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艺术故事总动员
47844800000050

第50章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该画作气势恢弘,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画中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20余辆,大小船只20余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该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是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北宋和辽国、金发生战乱时候,金兵破城,烧杀掳掠,《清明上河图》流落到民间。蒙古人灭金吞宋,建立元朝之后,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宫廷,为皇家所有。到元代后期的至正年间,宫内有一个装裱匠趁装裱这件作品的时候,使了一个掉包计,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悄悄地卖给了某位权贵,然后又几经转卖。之后几经周转,落到严嵩父子手里。严嵩被抄斩后,《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皇宫。清末,作品被末代皇帝溥仪盗出宫外,后来溥仪和日本人逃窜,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从那以后,北京故宫博物院便成了它的最后归宿地。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清明上河图》没有描绘宫廷夜宴、后宫嫔妃,而是将视角定格在宋朝整个都城的商业与生活。《清明上河图》虽然篇幅极大,在画作内容上却没有偷工减料,大到房屋桥梁,小到人物神情,都是一样生动形象,充分反映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堪称历史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