、抹桌、烧饭……所有生活上的事不用听差、伙夫,陶行知也亲自参与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