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弗朗齐歇克·肖邦,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那孕育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成就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肖邦的一生,并没有创作一部交响曲和歌剧,他的最大部头作品也就是钢琴协奏曲了。他创作出的所有作品,都是钢琴曲,他将他全部的生命致力于他最热爱的钢琴音乐之中,从未有旁骛,专一而专制。这在音乐家中极为少见,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巨大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他的夜曲——正像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色彩,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有了诗意。他的即兴曲奇异而又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沙龙里的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兰的农民舞曲,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他创作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跳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颂扬了英雄的功绩。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肖邦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他的演奏以精致细腻、美妙动人的音色和富有魅力的表现力著称,虽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革新力量,但他不是一个革命者,他像舒伯特和舒曼一样,也尊重传统。即使在他的创造革新中,也从未有过与过去决裂的大胆想法。肖邦有着一种浪漫主义者的狂热性,他在自己的灵感中自我陶醉、流连忘返,以至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步。他重复这种灵感,甚至超越了原来自然达到的限度。他似乎不愿看到这种奇迹或者令人心醉的幻境消失,他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现实的尘世中来。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他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再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
2010年是波兰音乐家肖邦诞辰200周年。波兰将2010年命名为“肖邦年”,举全国之力大办“肖邦年”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钢琴诗人”。
肖邦感情的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炽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应有尽有。肖邦比门德尔松更加忧郁而多情,也更加富于幻想、敏感和激昂;在创作手法上,他比舒曼更加稳健。肖邦是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