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81

第81章 银耳

银耳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为银耳科真菌银耳的干燥子实体。主产于四川、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陕西等地。

药材识别

呈不规则的花朵状或皱缩的块片,由众多细小屈曲的条片组成。外表黄白色或黄褐色,略呈半透明状,微有光泽。质硬而脆。有特殊气味。

以身干、黄白色、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体厚者为佳。

规格标准

一般分1~4等。

一等:每朵直径为4cm以上。身干,色白,有光泽,肉质肥厚,有弹性,无板皮和耳脚。

二等:每朵直径为3cm左右。身干,色白,有光泽,肉质肥厚,有弹性,无板皮和耳脚。

三等:每朵直径为2cm左右。身干,色白,有光泽,肉质肥厚,有弹性,略有斑点和耳脚。四等:朵形大小不一。色略黄,肉薄,无板皮和僵块,略有耳脚。作用用途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能。主要用于虚劳咳嗽,虚热口渴等证。为药食兼用,滋补强身的佳品。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干燥症等。用法推荐(1)医师处方用3~10g煎汤服,蒸食煮汤量酌定。

(2)银耳10g、百合10g、太子参10g、南沙参10g、冰糖适量。

上药与冰糖炖食之。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3)银耳10g、太子参10g、石斛6g、冰糖适量。上药与冰糖炖食之。用于虚热口渴。

(4)银耳适量。加适量冰糖经常炖服。用于阴虚头晕、高血压、动脉硬化。

(5)银耳10g、太子参15g。加入冰糖适量经常炖服。用于气阴不足之咽干口渴,气短乏力,心悸。

(6)银耳10g、鲜莲子30g。用清鸡汤炖服,加料酒、盐、白糖、味精等调味。用于心烦失眠。

(7)银耳10g、黑木耳10g、冰糖30g。共煎熬成汤,食木耳饮汤,每日1剂,1日3次。用于高血压及眼底出血。

(8)银耳10g、粳米100g。加冰糖适量,煮粥食。用于老年干燥症。

(9)银耳6~10g。每日1剂,加冰糖炖服。冬季服用,用于预防夏季低热易汗、齿衄、鼻衄、肌衄、崩漏。

(10)银耳10g。每日1剂,炖服。用于嗓音保护,可作为演员、教师、广播员保护嗓音的保健食品。

(11)银耳20g、山药60g、大蒜适量。水煎服。用于久泻(大蒜用量1岁1头,最多不超过6头)。

(12)银耳9g、地榆炭15g。水煎服。用于便血。

(13)银耳15g、白扁豆20g、白茅根100g、白糖适量。加水煎煮25分钟,捡出白茅根,加入白糖饮用。用于热病烦渴,胃气上逆,水肿等。

(14)银耳50g、鸽蛋20个、冰糖250g。将银耳漂洗干净,熬制成羹;鸽蛋分别打入20个抹上猪油的酒盅内,上笼文火蒸3分钟出笼,将鸽蛋起出放在清水中漂起;银耳羹烧开,放入冰糖,溶化后打去浮沫,把鸽蛋下入锅内,同煮至沸即可食用。用于阴虚肺燥的干咳、久咳,肠燥便秘,以及病后阴虚体弱的病人。

(15)银耳50g、炙杜仲50g、冰糖250g。将杜仲煎熬3次,收取药液4000mL;银耳用温水发透择去杂质,揉碎;冰糖用水溶化后,置文火上熬至色微黄时过滤;用杜仲汁熬银耳(水不足时可适量加清水),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3~4小时,再冲入冰糖水熬稠即可食用。用于脾肾两虚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昏、耳鸣、失眠、腰膝酸痛等。

(16)银耳3g、枸杞子5g、鸡肝100g、茉莉花24朵。银耳用水泡胀洗净,择去杂质,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茉莉花择去花蒂,淘洗干净;鸡肝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湿淀粉,绍酒、姜汁、盐调味;锅内放入清汤,加入绍酒、姜汁、盐、味精,随即下银耳、鸡肝、枸杞子,烧开撇去浮沫,待鸡肝刚好,撒上茉莉花即可食用。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眼花,视力减退的辅助治疗。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及外感初起,口干等证忌用。加工制作银耳羹:取干银耳放入盆内用温水(50~60℃)浸泡20分钟,待发透后摘去蒂头,择净杂质、泥沙,用手将银耳叶片反复揉碎,捞出后倒入洁净的锅中加足够量的水(视银耳品种而定,一般可加至银耳重量的150倍),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继续炖熬3~4小时,至银耳熟烂汁稠即成。

保存条件

密闭保存,防潮,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