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②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③
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④
幕前生致九青兕,馲驼罍峞垂玄熊。⑤
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⑥
有鸟名鸜鹆,⑦力不能高飞逐走蓬,
肉味不足登鼎俎,⑧胡为见羁虞罗中?⑨
春菟冬狩侯得用,⑩使君五马一马骢。
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
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
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
【注释】
①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冬,时杜甫漂泊梓州。题下原注:“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留后:代理节度使行使职权。②东川节度:指章彝,时任东川留后,摄行节度使事,故称。二句言章彝校兵打猎的阵容威武雄壮,如同凯旋阅兵一般。③合围:从四面八方围猎野兽。步骤同:士兵训练有素,行动一致。④“禽兽”二句:言狩猎直到日暮,禽兽已毙十之七八,杀声震天,在苍穹中同荡。苍穹:天空。⑤“幕前”二句:历数捕获的野兽。生致:活捉。青兕(sì):犀牛。馲(tuō)驼:骆驼。罍峞(léi wēi):高大貌。垂:挂。玄熊:黑熊。⑥“东两”二句:言方圆百里之内的野兽已经被猎获一空。蹴(cù)踏:践踏。⑦鸜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⑧“力不能”二句:鸜鹆力弱,飞不高,不能追逐飘飞的蓬草。其肉味也不美,不能供祭祀之用。鼎:烹煮器物,两耳三足。俎(zǔ):放置祭品的器物。⑨胡为:为什么。见羁:被捕获。虞罗:罗网。以上四句极言此次狩猎诛及之广,连无用的鹦鹆也不能幸免。⑩春蒐(sōu)冬狩:《周礼》规定,天子于冬春巡狩,后来诸侯也可以巡狩,故此云“侯得用”。蒐为春猎,狩为冬猎。此句暗讽章彝的行为有越轨之嫌。侯:此指章彝。唐代刺史掌一方军政大权,相当于古代诸侯。“使君”句:言章彝以刺史兼侍御史、东川留后,身居要职。五马:汉朝太守用五马驾车。骢:青白杂色的马。《后汉书·桓典传》云:“拜侍御史,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乘骢借指御史。章彝时身兼侍御史,故云。“况今”二句:言章彝摄行节度使的大权,发号施令,颇有以往大将的威风。摄行:代行。大将权:指节度使的职权。以上四句极写章彝之威风,暗含讽意。一老翁:杜甫自谓。十年:从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到杜甫作此诗时的广德元年(763),共计九年,这里称十年,乃是约举成数而言。这期间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所以有“厌见旌旗红”之感。“喜君”二句:言甚喜看到章彝的军队颇有战斗力,希望他能够率军奔赴抗击吐蕃的前线。回辔(pèi):回马。辔:马缰绳。西戎:指吐蕃。吐蕃一直为唐王朝西部的边患,本年十月,吐蕃曾攻陷长安。“草中”二句:言纵使把山中的野兽捕捉一空又有什么用处,而今连皇帝竟然都被迫逃难离开了皇宫。据史载,吐蕃十月陷长安,代宗出奔陕州,至十二月方回京城。杜甫此时当尚未获悉此讯,故此云“不在咸阳宫”。咸阳:代指长安。幽王祸:指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宠褒姒,被犬戎杀死在骊山下(见《史记·周本纪》)。得不:能不。尘再蒙:再度蒙尘。安史之乱,玄宗逃往四川;此次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奔陕州,故云“尘再蒙”。
【评析】
广德元年(763)冬,梓州刺史章彝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冬季围猎,杜甫此诗便是描写这次冬猎的盛况。诗人寓讽刺于赞美之中,以夸张的笔法形容了章彝的号令严明、军容整肃,以及捕获野兽之丰富。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章彝的队伍既然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又当此国家危亡、天子蒙尘之际,当戮力王室,出兵抵御吐蕃,为天子分忧。诗人质问:“草中狐兔尽何益?”辛辣地批评章彝一味纵情于狩猎享乐,而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最后,诗人大声疾呼,再三致意。张溍评云:“以流寓一老,而正词举义,督强镇勤王,真过人胆力,真有用文章。”(《读书堂杜诗注解》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