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点亮心灵的灯
47917100000004

第4章 李天岑“人”字系列长篇小说……(4)

所以我在想,这三部小说最突出的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我就谈这一点。《人精》,我们作家出版社出了,《人精》里面的形象我觉得塑造得非常好,但是我感觉这三部小说当中,写得不太成熟的,就是《人精》,虽然说我们出了,这个人物走向,一开始可能我们在读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个民俗人物,后来写他是个企业家,讲到他跟几个女性的关系等等,把他民俗最丰富的东西,河南民间文化最宝贵,人物身上应该体现出来的东西,慢慢就消失掉了。后来找出来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小说已经要结束了,我觉得这个人物包含的潜力非常大,可是我觉得他最后变成了一个社会矛盾,把他身上的民俗性降低了,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内在的冲突。所以这个人物虽然非常有魅力和个性,但是从思想含量来说,更希望他能够变成一个非常有民俗含量的人物。

那么《人道》里面的人物,这个作者非常熟悉,所以信手拈来,而且很有控制力,这部小说我认为是比较成熟的一部小说,这个人物可以立起来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我们人物画廊里头,能够像阿Q这些人物都能摆在一起,这个人物不仅是讽刺他,李天岑写的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在生活当中怎么挣扎,他非常重视,用全身的热情去要突破它,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所以他把自己的人性方面都压抑掉了,而且紧紧抓住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种人物关系非常让人家同情。虽然作家从劝世的角度说,有点批判这个人物,但是批判这个人物发现这个人物其实蛮有魅力,这个人物塑造得比较好,是比较成熟的。

第三《人伦》,《人伦》我同意这个故事比较成熟,但是人物太多,有一个人物可以突破的,可能包含着一种新人物的信息,咱们讲新人,前面这两个人比较熟悉,但是新人可能你不太熟悉。这个小说当中无意写到了这个人物,田捍卫,一个农村干部,他到省城当处长,要保住他,这个家族千方百计要保住这个人物,结果逼着他出来找关系,其实他明明知道这是犯罪,你本身就是做不好的事情,所以他本身有矛盾,他花了这么多的精力,整个家族就出这么一个人物,他居然保不住,最后居然把自己弟弟带出去自首了。但是从劝世的小说应该是这样,但是这个人物包含新的东西,人物的性格里头,包含新的先进文化这方面的信息,这个人物是比较有魅力。其他的人物都是你顺着这两部小说写下来的。

第二个看法,小说的主题,因为你一开始就限制了,把小说的主题限制下了,其实一个作家,通过这些人物,在写这些人物,来打造,来提炼它的中心思想,小说的思想它本身会有很多的张力,很多毛边,看来这三部小说非常清醒,主题被控制得比较严厉,所以它所透出来的毛边显得太多了,所以我觉得今后在创作当中,怎么样使这种张力能够张开得更多一些,让我们感觉到想欣赏这个人物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能够感觉到主题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一些。

官场劝诫小说

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评论家)《人精》主要写一个人物,赖四,《人道》主要写两个人物,杨晓静和马里红,到《人伦》这一点就写了多个人物,我觉得体现了李天岑先生把握长篇小说逐渐的熟练。因为我们一般看到的长小说都是像《人伦》这样,人物稍多一点,但《人伦》好像人物有点太多了,我看的时候一会儿出来一个,一会儿出来一个,到最后还出来一个县委书记,这个我觉得是杂了一点。

作者本人呢,也同意他的这三个小说都是劝诫小说,有的说是官场劝诫小说,我觉得这种定位,当然大家也说不能概括它的内容,这是肯定的。同时我也觉得有这个意识也未必就不好,因为小说也可以分出各种类型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世上,现在是不是也还需要一点劝诫小说呢,也许有些小说打的这种名字,大家还更爱读,从里头还能读出点东西来,就像三联那些东西,它每一章都有道理跟你讲,这里面关键是一些因果关系,他就告诉你,你这么做了,你别以为没有结果,最后出来一个结果,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这些东西?还是需要一点,比如说薄谷开来。

我很欣赏像《人伦》,大家也都说到了,这个事件本身不是特别有思想,有内容,这个事件本身无非是处长田捍卫利用职权,弄了一个项目,为了他弟弟,最后这个项目又落到别人手里了,最后两个家族打起来了,这个事件本身并不很复杂,思想含量也并不大。但是作家选取了这么样一个事情去写,然后写他怎么不折腾起来了,你像副县长,姓郑的书记,像乡长,他写他怎么卷进来了这几个人物,他是主动卷进来的,本来田捍卫并没有想包庇他那个弟弟,可是这几个,副县长,公安局长乱七八糟,他反而主动地跳出来要帮他来维护。最后弄得田捍卫也糊涂了,最后他也顺着他们的意思,我觉得这个写得非常好,这个太高明了,我们一般想象不出这种,这个可能是天岑先生在官场里面的体验还是挺深的,他肯定经过很多纠纷,突发事件,群体事件之后,他脑子里的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并不是像我们平常那种集中的典型的事件,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挺好。

再这一点,这里面没有主要人物,我觉得这是不是缺点,《人伦》没有主要人物,像《人精》有主要人物,《人道》两个人物,这里面这个人物应该是田捍卫和米兰兰,这两个人物在里面又不是特别突出,好像人物就比较多。但是呢,这两个人物的设计我都还是很喜欢,彻底地打破了马里红那个模式,马里红和杨晓静是一个非常善恶分明,一个非常正面,一个非常地反面,但是呢,到了《人伦》这长篇小说以后,这个人物就非常含糊了,我看完了找不着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完全按照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在塑造,所以这才是最后能够和好的一个基础。这样的人物写出来挺好,但是我还是弄不清楚,这里面是不是田捍卫和米兰兰应该更突出一些呢?我现在觉得不够,这反而使我们劝诫的用意受到一些影响,这里面的故事是越发越多,但是我觉得反而缺乏一点主线。

语言也特别好,像写顺口溜,“见了闪高全,千万别说钱”等等,特别怕接电话,一接电话不是突发事件,就是上级领导视察等等,这些都描写得特别好。

还有一个就是风格问题,三部的风格其实是不一样的,《人精》的风格更通俗一些,这个是第二,最雅一点的是《人道》,我觉得应该像《人道》那样写,这个小说好像有点俗的味道,这个开头并不太好,有偏于过分的故事化的嫌疑,我觉得第二部叙述比较好。当然一个作家可以多方面地调动自己的长处了。文人式的写作阎晶明(《文艺报》主编)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天岑的研讨会,但是说白了,我本人其实对他小说没有研究,今天在座的像何弘、梁鸿,他们都是河南几个评论家,应该对他了解更多。怎么讲呢?我看李天岑在前面的小说里边声明过,别人把他的小说当成官场小说,他声明,说我这不是官场小说,这部小说是写的乡村的故事,但他同时又声明,我这不是农村题材小说。其实这个声明倒不一定说是多么需要解释的声明,但反映了他小说的一些特质,确实也是一个事实。所以我非常同意吴秉杰兄刚才提到的意见,就是他这几个小说,其实都是官场小说,但是确实又都不是。所以我是感觉李先生在写小说的时候,跟他的身份其实是吻合程度还不是特别高,我感觉应该说中国,咱不能说社会身份决定一个作家作品价值的致命因素,但是特别在官员这个身份下面的写作还是体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但是这种共性在李天岑先生的作品里面反映得不是很明确。因为他在写这些生活的时候,他不是按照一个官员的文件的一般规则要求的那种规则来写的,他是按照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官场,自己的认识来写作,来评价的。

所以在这点上,他作为一个文人式的写作,还是比一般的,假如说有官员写作这种说法的话,我觉得还是更接近一些,我不能说是更纯粹的,但是他确实是一种文人式的写作,他是想好好地当一个作家,而不是做一种附庸风雅的爱好来表现自己,这个是有很大的区别。

他这几部小说题材的选择其实也能看出这种取向,应该说在《人精》、《人道》,特别是《人精》,前面那两部小说,可以说是写官场的生活多,哪怕是写跟女性交往的过程,但是还是体现出了个圈子。而在《人伦》这个小说里面,已经不是说官场本身了,它具有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或者是社会范畴更高了,更多了,层面也更丰富了,而且他的语言,我觉得在使用方言,俚语,体现风俗民情的时候,他既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又是一种亲切的自然的表达,是他写作的天然的一种风格,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说像《人伦》这个小说里面,其实它就是一条故事性特别强,他说是个劝诫的小说,其实他劝诫的色彩并不是很浓,从第一章第一句到最后一章最后一句话,全是故事,并没有过多地说教这些东西,他是想把道理融入故事之中,而且他这些故事可读性是蛮强的,而且我也看了有些人发的感言,都觉得《人伦》这部小说特别吸引人,一读就能读下去。包括他这个标题都很有喜感,比如说副县长的权力就是工作,这个标题我觉得本身就非常有意思。还有个说不为上级领导分忧的下级就要让他烧吃的什么,这种标题它本身就非常吸引人,然后你能看进去这个故事,其实它这个设计本身不是说有多么精彩,多么新奇,就是一个项目,一家人利用什么东西战胜了另外一家怎么样,再深一点,就是把一个项目的竞标变成一个官司,一个官司变成一个漫长的一个人际网络游戏的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这里面的善恶,都是通过这个来揭开的,它并不是多新奇,其实它就是非常普通的生活,说那个事小其实也不小,说它大,但是不是大在它本身。

那么沿着这样的一个《人精》、《人道》、《人伦》,我倒不是说它是一个三“人”系列,或者是“人”字系列的系列小说,而是说沿着创作的这么一个逐渐的由纯粹的官场生活,然后过渡到今天这种,比如现在最新的这个小说里边的这种乡土的,乡村的升华程度更高的生活,然后继续追求下去,我觉得很可能会写出更具文学性,更具他个人色彩能量的小说。其实任何中国社会的生活,它第一方面需要熟悉,李天岑还是靠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他自己的体察,但是他不是经过自己社会身份去过滤这些生活,他是原原本本诚实地把它呈现给大家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以后我觉得还可以加以更大量丰富的想象、虚构,这方面如果再加强,他的文学追求可能就会体现得更加丰厚一些。你就说经验,比如说官场,中国写得最好的官场小说,比如说严征,他本人就是个书生,但是他写出了非常精彩的官场小说,因为他只是借官场那个躯壳在写人性,他完全是依靠对人的理解去想象官场,他想象出来的官场,跟我们事实上碰到的很可能是无限的接近,所以你也不能说你的经验就是天然的可替代的资源,而且你的资源也在一部部的小说中在消耗它。但是我觉得李天岑很有希望,从这三部小说的题材,比如说劝诫,很可能写到第二部、第三部的时候,才意识到他需要写这么一个东西,但事实上他没有一个清晰的劝诫的道理在里面。再往下写,我觉得很可能你在经验方面需要依靠更多其他的东西,要有想象力,然后去融合你这些所有的生活经验,但是还要保持一种质朴的表达,这样的话,很可能我觉得会在创作上还有希望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而这三部小说本身开掘的深度,就他本身创作来说,一个渐进向深开掘的过程还是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还是抱着很高的期望。《人伦》的“伦”字很厉害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我觉得这三部小说我读起来特别新鲜,也是在读的过程里面跟大家一样,一直在对照着这三部的不同特点,我是觉得这三部里面,《人伦》是最好的,原因在哪里呢?从叙述的角度上来看这三部作品,尽管它在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写与官场相关的,与社会世情相关的这样一部小说,这种性质大家都说到了,但是我觉得叙述上更有说头。

第一部《人精》,这部小说主要是依靠时间性的叙述,这个小说我们经常会看到那样的一种跳跃式的讲述故事的方法。我们经常会看到几天以后怎么怎么样,然后过了春分怎么怎么样,经常有这种无论是季节的,还是天数的这种时间,这个时间性的叙述到了《人伦》的里面,基本上就变成了几个小时以后,或者是到了下午,是这样,时间就明显地慢下来了,不像《人精》里面时间挪移得非常快,到《人伦》里面,时间相对来说有点安静的感觉,这是一个。

《人道》呢,我觉得它主要叙述构成方式是对话,《人道》里面一多半都是靠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展开故事,这样的一种方式,也说出它的道理,是这样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