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同的海洋功能类型区,用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保证海上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海洋功能区划又是海洋管理的基础。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包括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海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毗邻海域除外)。
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分为5大类,即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当前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尤其是海洋功能区划方面面临新的形势,亟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化管理。
列宁说过,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分类。他在其他场合也谈到,分类的标准是相对的,有一些主观因素在里面。海洋功能区划也是分类中的一种,要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管理海洋,如果不了解海洋的属性,不进行分类,不进行科学区划,就会一事无成,杂乱无章,甚至会发生重大的事故,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患。
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海洋局提出了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这在管理层面上是一个理论的创建,促进了海洋管理工作。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也同样产生了这样一个思想,加拿大、德国等对海域进行了划分,但是都没有大规模开展区划。一直到21世纪初,有些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开始提出对海域进行分类,进行区划。应该说中国对海洋功能区划这个概念,跟国外是同步发展的,那时候交流还不够,但同时产生这样一个思想。现在开始相互交流,跟荷兰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展开了这方面的交流。欧盟在2002年提出《欧盟海岸带综合管理建议》,这个建议书就是要把整个欧盟所管辖的海域空间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来合理利用区域资源。海洋资源有很多种,空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这个空间资源大家用得比较多,然而很多人又不认同它是一种资源,实际上这个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海洋功能区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合理的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不单是里面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现在沿海地区有很多很重要的深水岸线资源,它是一种空间资源,可以建立深水港,具有水上交通等重要作用。在海洋功能区划中要对这些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达到科学地使用海域。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利用海洋空间规划手段,来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域使用管理,此次会议是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从那时直到现在,对海洋空间资源的科学利用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
在海洋工作的发展方式上,必须着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控制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在海洋管理中认真做好统筹兼顾,建立健全海洋规划体系。海洋功能区划是国家海洋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和基础依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海洋功能区划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如今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海洋功能区划的工作和步伐如果落后于经济发展,就不能服务和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加快。随着海洋开发的持续快速增长,海洋功能区划对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指导作用也需要加强,而且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在一些理念上要超前一些,才能做好服务。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海洋部门更要做好海洋功能区划的工作,严格执行制定的海洋功能区划。
最后,要加强对海洋功能区划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做好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如果仅仅怀着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没有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海洋功能区划相关领域的研究”,这就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就使得这项工作能够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科学指导的道路。专家委员会的任务不仅需要审查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单位推荐名录,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海洋功能区划理论研究,举办学术论坛和研讨会,为交流思想、学术研讨提供平台。
海平面上升
太阳光慷慨地把热量送给地球,使万物茁壮生长,多余的热量又被地球以长波形式辐射出去,大气和地面及空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它的热量基本处于“收支”平衡状态。
但是由于世界工业飞速发展,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焚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增高。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起了相当于温室中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这使得全球气温逐年增高,造成海水温度的升高,从而引起海水受热膨胀。地球两极海洋和大气的变暖使极地和格陵兰等地区附近海域的冰盖开始消融,这些都造成了海平面的不断上升。
海平面的上升不仅缩小了陆地面积,而且海水入侵沿海低地,致使大片良田盐碱化,成为一片荒地。海平面的上升还使海崖和海滩遭受侵蚀,致使许多城市、港口、海岸工程、旅游设施、房屋、公路和盐田遭破坏,使人类蒙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