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02

第2章 三七

三七又名三漆、山漆、田七、田三七、金不换、旱三七、滇七、参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

药材识别

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外皮呈光亮的灰绿色、灰褐色、棕黑色或带有黄斑(习称“铁皮”)或灰黄色(习称“铜皮”)。顶端较平或少有残茎,底部有剪断支根的痕迹,全体亦有凸起的瘤状物、支根茎及横向皮孔,并有断续的纵皱纹。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横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破碎后皮部与木部易分离,角质样,呈放射状菊花心纹理。具特殊香气,味先苦而后微回甜。

以个大肥实、体重皮细、灰绿色有光泽、断面灰黑色带绿,无裂隙(习称“铜皮铁骨”)者为佳。

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每500g120头以内。长不超过3cm。无杂质、虫蛀、霉变干货。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每500g160头以内。长不超过2cm。无杂质、虫蛀、霉变干货。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长不超过2cm。每500g200头以内。无杂质、虫蛀、霉变干货。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长不超过1.5cm。每500g250头以内。无杂质、虫蛀、霉变干货。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长不超过1.5cm。每500g300头以内。无杂质、虫蛀、霉变干货。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长不超过1.5cm。每500g450头以内。无杂质、虫蛀、霉变呈圆锥形或类圆形。间有从主根上剪下的细支根(筋条)。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不分春、冬七,每500g450~600头以内。支根上端直径不低于0.8cm,下端直径不低于0.5cm。

干货。不分春、冬七,主要是三七的芦头(羊肠头)及糊七(未烤焦的),均称为剪口13个等级的头数与春七相同,但表面灰黄色,有皱纹或抽沟(拉槽)不饱满,体稍轻。断面黄绿色。无杂质、虫蛀、霉变作用用途。

三七具有散淤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主要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证。对跌打内伤或外伤出血,淤血肿痛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对肺胃出血引起的吐、咯血,妇女崩漏引起的月经过多、出血紫黑成块,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血液病出血有止血作用。对中风初期昏迷不醒的脑出血也有治疗作用。此外,内服三七粉对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帮助。熟三七可补益气血,用于贫血、失血。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急性咽喉炎,高脂血症,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淤型慢性肝炎等;注射液用于治疗子宫下垂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3~9g;研末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

(2)三七粉50g、苎麻根100g。共研为细粉,外敷伤处。用于刀伤及其他外伤出血。

(3)三七粉。每次1~1.5g,1日1~2次。用于吐血、咯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等。

(4)三七粉。每次1g,1日2~3次,用白酒吞服(亦可外敷)。用于跌打损伤,淤滞疼痛。

(5)三七、丹参各等份。研末常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预防中风及中风后遗症、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的头痛、血淤型慢性肝炎等。

(6)三七适量。切片开水泡当茶饮。用于急性咽喉炎。

(7)三七粉适量。外敷。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8)三七10~30g、白酒500g。泡7天后服,每次5~10mL,每日2~3次。治跌打损伤,淤阻疼痛。

(9)三七粉12g、白芨粉12g、薏苡仁100g。先将薏苡仁煮成粥,再加入三七粉和白芨粉,搅匀,1日3次服。用于肺痈。

(10)三七粉6g、蒲黄炭10g。将上药混匀,每次3~5g,1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咳血。

(11)三七粉3g、鸡蛋1个。将鸡蛋打开,莲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治吐血。

(12)三七20g、鲜鼠妇虫100g。将药捣烂,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1次5~10丸,1日3次,用热黄酒冲服。用于跌打损伤。

(13)三七3g、土鳖虫6g。共研为末,均分为10包,1次1包,1日3次,黄酒冲服。用于外伤所致之淤血肿痛。

(14)三七、白芨各等份。共研为细粉,外敷伤处。用于刀伤及其他外伤出血。

(15)三七粉、射干粉各等量。混合均匀,外敷伤口。用于外伤出血。

(16)三七适量。研为细末,1次3g,1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跌打损伤。

(17)三七粉1g、黄芪10g。用黄芪煎汤,吞服三七粉,1日2~3次。用于贫血。

(18)三七3g、黑荆芥穗30g、米醋5g。将三七研为细末,用荆芥的水煎液与米醋冲服。用于产后血晕。

(19)三七6g。研为细末,用童便1次冲服。用于产后腹痛。

(20)三七20g、杜仲50g、海带30g、萝芙木30g、野芝麻根60g。共用米酒浸泡,3日后饮药酒,1次2~3mL,1日2次。用于高血压。

(21)三七10g、制乳香10g、丁香10g、五灵脂10g、云木香10g、荜茇10g。共研为细末,每次5g,1日1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胃脘痛。

(22)三七6g、没药(去油)15g、青木香10g、乌贼骨20g。共研为细末,每次3g,1日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胃脘痛。

(23)三七10~15g。用鸡油酥制(勿焦枯)后砸碎炖鸡,酌加食盐等调味,吃肉喝汤。用于气血不足,少气乏力,面色无华。

(24)三七适量。用麻油炸黄(勿焦枯),研细粉,每次2g,每日1~2次,用鸡汤或肉汤送服。用于气血不足,少气乏力,面色无华。

(25)三七60g、草乌15g、重楼10g。先将草乌切片,用菜油炸黄,再与另二味药共研为末,1次2g,1日2次,开水冲服。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着痹。

(26)三七1g。切成小碎块,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最后将药渣嚼烂,用药液送服,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淤血阻滞,血不归经的各种出血,如衄血、咯血、呕血、便血、崩漏等。

(27)三七2g、百部5g、麦冬5g、山药5g。将三七打为粗颗粒,其他药切为小碎块,共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肺结核症见咳嗽、胸痛、咯血、骨蒸潮热、消瘦等。

(28)三七20g、肥母鸡1500g。将母鸡宰杀去毛、爪及内脏并冲洗干净,剁成约2×3cm长方形小块装在蒸钵内,三七一半打成粉、另一半切成薄片,与洗净的20g姜片、50g葱节摆放在鸡面上,再灌入清汤,加入50g绍酒及适量食盐,上笼蒸约2小时,出笼后拣去姜、葱,调入味精约3g即可食用。本品有补虚益血的作用,用于久病体虚及产后血虚患者常服。

使用注意血虚所致的吐血、衄血不宜生用。孕妇慎用。加工制作①切片:将原药材洗净,稍润,用蒸笼蒸软,切薄片。②打粉:

取三七快速洗净、干燥、打碎,碾细粉。③熟三七粉:取净三七用麻油炸至表面黄色(勿焦枯),取出,碾细粉。④泡酒:取净三七,打碎,盛入密闭容器中,加白酒适量浸泡7天后服用。⑤炖鸡:取油酥制三七,劈破,装入去除内脏并洗净的鸡腹内,小火共炖至熟,酌加食盐等调味。

保存条件

本品易虫蛀、霉腐。在盛装原药材的密闭容器内放入适量用纸包裹的樟脑丸可以预防。出现异常应立即取出晾晒或烘炕,起到杀虫、去霉作用。粉末或片用瓶装好盖紧,放于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