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的人生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智慧课
47880400000022

第22章 创新哲学:拥有持久的激情才可能赚钱(1)

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有创新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赚钱靠勇气,20世纪90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和能力!我们不能企求于灵感。灵感说来就来,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就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诚信,敬业,激情,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客户第一。

成功与读书多少没关系

马云:3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他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他已经毕业了。如果他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他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成功与否跟情商有关系,成功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但是成功以后读书很重要,成功人士不读书一定往下滑,而且会滑得很惨。

我创业永远挑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挑最容易的事情做,挑大家都喜欢干的事情干,最重要的事情、最难做的事情留给别人。

我不是说假话,我书读得真不太多。书院邀请我,我说我书读得真不太多。成功还是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但是你成功以后读书很重要。我看到很多人成功跟读书没有关系,但是成功人士不读书一定往下滑,而且会滑得很惨。我们看了太多这样的案例。我觉得读书要会读,我不算会读书的人,但是我争取做一个会读书的人。有时候我在公司里碰上很多人特能读书,他们智商很高,情商极低。成功与否跟情商有关系。我把人当书看,我碰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怎么样一个人,我都很欣赏他。我总是说,这哥们儿挺逗的,还有这样的想法。而且绝大部分的书,我看了前面几页基本上能猜出后面几页,后面的故事基本上我能猜出来,所以大部分书我看了会扔掉。当然金庸的书我是永远猜不出来的,我觉得特别好玩儿。

人是一本耐读的书,我自己觉得我们公司24 000名员工是24 000本书,各种各样的,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他们每个人碰上一个事情或问题怎么处理,都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座每一位年轻人,看书固然重要,但是看人、和人相处更为重要。我记得当年淘宝跟易贝竞争,有几个朋友给我一本书,说:“马云,这本书必须得看,你看了这本书,你才可以打败易贝。”易贝出了一本书《完美市场》,指出易贝当年怎么打败了雅虎。我把这本书扔到了垃圾筒里,我说希望有一天易贝看我们怎么打败它的书。因为你看了以后基本上会按照这个路径走,你会太了解它,以及别人怎么打它的,你最后越走越悬乎。

看书是一种乐趣,看了以后觉得挺快乐的,哈哈一笑,或者号啕大哭一场。但是我看书,让我背诵几段,还要讲几段,我是做不到的。我这个人脑袋小,我要懂得小脑袋合理运用的方法,就是东西得忘得快。我的脑袋像电脑一样,电脑不是程序装得越多、软件装得越多就越灵活,而是程序装得越多,电脑跑得越慢;我脑袋小,沈国军转一圈,我已经四圈半转回来了,只能跟人家比谁快。

另外,看书真是看啥补啥。有人说,马云你给我一批书单,我看你看什么书,我好好看看。我说,第一,我真不怎么看书;第二,我喜欢的你未必喜欢,我就喜欢看小人书。有人说,马云你怎么喜欢看金庸的小说。我真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喜欢,没有对错。所以看书得找自己觉得喜欢的看,我们隔壁的老沈多勤奋,天天看那么深奥的书,你看过两本就一定瞎了。每个人只挑自己感兴趣的书。我创业永远挑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挑最容易的事情做,挑大家都喜欢干的事情干,最重要的事情、最难做的事情留给别人。这是实话,这是创业的一个秘诀。人生多累,你有一个老板已经够累了;如果没有老板,既希望做自己开心的事,又挑一本隔壁老沈看的书,你更累。人生苦短,读书能给你带来快乐,不是给你带来压力,读书更不是比谁看的书多就行。我们公司的员工也好,外面的很多年轻人也好,他们博览群书,我很钦佩,像活字典一样。你问他王安石变法是哪一年,1069年。多少乘以多少,弄一个计算机就可以了。

我反正已经这么大了,这个年龄了,书也读不多了,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读书也挺好的。喜欢读书,也很好,千万不要觉得书读得不够多,觉得挺难受、挺丢脸,没什么丢脸的。人可以少读书,多干事。有人事干得很多,当然时间有限,把自己的人生当一部书,翻过了就忘了。

●马云的人生哲学

这是马云发表的一次演讲,讲了读书与成功的关系,马云认为并不一定读书越多,越能成功,这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读书,不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受社会的洗礼,那也不会与成功接轨的。

在1973年,美国有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他十分用功,希望将来大学毕业后能够到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科莱特有个男同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当他们读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位男同学忽然提议科莱特和他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经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问题。

这个提议让科莱特感到诧异,他不明白既然考上了大学,为什么要退学,而且要开发32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因为连学校的博士教授都不敢夸这个海口。所以,他拒绝了那个同学的提议,继续留在学校学习,而那位同学最后真的退学创业去了。

10年之后,勤奋好学的科莱特成为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男孩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拿到了博士学位,他认为自己读了足够多的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但那个男同学已经开发出了比32Bit快1500倍的财务软件,并很快成为了世界首富。这个男同学就是比尔·盖茨。

科莱特用知识不够这个理由拖延了时间,他不停地读书,他认为只有拥有足够的书本知识,才有资格去获得成功,但比尔·盖茨更明白创新精神并不在于掌握多少书本的知识,而是要有足够灵活的头脑。

实际上,有很多人都跟科莱特一样,他们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有资本去创业。其实,世界创新史表明:很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的时候,就瞄准了目标,然后在创业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不断来补充知识。反而是那些从小到大一直闷头学习知识的人,从事发明创造的并不多。

如果比尔·盖茨学完所有课程,甚至像科莱特那样读完博士再去创业,那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微软了,只会又多了一个博学的博士。

创新不能等,不要想着等自己拥有了多么丰富的知识再去创新,那样大脑往往会被知识给捆绑住,无法碰撞出火花。

多读社会这本书

马云:发令枪一响,你没时间看你的对手是怎么跑的。

《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第八场。

参赛选手:张奕多,男,1975年出生,硕士,工商管理学专业。

参赛项目:结合网络游戏的技术模式与远程教育的教学宗旨,开发一个游戏平台,把知识有机地融合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

马云:“你在盛大工作过多长时间?”

张奕多:“半年。”

马云:“当时为什么想要加入盛大?”

张奕多:“我回国的时候读完了MBA,那是2003年,我已经28岁了,我想我的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去一些大公司里锻炼一下。那时候我就听说了陈天桥的故事,那时陈天桥还不是特别知名,但是已经在游戏这一块做得不错了。我觉得他这个人非常值得钦佩,我当时就跟盛大联系,回国以后加入盛大公司,我想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马云:“为什么半年你就决定离开盛大?”

张奕多:“我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的是MBA,在盛大应付这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让我去并购,收购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去研究这款网络游戏究竟受不受欢迎,客户究竟怎么看待这个网络游戏,很难。在网络游戏这个领域,我比不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人在社会上应该做他最擅长的事情,在网络游戏里面,我不如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我应该做最擅长的,就出来做商战模拟领域。”

马云:“你在离开盛大1个月后,就创建了这家公司。”

张奕多:“对。”

马云:“你们公司跟政府有很好的关系,这跟你公司的发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张奕多:“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你应该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跟各方面的人打交道。作为一个CEO,70%的精力就是跟人打交道。”

马云:“为什么要强调政府关系?”

张奕多:“我们公司是由政府北京天使投资给投资的,这对推广我们的产品有很大帮助。”

马云:“这容易让我产生联想,你获得6项大奖,你跟政府关系很好,是怎么拿来的,我会乱想的。”

张奕多:“这应该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当初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它是一个教育项目,中国政府提倡科教兴国,提倡创新与创业,他们愿意支持这样的项目。”

马云:“我觉得,你的整个计划讲得不错,这个计划也做得很成功。你做事比较稳重,也很理性。但是我觉得这个计划竞争会很激烈,也很难做到。另外一个建议,创业者往往是开拓者,你在读MBA时学了很多知识,未必可以让你去创业。创业者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在创业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去创业,当自己搞清楚以后就不去创业了,所以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马云的人生哲学

能力的大小和读书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社会上,很多人的能力都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不管智商多高,都需要后天的锤炼才能得以应用。同样聪明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就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有的人却是一无所有,抱怨不断呢?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能力的大小,但能力并不是上学读书能够提高的,需要经过社会的考验。所以,马云教育那位创业者,读书少不怕,但社会这本书如果不去用心读的话,那在社会上就无法站住脚。

艾艾是个刚研究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的高材生。在学校里,她得过很多奖,是学生会干部,一帆风顺。进入社会后,她想自己也会和在学校一样优秀能干,但让她郁闷的是,上班第一天就闹出了笑话。

经理让艾艾跟着老员工先熟悉工作环境,但艾艾觉得带自己的员工不过是个专科毕业生,能力肯定不如自己强,就不大情愿跟那个员工学习,所以在听那位员工介绍公司情况、工作内容时,艾艾有些心不在焉。

介绍完工作之后,艾艾便去独立完成一份报告。她信心满满地将报告做好,也没有交给那位员工看,就直接递到了经理那里。结果经理看过之后,指出了其中很多错误,有好几处是常识性的错误。

在下午的会议上,经理点名批评了艾艾,让她好好跟着老员工学习,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艾艾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没办法,为了不再挨批评,她只得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员工学习。

一段时间过去后,艾艾发现那些学历没她高的员工,在工作中有许多值得她学习的地方。一次调研过程中,艾艾对手中的一项工作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她平时觉得不如自己的员工走过来,看到了艾艾遇到的问题,便对艾艾提了几个建议,顿时让艾艾醍醐灌顶,手中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许多人以为,掌握了很多书本知识,就能够在社会中发展,其实,学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走入社会根本不够用。进入社会,还要不断深造,因为工作、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里是无法学习到的,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无法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急剧变化。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更要加强学习,通过努力学习职场中的知识,才能渐渐从职场菜鸟变为职场精英。但职场中的学习法则与学校的学习方法不一样,职场这所学校对人的要求更严格、更多元化。

第一,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

公司是让你工作的地方,不是为你提供书桌的地方。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要在工作时间以外解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与周围人搞好关系。

很多人在参加工作后,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如自己,会有与同事疏远的感觉。其实,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工作中,要不断向周围人学习,学习甲的待人接物,学习乙的说话办事,学习丙的处理危机能力等。在社会中,不会像在学校里,老师会耐心教你,只有不断鞭策自己进步,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

第三,让自己多元化。

在职场中,处理事情的方法并不只有一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做事情不能死脑筋,要多方位思考,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化、多元化,这样做起事情来才能收放自如。

社会这本书不是一两年可以读完的,要沉浸其中,花费很长时间研读。当然,在社会中打拼时,也不能完全丢弃书本;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自己具备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优势。

倒立思维: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如果你倒过来看世界,它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