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47860000000003

第3章 管理基础理论(2)

比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时代。这些古代城市国家,创建了进行政治、商业和军事活动的各种组织。乔治教授在《管理学思想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古希腊人认识到了体力劳动的效率与劳动标准动作之间的关系。古希腊人通过采用音乐伴奏的方法把速度与节奏引进到劳动场所中来。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克赛那芬,以及其他许多哲学家,都曾就这个主题写过许多重要的着作。

这些卓有见识的思想家们,拥护和采纳了后来成为西方文明基础的逻辑学、政府和科学等方面的原则。古罗马的思想家们,由于记载和分析了古罗马共和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存在的问题,而对早期的管理学文献做出了贡献。

随着工厂制度以及大规模生产的出现,很快就产生了管理过程合理化的需要。这个重要的发展是属于技术和政治两个方面的。蒸汽动力和可互换部件的概念的发展,再加上自由放任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国家工业化的最积极因素。在一个工业化的社会中,工商企业本身的管理就已成为专门分析的主题。在这个时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开始设想把科学思想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他们开始通过语言交流和写文章交换了解彼此的见解。因此,虽然管理的实践有史以来始终存在,但管理学文献着作的历史,却仅仅只有二百多年,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着作是近百年间才问世的。

1.2.2管理的三大学派

上述管理文献所表达的管理思想,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将这些管理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归纳为三个学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1.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是将管理看成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协调集体所做工作的过程。通过演绎推理,古典管理学派认为,协调所必需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及有效管理活动的原则。古典管理学派把管理的三种基本职能与其他次要职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管理学第一次有了自己完整的概念体系。这个时期,管理学学者主要是一些受商业或政府部门聘用的管理人员、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他们寻求解决的是管理中的一些相当基本的问题。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是效率问题,即产出投入的比率(产出/投入)。由于实业界力求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知识对他们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些工程人员使得工厂与机器的设计、工作方法、材料输送等广泛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发展。这些经验知识的总体后来被称为“科学管理”,它的方向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答劳动和劳动管理中的问题。因此,用科学解决实用问题的发展,使管理与工程学、医学处于同一范畴,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把管理学归入到了自然科学的范畴。在图书馆里,管理学书籍仍然归在自然科学馆。

2.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把人类行为的知识扩展到了劳动环境之中。古典管理学派没有对人类行为提出深刻的见解,这并不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而是由于他们缺乏适当的实践。行为科学学派的学者们,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在了管理组织的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中。行为科学学派有两个特点:研究的重点是管理组织范围内,管理或非管理的人的行为;研究的方法是基本的科学方法,重在发现因果关系。

3.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科学管理的现代化。它的基本特性是通过计划和控制,熟练地运用数学与统计学手段,来解决生产与运筹问题。因此,管理科学学派的研究,着重强调技术问题,而不是行为问题。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过去由于其复杂不可能做的分析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

这三个学派以及与这三个学派相关的学术研究,实际上都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每一学派都对管理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一直在发展着的科学做出了并还在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实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两个极端之间,还有许多其他的对管理学做出过贡献的学者。他们从事着多种职业,包括工程、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会计学、数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哲学等。这种由于学科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观点,成为了对管理学进行分类的基础。如有些管理学者将管理学归纳为七个学派,即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交往中心学派、数理学派。还有的学者把管理学归纳为六个学派,即管理会计学学派、管理经济学学派、组织理论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工业工程学派等。

1.2.3科学管理的兴起

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它对管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巨大力量。科学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当时美国的工商业迅猛发展、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缺乏、企业管理落后。突出表现在,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这些情况引起了许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试图运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就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1880年,他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任职期间进行了一个着名的试验,即“生铁搬运试验”。泰罗首先挑选了一个适中的搬运工,并仔细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劳动时间,进而总结出搬运生铁的合理动作和有效方法。他结合了工资方面的激励,使工人们愿意采用他的方法,从而使搬运生铁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一试验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泰罗制”的核心。

1.科学管理的理论核心

泰罗制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贡献,是泰罗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全面叙述的管理思想与理论。主要包括:

(1)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工人的技能、促进工人的进取心;

(3)摒弃只顾自己的思想,促进工人之间的相互协作,根据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4)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必须对各自的工作负责。

为了实施这一理论,泰罗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步骤:

(1)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其中着重分析要做的工作是什么?谁来做?管理者又应该怎么办?

(2)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即分析每一个工作任务包括哪些部分?

要求达到什么标准? 如何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工人的技能分配合适的工作?

(3)给每一项工作制定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定额,根据这一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精心挑选具有这种技能的工人去承担这项工作。

(4)工人的工作安排就绪后,管理者就要与工人密切合作,要督促弗雷德里克·W·泰罗:《科学管理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工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种调配工作和计划工作。

泰 罗管理理论的形成对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宝贵财富。

2.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

科学管理的产生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使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其意义绝不亚于蒸汽机发明导致的工业革命。科学管理对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巨大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和动作研究。科学管理对企业管理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时间和动作的科学研究方法,并指出选定最适于完成这一作业的工具、机器,决定最适当的作业程序,消除错误的动作、慢动作、无用的动作,以找到最有效的作业法,通过累计上述方式得出的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加上不可避免的迟缓而耽误的时间,规定一种作业的标准时间等等,由此确定作业标准。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这样得到的作业标准是“科学的事实和法则”,劳资双方都必须服从这个标准。这一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发现了工人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能最轻松、最有效地进行作业的方法,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促进了工具和设备的改良,通过标准时间和实际时间的比较来测定员工的劳动效率;使标准作业时间作为奖励工资的基础,以及作为估算标准劳务费和制订生产、工程计划的基础。时间和动作研究是解决人机关系协调的重要方面,它为员工找到了科学、合理、有效的操作工具和机器程序、规范和动作。

(2)任务管理。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任务管理,是由科学地规定作业标准、实行标准化、实行激励工资等原理构成的。科学的作业标准是在对每个员工进行时间研究后作出的,但并不是把每项工作的几个操作人员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作为基础,而是以效率高的第一流员工的操作时间为基准。由于企业中一流的员工不多,这样制定的标准时间对一般员工来说就显得较高。为此,企业有必要一开始就选拔优秀的员工,或对已有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这一思想奠定了现代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源实施开发的理论基础。

实行标准化除了要求员工操作动作标准化外,还要求作业方法、材料、工具、机器等方面的标准化。这样使标准化既成为每个员工工作努力的目标,又成为了产品质量的保证。让每个员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精神的能力以达到标准,这样企业就要因人制宜地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职务,规定责任和权限,使管理的分工理论得到发展。同时,任务管理假定员工是“经济人”,其行为受经济因素影响最大,为了使员工尽量达到作业标准,就要实施奖励工资制。这一制度,又促进了管理激励理论的发展。

(3)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科学管理产生之前,企业管理是一种随意性、不规范、经验式的管理,企业中工作失误的责任往往都推到工人身上。科学管理则认为,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分别有其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效率的责任应两者分摊,并相互协作,即管理人员通过承担其固有的计划职能来支持作业人员行使执行职能,使双方配合默契。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方面有:

A.用时间研究等管理技术来确定劳动过程中的科学法则;

B.科学地选拔和培训工人;

C.通过管理的科学发展来支持工人进行新的工作作业,第一线的员工则必须要按照管理人员所确定的科学方法进行作业;

D.通过向计划部报告工作情况来支持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泰罗那里,计划部的职能是把所有的“计划和脑力工作”从现场作业的工长和工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计划部制订计划,发出工作指令,而由一个管理组织执行。其职能包括了时间研究、标准化工作、资产和产品的库存登记和管理、成本的记录和分析、组织的维持和改善、雇用和监督等劳务管理、有关销售和采购的分析等。

有了管理者与生产工人的责任的区分,管理职能独立于生产第一线之上,并由一个计划部来实施,这样的分离使得之后的时间研究、预算控制、标准成本等各种管理技术得到了发展,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提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的协调,已经涉及企业内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管理问题的研究等。

1.2.4行为科学的产生

正当科学管理理论为当时的企业界普遍接受时,新的管理思想与理论也已孕育而生,这一理论被人们称为行为科学理论。

1.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实验”。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病理学教授梅奥(G.E.Mayo)率领哈佛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或观察,其中比较着名的有以下实验。

(1)照明实验(1924-1927年)。实验的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照明度和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却与某种未知因素有关。

(2)继电器装配实验(1927-1932年)。实验的目的是要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资形态等作业条件的变化同作业效率的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

情绪是由车间的环境,即车间的人际关系决定的。

(3)面谈计划实验(1928-1930年)。实验的目的是要了解如何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的帮助,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结果是:

A.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职工的意见和不满;

B.感情容易伪装;

C.只有对照职工的个人情况和车间环境才能理解职工的感情;

D.解决职工不满的问题将有助生产效率的提高。

(4)车床布线观察实验(1930-1932年)。实验通过观察发现,车间里除了存在按照公司的编制建立的正式组织外,还存在因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有时会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