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01

第1章 人参

人参又名人侵、黄参、力参、棒槌,分为红参、生晒参、边条参、高丽参、别直参、白糖参、参须、人参水子(鲜品)等品规。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在深山老林中自然生长的称野山参;种植于园林之中的称“园参”;将野生小苗移植到山林中任其自然生长的称移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若干个规格,现就市售常见品种作一介绍。

药材识别

山参生晒:主根与根茎略等长,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侧根多为两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习称“枣核艼”)。质较硬,断面皮部显裂隙,形成层明显。气微香,味微苦、甘。

以“芦长碗密枣核,紧皮细纹珍珠须”,断面“菊花心”,具清香气者为佳。

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皱纹,下部有侧根2~3条,并着生多处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偶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多拘挛而弯曲,具有不定根(习称“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有一明显的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色的点及放射状裂隙。有特异香气,味微苦且回甜。

以体轻饱满、深土黄色或黄白色、皮细,无破疤者为佳。红参:主根肥圆或呈纺锤形。长一般6~17cm或更长,参体长3~10cm,上端钝圆与芦碗相接,下部较粗,带有多数分枝的参腿成扭曲交叉状。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呈角质,半透明状,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有纵向皱沟或皱纹及细根痕,上部可见环纹。质硬而脆,断面红棕色,中间有浅色菊花状圆心。气清香,味微苦微回甜。

以体质坚实、条粗、无黄皮及破疤者为佳。

糖参:主根长3~15cm,直径0.7~3cm。表面白色或浅黄白色,可见到针刺所形成的针痕,上部有较多的断续环纹。常具侧根2~3条。质脆,断面白色,有的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甘。

规格标准

(1)山参商品规格标准

等级标准

一等干货。纯野山参的根部,主根粗短呈横灵体,支根八字分开(俗称“武形”),五形全美(芦、艼、纹、体、须相衬)。有元芦,艼中间丰满,形似枣核。皮紧细。主根上部横纹紧密而深。须根清疏而长,质坚韧(俗称皮条须),有明显的珍珠疙瘩。表面牙白色或黄白色,断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100g以上,艼帽不超过主根重的25%。无疤痕、杂质、虫蛀、霉变二等每支重55g以上。三等每支重32.5g以上。四等每支重20g以上。五等主根呈横长灵体或顺体(俗称“文形”)。每支重12.5g以上,艼帽不超过主根重的40%。

六等主根呈横灵体、顺体、畸形体(俗称“笨体”)。每支重6.5g以上,艼帽不大。

七等干货。纯野山参的根部,呈横灵体、顺体或畸形体,元芦。有或无艼。紧细。主根上部横纹紧密而深。须根清疏而长,有珍珠疙瘩。表面牙白色或黄白色,断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4g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八等每支重2g以上。间有芦须不全的残次品。其他标准同七等(2)园参商品规格标准

品别等级标准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8.3cm以上,有分支2~3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16支以内,每支31.3g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6.7cm以上,有分支2~3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25支以内,每支20g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

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5cm以上,有分支2~3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35支以内,每支14.3g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3.3cm以上,有分枝2~3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45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1.7cm以上,有分支2~3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55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

品别等级标准

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11.7cm以上,有分支2~3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80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二等有黄皮不超过身长的1/2。稍有抽沟、干疤。

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20支以内,每支25g以上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

续表

品别等级标准

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32支以内,每支15.6g以上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48支以内,支头均匀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64支以内,支头均匀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500g80支以内,支头均匀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支头均匀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三等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有分支。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帽。表面黄白色或较深。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枝重10g以上,绑尾或不绑。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二等每枝重7.5g以上。

三等每枝重5g以上。

四等有抽沟。大小支。芦须不全,间有折断。其他标准同一等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500g60支以内。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每500g80支以内。三等每500g100支以内。四等体轻有抽沟、死皮。每500g130支以内。五等每500g130支以上。其他标准同四等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芦、须齐全。表面白色,体充实,支条均匀,断面白色。味甜、微苦。不返糖,无浮糖,碎芦;无杂质、虫蛀、霉变二等表面黄白色。不分大小。

作用用途

干货。根须呈条状,有光泽。表面断面均黄白色。气香,味苦。长13.3cm以上,条大小均匀。无水锈、破皮;无杂质、虫蛀、霉变干货。根须呈长条形,粗壮均匀。红棕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断面角质。气香,味苦。长13.3cm以上。无干浆、毛须;无杂质、虫蛀、霉变根须长13.3cm以下,最短不低于8.3cm。其他标准同一等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能。主要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它是秋冬季常用的补益药。有关资料记载人参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贫血,肺肾不足的虚喘、牙周病均有治疗作用。还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和减少尿糖排出,防治放射病,提高视觉的适应能力等。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危重症急救、肿瘤、性机能障碍、糖尿病、阿狄森氏病、冠心病、急性肝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等。

用法推荐

(1)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处方用量3~9g。

(2)人参3g、生地12g、天冬8g、山茱萸6g、枸杞3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1个月。用于糖尿病。

(3)人参3g、核桃仁10g。煮汁代茶常饮。用于肺气虚所致的呼吸短促,行动乏力,短气咳喘,自汗等症。

(4)人参30g、白酒1000g。人参切片,投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0天后服,每次25mL,每日2次。用于补虚,健身,抗衰老。

(5)人参片5g、熟地25g、枸杞90g、白酒2500g。浸泡15天,纱布过滤,取药酒备用。另取冰糖100g放入锅中,加少量水加热溶化煮沸,煮至微黄时,趁热过滤去渣,待凉后加入药酒中,搅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酒液早晚各服10~25mL。用于大补气血,安神,滋肝明目。也可用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

(6)人参3g、丁香3g、干姜6g、柿蒂10个。共研为细末,1日分2次用开水送服。用于久病而致呃逆者。

(7)人参1~2g、大米30~60g。煮粥,一次食用。用于病后体弱。

(8)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用于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9)直接常含服人参片适量,用于身体虚弱。

(10)人参10~50g。与鸡、鸭、猪蹄等共炖服食,酌加食盐调味,用于补虚。

(11)人参5g、冰糖适量。煎汤常服,用于气虚之人。

(12)人参6g、天麻20g。与适量瘦猪肉共炖熟,一日分2次服,食肉、人参并喝汤。用于头痛。

(13)人参、蜂蜜适量。熬膏常服。用于体虚之人。

(14)人参10g、阿胶10g、冰糖5g。上药放入碗内,加水适量,于锅中隔水蒸熟,加黄酒适量,一次服下。用于妇女血崩。

(15)人参9g、贯众炭21g。将贯众炭研为细末,用人参煎汤,分2次冲服药末。用于血崩。

(16)人参6g、生地10g、蒲黄炭10g、黑栀子10g。水煎服。用于血崩。

(17)人参20g。用文火炖后,一次服下。用于产后血晕。

(18)人参15g、苏木9g。水煎服。用于产后气喘。

(19)人参须3g、黄连(研末)3g、生姜汁适量。将参须水煎,取汁,与黄连末、生姜汁和匀,一日分3次服下。用于呕吐不止,口渴喜饮。

(20)人参5g、熟地25g、枸杞90g、冰糖100g、白酒2500g。人参切片,与其他药同放入洁净的纱布袋中,封好袋口,于白酒中浸泡,每日搅拌一次,15天后滤出酒液;将糖放入锅内,加少量水溶化煮沸至微黄时,趁热过滤去渣,凉后加入药酒中,搅匀,静置,取上层清酒液饮用,勿过量。具有大补气血、安神、滋肝明目的功能,用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

(21)人参6g、五味子50g、紫苏梗6g、白糖100g。人参研为细末,五味子、紫苏梗水煎取浓汁,兑入人参粉末,加入白糖后随意饮用。用于气阴两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口渴、气短乏力、言语无力者的辅助治疗。

(22)人参15g、生地15g、枸杞10g、淫羊藿10g、沙苑蒺藜10g、母丁香10g、沉香3g、远志肉3g、荔枝核7枚、高粱酒1000g。上药稍破碎,用布袋包扎好,投入酒中,密封浸泡1个半月以上开封,弃渣取酒饮用,每次10mL,呷服,每天1次。具有生精养血,益气宁神,乌须明目,延年益寿作用。用于精力衰减,易于疲劳者服用,可治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之证。

(23)高丽人参5g、紫藤子3g、薏苡仁15g、梓叶2g。高丽人参、紫藤子、薏苡仁分别用小火炒至微黄,同梓叶一起放入茶杯中,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强身,清热解毒,具有延年益寿作用。

(24)红参2g、熟地5g。上药切成小碎块,并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气血不足的各种虚劳证,症见气短乏力,神疲倦怠,头目昏花,面无血色等。

(25)生晒参2g、麦冬5g、五味子5g。生晒参切成小薄片,五味子砸碎,与麦冬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暑热之邪耗伤阴津的气阴欲脱之证。症见气短乏力,口干喜饮,汗出不止等。

(26)人参3g。切成小薄片,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最后将药渣嚼烂,用药液送服,每日上午泡服1剂,严重者下午可加服1剂。用于大病、久病、失血、误汗、误下等原因引起的气虚欲脱,症见气短乏力,神疲倦怠,动则出汗,汗出着凉,畏寒恶风,容易感冒,少言懒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等。

(27)人参30g(研成细粉)、鸡油300g(熬熟)、玫瑰蜜150g(压制成泥状)或黑芝麻300g(炒香研成细粉)、白糖1500g、面粉150g(炒黄)、糯米粉5000g(其中粳米粉20%)。将玫瑰蜜泥或黑芝麻粉加入白糖,撒入人参粉和匀,兑入鸡油调和,再加面粉揉至滋润作为心;糯米粉掺水淋湿,揉成滋润的粉团为皮;捏成汤圆煮食。适合心脾气虚,气短神疲,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者服食。

使用注意

凡属气盛,身热,大小便不通,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湿热壅滞所致的浮肿,失眠烦躁而属实者及感冒发热病人不宜选用。亦不宜过大剂量长期服用,否则会助火而产生不良后果。忌与藜芦、五灵脂同用。服人参时不宜喝茶,食萝卜,以免影响药力。

加工制作

各种参均先去芦头。然后①切片:取原药材快速水洗后用湿毛巾包裹润软(红参蒸软)切片,干燥。②煎汤:取参片在搪瓷锅中煎煮1小时,加入冰糖适量,汤药同食。③碾粉:原药材(需烘干劈碎)或参片用磨粉机直接碾磨成细粉。④熬膏:取参片在搪瓷锅中煎煮3次,合并3次药汁,文火浓缩至稠,加入适量蜂蜜煮沸片刻,再将药渣烘干后碾成的细粉均匀混合其中,深色瓶装。⑤泡酒:洗净劈破的原药材或参片装入深色瓶中,加入白酒浸泡1周后再加冰糖适量。

保存条件

本品易虫蛀、霉腐、泛糖。保存方法:一是用防潮纸包好直接放入冰箱中,二是装入放有少量花椒、细辛或樟脑丸的石灰缸内。如出现虫蛀或霉腐,应及早用开水烫淋(红参可蒸)后烘干,再按上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