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勤俭节约
47724300000028

第28章 勤奋成才(5)

马克思在工作的间隙,常常在书房里一边踱来踱去,一边在脑子里思考问题。当恩格斯来的时候,两个人就各自沿着一条对角线走过来走过去,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各种问题,一谈就是几个钟头。这样,长此以往,在马克思的书房里,从门口到窗户的地毯上慢慢地被踩出了一条痕迹,就像穿过草地的一条小路一样。

紧张的革命活动和贫困的生活条件使马克思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多年以来,他患着好几种疾病,医生嘱咐他吃饭要按时,睡眠要充足,要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可是只要病稍好一点,马克思就把医生的嘱咐忘记了。马克思为工人阶级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不倦地战斗,而他自己的工作时间几乎每天都是16小时以上。

虽然各种疾病不断折磨马克思,可是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为了完成伟大著作《资本论》,他从不白白放过一个钟头。当疾病使他不得不中断研究工作时,他总是非常难过。有一次马克思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丧失工作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不愿当牲畜的人来说,等于宣判死刑。

刻苦勤学的恩格斯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高尔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有大纺织厂的资本家,与其他许许多多资本家一样,以剥削工人为生,而且他的父亲性格暴躁、强横,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因为恩格斯是长子,所以被父亲严厉管教着,一切均要按父亲的旨意行事。甚至父亲笃信宗教,就要让恩格斯“按上帝意志”办事。

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恩格斯并不是唯命是从,相反,他常常为软弱的母亲受到父亲欺负而大鸣不平。他自己也经常希望能冲出父亲严厉甚至蛮不讲理的约束,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恩格斯中学未毕业,父亲就强迫他停学,让他去学习经商做生意,他希望恩格斯将来能继承他的事业,成为大资本家。恩格斯虽然不满父亲的安排,但无奈之下,只好听从父亲安排,到一个小营业所去工作。

18岁时,恩格斯又被父亲送到德国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布莱梅,到那里的一家大贸易公司工作。这一次,恩格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

布莱梅虽属德国,但不是普鲁士的领土,这里的思想比较自由,普鲁士专制政治对这里影响不大,人们可以自由地看书、议论。喜欢自由的人和对专制制度不满者,都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恩格斯也是这样。

到了布莱梅,恩格斯除了应付一下父亲派给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恩格斯酷爱学习,但威严霸道的父亲不让他读书,他心里总是窝着一股怨气,暗暗地对父亲表示不满。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各方面的书都感兴趣,哲学、历史、物理、化学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学习。读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恩格斯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阅读了许多国家的进步书刊,这使他更为同情工人无产者的遭遇。

早在家乡读中学时,恩格斯就对为自己家里干活的工人充满了同情之心。他常常一个人偷偷跑到工厂里去观察工人劳动,又来到工人所住的地方,观察工人生活。他看到了这么一种现实,工人们在潮湿,窄小的低矮工棚里生活,一家老小挤在一起,里面几乎没有任何亮光,乱糟糟简直无法立足。工人们缺吃少穿,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而正是他们在为自己家里创造着一笔又一笔的财富。他们拖着疲惫、纤弱的身子在没日没夜地劳动,有时有了病也没有时间去看病。有不少工人因积劳成疾还不得不带病干活。更使恩格斯吃惊的是,工厂里有不少童工!他们本该和自己一样读书、学习,无忧无虑地度过他们的童年,但他们却在这里,在这里辛辛苦苦地为资本家创造财富!

于是,他开始寻找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和方法。由于恩格斯刻苦学习,到了20岁,他已经掌握了英、法、意、西班牙、希腊、拉丁等十几种外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1841年,恩格斯入伍了,在部队里,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好炮手。在服兵役期间,恩格斯还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这时候,他还发表了几篇著名的理论文章如《谢林——基督的哲学家》等,以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学观。

勤劳的米利肯

假如你有天赋,勤奋会使它变得更有价值;假如你没有天赋,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乔·雷诺兹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罗·米利肯,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米利肯出生于1868年,那时因为他家的孩子多,尽管父母都参加劳动,生活仍然比较困难。懂事的米利肯从小热爱劳动,他常常跟在父亲的屁股后边学着种土豆、玉米和各种蔬菜。慢慢长大了以后,父亲把他送进了学校。

米利肯深知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在校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放学后放下书包跑到地里帮父亲干活。父亲看着孩子满是汗水的脸,很心痛地说:“孩子,你上学已经够累的了,先歇会儿吧!”米利肯没有休息,跟在父亲的旁边和父亲一起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

米利肯进了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爱上了物理,为了探索物理学的奥秘,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实验。他不怕脏,不怕累,一干就是一夜。这件事被学校的保卫人员发现了,几次告诫他回去睡觉,米利肯总是恳切地说:“我做完就回去。”同宿舍的同学也因他回去得太晚,要求他到别的宿舍住。面对同学们的不理解,米利肯左右为难,但他想:“叫我住在哪里都可以,但不能阻止我做实验。”于是,他一到晚上就钻进实验室里去做实验,有时甚至睡在里面。

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工作,校长在外边看到实验室还亮着灯,于是推门进来,看到米利肯正专心致志地做实验,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站在他的身后。校长看见他那样认真工作,没有打扰他,就悄悄地走出了实验室。

第二天,校长把米利肯叫到办公室,问:“米利肯,你昨天晚上在干什么?”米利肯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说:“我在实验室搞实验。”校长会意地点点头,说:“好孩子,我看到了。”米利肯非常惊讶,心想昨天晚上并没有人到实验室来,校长怎么看到的?米利肯慢慢地抬起头,目光落在校长的脸上,看到校长慈祥的面孔,半天说不出话来。

校长说:“米利肯,你辛苦了,你可要注意身体呀!”听了这番话,米利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米利肯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物理老师。这时他的工作更辛苦了,他为了攻克物理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就在他结婚的那天,仍然工作到天黑才赶到新娘的住地。

米利肯50多岁了,仍然参加野外的宇宙射线测量工作。一次,他和助手带着电子显微镜乘飞机去做实验,飞机上下起伏不定,令人头晕目眩,就连他的助手都几乎坚持不住了,他却像小伙子一样来往奔走,助手几次劝他休息,他始终不肯,仍是干劲十足。就这样,他们在飞机上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米利肯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勤劳刻苦的精神,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常说:“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只要选定了方向,坚持到底,把个人的精力全部投入工作,就一定会在科学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

列宾放不下画笔

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史达尔夫人

俄国第二大城市彼得堡郊外的一幢别墅里,一个人躺在病床上。过了一会儿,他侧耳细听,门外没有脚步声了,就小心翼翼地爬了起来,拿起画笔,打开颜料盒,聚精会神地在画布上画起来。

他,就是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著名的俄国画家列宾。

列宾毕业于彼得堡美术学院,在学校学习时他就十分刻苦勤奋,毕业后创作了不少作品。他对艺术要求严格,作画更是细心认真。

现在,列宾得了重病,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卧床休息,决不许再动笔,列宾无可奈何地躺在床上。

但是,他怎么能躺得住呢?这不,他的手又痒痒起来了,强烈的绘画愿望促使他又抓起了画笔。

列宾认真地画着,他的心神太集中了,以至连开门声和脚步声都没有听见。

画着画着,颜料不太够了,列宾放下笔准备去书柜里拿一管。他猛然抬起头,不禁吓了一跳。原来,医生正怒气冲冲地站在他的面前。

“列宾先生,您在做什么?”

“哦,没……没做什么。只不过想活动一下。”列宾赶紧笑着解释。

“难道我的嘱咐您忘记了吗?您应该卧床休息。”

“没忘。您看,我已经躺了半天了,现在活动活动,不会太累的。您就让我画一会儿吧。”

“不,不行。您这么不听话,我不得不采取强制的措施了。”医生说完,拿着列宾的画笔和颜料走了。

列宾只好又躺在床上。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要作画,否则就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可是现在,既没有画笔,也没有颜料。怎么办呢?列宾陷入苦恼之中。

忽然,他的眼睛一亮,像发现了金矿,他笑了,站起身来走到桌子旁边。

原来,列宾发现桌上的烟灰缸里有不少香烟灰,还有一瓶墨水。他把烟灰倒在墨水瓶里,从抽屉里找出一支画笔搅了搅,做成一种特制的“油彩”。他又迅速找出一块画布,忘乎所以地画了起来。

托尔斯泰的“复活”

如果没有勤奋,没有机遇,没有热情的提携者,人就是再有天才,也只能默默无闻。

——小普林尼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贵族,1851年参军,参加过塞瓦斯托波尔之战。战后,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先后写成长、中、短篇小说十余部。诸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琉森》、《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尤其是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更是成为世界文坛上不朽的传世之作。

托尔斯泰十分珍惜时间,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上。

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了鸿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就着手下部作品《复活》的案头准备工作。但是,《安娜·卡列尼娜》问世后,轰动了世界文坛。从此,托尔斯泰便被热情的人们包围了。

每天清晨,佣人们都能从信箱里拿出一大堆信件,有请他签名的,有索取书的,有邀请他赴宴的,还有一些报刊记者找上门来要求采访他。人们纷至沓来,使他应接不暇。

托尔斯泰对此十分反感,这样下去岂不是浪费时间,影响下一部作品的创作吗?可是,人们又是十分热情的,不能生硬地拒绝他们。怎么办呢?终于,托尔斯泰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他把自己反锁在书房里,并对佣人说:“从今天开始,我‘死’了。不过,可别忘记给我送饭吃啊。”佣人们心领神会,就照他说的去做了。

从那天开始,见了来访的客人,佣人便会故作悲痛地告诉他们:

“先生‘死’了。”

“是么?怎么没得到报丧的消息?”

“先生希望安静,他嘱咐不要报丧。”

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托尔斯泰已经“死”了,来访者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