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099

第99章 犹太人对孩子的爱护(2)

冬季,每天午后,孩子们都要一起去滑冰,把小妹妹玛利姬放在圈椅里在冰场上推着走。他们还在自己院子里斜坡上泼水修了一个人工冰山,然后躺在自制的小雪橇里往下滑,往往大家一起落入雪堆中,于是院子里便充满了快乐的笑声和喊声。

春天,孩子们自己做成各式风筝,放上天空。平时,他们还一起玩打棒球、打台球,做各种游戏。父母还和孩子们一起钓鱼、划船,养成各种体育爱好。也许健全的神经和健康的体魄,是使孩子们长大后具有永不熄灭的乐观精神,惊人的工作耐力,和能够在革命斗争中经受住生活波折的原因。

孩子总归是孩子,活泼而淘气的列宁、奥利亚、德米特里常常要做出各种各样使人操心的事情。例如,爬到桌上碰倒花瓶,用脚踩坏地上戏报……有一次,列宁独自跑到街上,坐在马路当中,一匹马冲过来,险些被撞倒。其他的孩子,有时也会像公鸡一样争斗,或者男孩子不止一次欺侮女孩子,有时又互相逗弄,妨碍彼此学习。

父母怎样才能在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影响发展孩子独立性和主动性而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呢?

列宁的父母从来不体罚孩子,但也使用过某种处罚。例如有哪个孩子过分淘气做了不允许做的事情,那就把他带到父亲的书房里,让他坐在一张大皮圈椅上(孩子们都把这张椅子叫作黑椅子),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有时候也训诫犯有过错的孩子,这种训诫,既是一种严厉的处罚,同时又是一种唤醒良知的教育。不过,处罚只占次要的地位。对小孩子最通常的方法是诱导。母亲常常把淘气得厉害的孩子领到餐厅去,坐下来弹钢琴和他们一起唱歌或做游戏,然后说说为什么不能这样淘气。

周密地安排好家庭生活有助于进行纪律教育。孩子除上学外,在家中,绝对准确地规定好起床、吃饭、睡觉、做作业、玩耍、劳动的时间,从小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一年一年地下去,这种习惯就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行动准则。

家里还规定了“肃静时刻”。在这个时间里,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父母孩子都一样,谁要打破这一时刻是绝对不允许的。德米特里回忆童年时代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书房里办公,两个哥哥在阁楼上看书,母亲坐在餐厅的大桌子旁做针线活,两个姐姐坐在母亲边上做作业,我和玛利姬两个小一点的也坐在一边悄悄地玩着什么,严格禁止喧哗或妨碍大人做事,规矩是很严格的。这种“肃静时刻”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自我克制的习惯。

家里还规定了三条不可更改的规则。第一条:凡是不该做的事,就是不能做,决无让步可言。第二条:要孩子们应当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不可以做的道理。第三条: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同样遵守规定的制度。

孩子们的自由也是很多的。有时孩子们在家里玩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猫捉老鼠,弄得凳子哗啦响,大喊大叫,哈哈大笑,整个屋子闹哄哄。如果这时家里没有人工作、学习或者休息,就没有人来制止。因为这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发育的运动,也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不仅是禁止做什么,而且要允许做什么,这对遵守纪律都是有意义的。

当孩子们年龄稍大一点,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提高,父亲和母亲就注意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造就一个有理想的人,这是他们对子女教育要达到的坚定的目标。他们常常用俄国进步社会活动家的崇高理想和生活榜样教育子女,用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革命精神教育他们,讲述那些生动的事迹,而不是枯燥地说教。

他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一起朗诵被沙皇处以绞刑的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有不少都能背诵下来。他们还把爱国英雄、伟大的科学家和作家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并且为孩子们订阅抨击腐败、残暴和愚蠢的讽刺刊物《星火》,让孩子们懂得不仅要赞颂祖国一切美好的事物,还必须揭露和批判实际存在的一切丑恶的东西,应当使自己成为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

他们鼓励孩子们参加社会活动。因为仅仅从书本中懂得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可是,那时候参加社会活动就被认为是造反,是反对沙皇。然而,正因为如此,他们尽力支持孩子们去参加,这也是使这六位子女到了青年时期就参加到革命队伍中。

爱孩子,就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只有了解孩子才会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这是列宁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的。

一般来说,当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总要叙说各自的事情。这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当孩子有了越轨行为,如果有勇气,自然会说的,如果不说,就说明勇气不足。如果孩子把自己越轨行为忘记了不当回事,那么正说明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有一次列宁把别人刚刚送给姐姐的尺子折断了,他自己马上把这事告诉姐姐,并表演了他是怎样在膝盖上把尺子折断的。姐姐非常生气,可是妈妈却提醒她要看最本质的东西。这件事就这样了结了。第二件事是打碎了舅妈家一只长颈玻璃瓶,母亲已经猜到是八岁的列宁打碎的。使她伤心的是儿子没有承认这一点。舅母问:“是谁打碎了玻璃瓶?”所有的孩子都齐声喊道:“不是我!”列宁也跟着喊“不是我。”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要么承认打碎了玻璃瓶,要么承认是说谎话。最简单的办法是揭穿谎话并给以处分。但是作母亲的没有这样做。在她看来,重要的是儿子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是否为自己不诚实感到难为情。她希望帮助儿子发展自己的良知。母亲耐心地等待着,悄悄地察看儿子的动静。凭着母亲的辨别力,她觉察到儿子在受良心的谴责。终于有一天临睡之前,她走到儿子面前对他表示爱抚,儿子突然大哭起来:“我骗了舅妈,说玻璃瓶不是我打碎的,可它是我打碎的!”这时,母亲笑了,她感到高兴的是,在儿子身上发生的精神搏斗中,诚实的因素取得了胜利。看来,他既有勇气又有良知。

父母作为教育者,其所以有力量就在于能够了解和理解孩子,察觉孩子心灵中出现的最微小的变化。列宁把自己的一条裤子送给了班上最贫穷的同学穿,母亲没有因为丢失了裤子而责备他,而是看到了儿子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列宁还常常把母亲为他装在背包里的早点送给吃不饱的寄宿生,母亲也没有抱怨儿子反而赞扬了他。她高兴地看到儿子不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家长的称赞和支持可以推动这些优良的品质进一步发展。

列宁的父母观察到孩子们各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这就要求以不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顺其特点自然发展,凡是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好的品质都会得到支持和发扬,加以限制的只是坏的东西。而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总是会受到爱惜和保护。尊重孩子是父母对教育子女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高尔基教育子女

母爱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责任。

——高尔基

高尔基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叫马克西姆。他很小就跟着妈妈侨居在法国巴黎。

马克西姆8岁那年,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动手给爸爸写信。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终于把信寄走了。高尔基收到儿子寄给他的信,心里十分高兴。他赶忙拆开信,一边读,一边笑,情不自禁地夸奖他的儿子是个“好汉”,将来说不定能当作家、诗人。接着,他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他以诙谐而又严肃的口吻说:“这封信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宝贝儿,你要自己试着给我写信,并亲自把它寄给我,我会非常高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自己动手来做,不要强迫别人为你着想……”

马克西姆读着爸爸的回信,暗下决心:今后不再要妈妈帮忙,一定要学会自己动手写信。

几年过后,马克西姆11岁了。他用心回忆自己幼年跟爸爸妈妈去找戈巴托甫卡避暑的情景,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寄给了高尔基。高尔基接到信后,马上又给儿子回信:“你不妨在课外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去练习写作,给自己讲各种故事。这是很有趣的。我在你这样的年龄,就这样练习写作、记日记了,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才成了作家。”

马克西姆没有辜负爸爸的希望。1918年,当他第一次随军用列车前往西伯利亚征粮时,就把沿途观感记录下来,写了一则生动活泼的文学速写。文章记录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年代,西伯利亚农民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怎样建设水电站的故事,受到了好评。

小罗斯福与母亲的故事

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

——罗斯福

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罗斯福的父亲和母亲相差26岁,当罗斯福出生时,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可是很早就离家在外,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七点起床,八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二三小时后休息,下午一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四点,然后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

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特别是要成就大事业。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于社会,更不能为社会献身、为他人造福了。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远不会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