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48

第48章 沉香

沉香又名土沉、女儿香、白木香、耳香、沉水香、沉香木、莞香、海南沉。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药材识别

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大小不一,有的为小碎块。剔去朽木部分,具长短不一的纵沟及纵棱。含油足的木质部黑棕色,微有光泽,含油较少的木质部淡褐色,不含油的木质部黄白色,色深淡交错,形成纵顺花纹或花斑纹。虫伤及创伤部分黄褐色,显粗糙呈枯朽样,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并常附带有微量泥土。含油足者质坚硬、沉重,入水下沉或半沉;含油少或不含油者质轻泡,入水上浮。易点燃,烧时发浓烟,有黑色油状树脂冒出,并有浓郁香气四溢。气芳香,味微苦。

以色黑体重、树脂显著、入水下沉者为佳。

规格标准

历史规格分档:多为进口,分为绿色伽南香、紫油伽南香、黑油伽南香、青丝伽南香等品种,或分为全沉香、落水原装、特等或1~4等。

现行规格标准:主为国产货,分为1号香(质重、香浓)、2号香(质坚、香浓)、3号香(质较松、香味佳)、4号香(质浮松、香气淡)、等外香。

根据取材的质量及形状又分为多种规格,如大节、中节、小节皆为3~20cm长之段,大盔、中盔、小盔形状似武士的盔帽。修制切下的角称“沉香角”。其边缘的杂质木称“毛香”。外部黑褐色,内心质松软多黄色,香味较淡者称“速香”或“泡速香”。作用用途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能。主要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息等证。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肠梗阻,十二指肠溃疡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1.5~4.5g。入煎剂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2)沉香1.5g、侧柏叶3g。共研为细末内服。用于支气管哮喘有良效。

(3)沉香6g。煎浓汁服,再接着服用蜂蜜、猪油加热制成的液体。用于老年性肠梗阻。

(4)沉香1.5g、白蔻仁3g、广木香1.5g。共研为细末,用开水1次冲服。若痛不止,过20分钟再冲服1剂。用于腹痛。

(5)沉香10g、元胡20g、贝母30g、乌贼骨50g。共研为细末,每次10g,1日3次,开水冲服。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6)沉香3g、乌贼骨12g、脐带1条(焙干)。共研为细末,每次3g,1日3次,开水冲服。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7)沉香3g、紫苏3g、豆蔻仁3g、柿蒂7个。水煎服。用于胃寒呃逆不止。

(8)沉香9g、丁香6g、白术9g、茯苓9g、甘草3g、姜炙黄连4g。水煎服。用于呕吐。

(9)沉香末2.5g、桔梗60g。将桔梗煎成浓汁,1日分3次冲服沉香末。用于呕吐。

(10)沉香10g、丁香10g、木香10g、乳香6g、制半夏30g、柿蒂30g、生姜5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呕吐,胸腹满闷,食欲不振。

(11)沉香1g、生地30g、玉米须30g。水煎,代茶饮。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12)沉香1.5g、广木香1.5g、藿香1.5g、肉桂1.5g、甘遂6g。共研为细末,分为3包,1日1包,开水冲服。用于气鼓,肝硬化腹水。

(13)沉香18g、姜半夏21g、煅礞石21g、海浮石18g、九节菖蒲18g、胆南星18g、生地50g、熟地50g、二丑各50g、神曲120g。共研为细末,每次9g,1日1次,温开水送服。用于癫痫。

(14)沉香30g、细辛30g、豆蔻30g、乳香30g、炒枳壳30g、生甘草30g、制草乌10g。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男女同时服药,1次1丸,1日2次,或将上药各3g研为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于月经来潮第一天,男女各半,1次服完,男用高良姜加水煎汁为引,女用厚朴加水煎汁为引。用于久不受孕(气血虚型)。

(15)沉香2g、肉苁蓉5g、火麻仁5g。将火麻仁砸碎,其他药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晚上泡服1剂。用于习惯性便秘,症见大便干结,数日一解,努挣吃力,神疲乏力等。

(16)沉香1g、延胡索3g、木香5g、香附5g。将延胡索和香附砸碎、木香和沉香切成小碎块,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的痛经,症见行经前少腹疼痛,胀痛拒按,经血紫暗有块等。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用。

保存条件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切忌日晒、见光和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