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54

第54章 玫瑰花

玫瑰花又名红玫瑰、刺玫瑰、笔头花、徘徊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河北等地。

药材识别

略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直径1~2.5cm。花托半球形,与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有细柔毛;花瓣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呈覆瓦状排列,紫红色,有的黄棕色;雄蕊多数,黄褐色。体轻,质脆。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

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规格标准

分为头水花、二水花、三水花。头水花:为含苞欲放的大花蕾,质量最佳。二水花:为开放较足时采收,质量较次。三水花:为盛开时采收者,质量最差,不宜入药,多供制食品用。

作用用途

玫瑰花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能。主要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经前期乳房胀痛,跌打损伤等证。配母丁香酒煎服可治乳痈,单用焙为末与酒和服,可治肿毒初起。当今有人用于美容。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1.5~6g。

(2)玫瑰花5g、母丁香5g,白酒适量。将白酒兑入等量水,与药共煎5分钟,取药汁服用。用于乳痈。

(3)玫瑰花适量。焙干,研为细末,用白酒吞服。用于肿毒初起。

(4)玫瑰花15g、月季花15g、益母草25g、丹参2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月经不调。

(5)玫瑰花300朵、冰糖500g。除去心蒂,水煎取汁,去药渣,适当浓缩,加入冰糖收制成膏,每日早晚各酌量服用。用于肝郁吐血。若用于调经,可改用红糖收膏。

(6)玫瑰花6g、益母草12g、党参12g、赤芍9g、生地9g、黄芩9g、泽兰9g、红花6g、虻虫3g、水蛭3g、饴糖30g、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骨蒸潮热,月经不行,干血痨。

(7)玫瑰花3g、茶叶2g。将玫瑰花漂洗干净,与茶叶同泡,常服用。用于肝胃气滞腹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房胀痛等。

(8)玫瑰花10g、川楝子10g、白芍10g、香附1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胃痛。

(9)鲜玫瑰花适量。榨汁炖冰糖服。用于肺结核咳嗽吐血。

(10)玫瑰花10g、金银花10g、菊花10g、五味子10g、麦冬15g、乌梅150g、冰糖适量。先将乌梅洗净,去核,放入适量水煮烂;再将其余各药放入煮沸,然后去药渣取汁,在汁中加入冰糖搅匀,晾凉后饮用。用于温病发热,暑热干渴等。

(11)玫瑰花6g、蔷薇花5g、五味子6g、麦冬10g、乌梅12g。

先将五味子、麦冬和乌梅加水先煮20分钟,再投入玫瑰花、蔷薇花煮沸即可取汁,晾凉后饮用,可加入白糖调味。用于暑热口渴,热邪伤阴等。

(12)玫瑰花2g、乌梅10g、车前子9g、蜂蜜20g、白糖适量。将乌梅、车前子(纱布包)同放入锅中,加水700mL,煎煮取汁500mL,加入玫瑰花、蜂蜜、白糖,搅拌均匀,即可分次饮用。用于暑湿泄泻,食欲不振,口干乏力及防暑等。

(13)玫瑰花6g。每次1剂,1日2~3剂,水煎服。用噤口痢。

(14)玫瑰花5g。每日1剂,沸水浸泡,代茶饮。用于肝胃气痛。

(15)玫瑰花10g、红花3g、当归3g。水煎,兑白酒少量服用,连服7剂。用于新久风痹。

(16)玫瑰花5朵、蚕豆花12g。泡开水代茶频饮。用于肝风头痛(高血压)。

保存条件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