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伊始,M乡初级中学一位青年女教师和校领导发生了矛盾,她认为领导没有把好的班级交给她是欺负人,甚至猜疑学校领导中有人乘机报复,因而拒绝接一个后进一些的班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学校领导班子几次开会,都一致认为她接这个后进班比较合适。因为她是破格晋升的中学一级教师,曾被评为“县教坛新秀”,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完全有能力改变这个后进班,不接受分工是错误的。在学校里,领导轮番找她谈,她就是不同意,甚至提出要调离学校。校长为未能做通这位老师的思想工作而困惑,更为可能失去这样一位骨干教师而惋惜。当时学校所有人员的分工已成定局,第二天就要上课,怎么办?校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下午下班后,直接去这位老师家,找她再谈一次,作最后努力。
当校长敲开她家的门时,她十分惊讶,接着就热情地倒茶、递烟,还准备留校长吃晚饭,态度与在校时截然不同。通过交谈,校长对她的家庭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上有老,下有小,家离学校较远,爱人工作忙,身体又不好,沉重的家务负担主要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十分希望领导与同志对她有所了解和关照。她还吐露实情,自己要接好的班级,一则能减轻工作负担,有多一点的时间做家务,二则能展示自己的能力,求得更大的荣誉。通过促膝长谈,校长对未能很好地了解她的家庭负担,未能很好地关照她而表示歉意,对她的强烈的成就需要表示理解,同时谈了学校整体工作设想,指出带好后进班更加光荣,请她以大局为重。她表示要支持校长的工作,服从学校的分工,同意接后进班。家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女教师留校长吃晚饭,校长谢绝了。校长从内心感谢她,为能解决这一棘手的矛盾而心情特别舒畅。
(万德仁)
(转引自《校长全书》)
四、柔情似水的女校长
C小学坐落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间,教师多数是女性。教师节到了,老师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校长发的纪念品迈进家门:“喂,这是我们校长送给你们的!”丈夫们几乎都懵了。接过一看,是床漂亮的大床单,上面别着一张红纸条,写着:“慰问亲密战友。”还有一封女校长写的信,信中说:“……你们这些大学老师、科研人员能娶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为妻,是我们终生的幸福……每当我们累了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你们早为我们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先给我们端上一杯热茶,再递给我们一条温馨的毛巾,接着还为我们按摩站麻的双腿……”丈夫们读着这真挚热情的信,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第二年教师节,校长又送给每个老师的丈夫一个性能很好的微型收音机。附在礼物上的慰问信中写道:“你们教大学生、搞科研,离不开信息,累了,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千万注意身体。你们的健康,就是我们这些做妻子的最大幸福!”不仅如此,每年暑假组织旅游,都让女教师带上丈夫和孩子,并提供资助。浩浩荡荡一行人,就像和谐欢乐的一大家子。
做丈夫的渐渐也把自己当作小学的人了。他们虽然也忙,但多不坐班。于是提篮买菜,做饭洗衣,尽力减轻妻子的负担。而且主动为小学排忧解难:需要买仪器安设备,科研丈夫来了;需要舞文弄墨,教授丈夫来了;有了重活,丈夫们不约而同赶来了。
其实,这位小学校长不是只有“温柔”一面,她对老师的要求严着呢!
由于校风好、质量高、学生素质好,这所小学在远近颇有点名气,许多中学都愿意要他们的毕业生。
(白巍)
五、这种做法可取吗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王校长刚踏进初中部(南部)校门,就有教师向他反映:老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排杉木树“失踪”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上星期六下午这些碗口粗的杉木树还生机盎然地排列在那里,现在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空白地了。到哪儿去了呢?一清早,树桩前已有许多教职员工围观着,他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这是坏人捣蛋,故意破坏绿化,快向派出所报案;有的说,是否学校要在这块绿化地上“做文章”,树可能是学校自己派人砍的;大多数教职员工认为绿化工作很重要,目前新教学大楼正在建造,植树工作还未跟上去,学校怎么能忍心砍树呢?况且这些杉木树还未成材,即使要用这块土地,也不该把树砍了,完全可以“请”它们“乔迁”新址,这是不可以一举两得吗?……此时此景,王校长心中也不是滋味。他请人把副总务主任钱老师从物理实验室找来,想从中问个明白。结果他回答的也是一句“不知道”。直到总务主任朱老师(兼任政治教师)从高中部(东部)赶来后,才真相大白:这些长势喜人的杉木树已经给任教生物课的孙老师派用场了。树是星期日请临时工砍伐及搬运的。
原来,孙老师一家祖孙三代住的是阴暗潮湿的陈旧房子,居住条件很差。去年学校工会费了很多周折,才使他家室内装上了自来水龙头。他本人曾多次向学校申请住房,均因他家已有此私房而未予分配。几天前,一场暴风雨将他家的厨房间冲垮了一角,因翻修房子缺少木料等等建材,连日来他几乎天天去找总务主任,要求学校帮助解决。考虑到杉木地面积可建造一间校办厂的加工车间,再说平时个别教职员工门窗损坏来找总务主任应急解决一点边角木料,都无法供给。于是为关心教职员工生活起见,总务主任决定将这批杉木提前砍伐,充当木材,以解决危房翻修的燃眉之急。
(胡美芳)
六、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
教育事业的整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体性,要求学校既要全方位、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又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内外关系,依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进取,来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校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首先,要协调好校长与领导班子的关系,把导班子建设成为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团结进取的坚强集体。建设好领导班子,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把一个领导班子建设好,校长是起主导作用的。校长应努力成为凝聚班子的核心,团结进步的榜样,要发扬民主、诚恳待人、体贴关心他人,成为大家的伙伴。
校长在决策时,要实行“群言堂”而不是“一言堂”。让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参与决策,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侧面发表意见,分析问题。这样,集中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形成集体的智慧,来保证决策的周密性、正确性,减少或避免失误,增强大家对决策工作的责任感。要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让分管校长发挥各自的才能、创造性,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充分自主地工作。
校长要待人以诚,常与他的伙伴们推心置腹。有了诚恳的态度,就能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感动人、说服人,消除不利于团结的误解。在与伙伴们的交往中,没有诚恳,就没有真正的友谊。
校长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争功、不诿过,有了成绩归功于大家的努力,出了差错要体贴关心,勇于承担个人的责任。加强交流,与伙伴们谈心、交心,善于了解他们的苦处,发现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并热情地给予关心,尽可能及时给予解决。
其次,协调好领导与教职员工(包括已退休的)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应当十分重视教职员工队伍的建设,促成全校教职员工的团结,造成全校上下协调一致、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倡导“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强烈的集体观念,形成奋发向上的坚强集体。
工作的积极性,常决定于人对目标的期望。要使全体教职员工能行动一致,就是要使大家的个体工作目标能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学校规划、计划的制定必须认真吸收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扬民主,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研讨会和教工代表大会,从组织目标的制定到具体措施的决定,尽可能地反映全体教工的意见、期望和需要,获得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
学校领导要根据教职员工的优点和才能,来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有所成就,有所贡献,因而感到有“用武之地”。
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教职员工思想政治觉悟和执行纪律自觉性的提高,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形成良好的师德,热爱学生、热爱学校,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工作。
积极性是指人活动的一种能动、活跃的动力状态。行动的动力源泉是需要。教师有强烈的精神需要。学校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机会,让他们外出参观,参加学习班、培训班、进修班等,以满足他们扩大和深化自己的知识才干的需要;要认真组织政治学习,积极发展知识分子入党等,以满足他们的进步需要。教师还有创造、成就、贡献的需要。他们乐于承担挑战性的重任,为此可以废寝忘食,不图名利地、自觉积极地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以很高的热情,爱护、激发和培养大家的这种种需要,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学习和事业的发展上。
教师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并不否定物质需要的必要性,而且教师的物质需要常与精神需要密切相关。学校领导要想尽办法,提供获得信息的物质手段: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工具用品、工作场所和有关环境及必要的生活、休息条件等等,以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学校领导要格外重视这一点。
还有,在学校里,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的分工关系、是彼此平等的同志关系。良好的关系的建立,主导的一方在于领导。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或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积极性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学校领导一定要自觉、主动地与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求得目标的一致,用崇高的职业道德来调节同志关系。要加强个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待人诚恳谦虚。对教职员工的成绩要热情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工作要尊重、信任;对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体贴、同情。这样,可获得教师对领导的尊重、信赖、爱戴、拥护。
学校领导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领导不仅要兼课,而且要通过业务交往、及时对生病教工和有困难教工的家访、节假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工的走访和慰问等来加强交往,联络感情。更重要的是领导经常与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广交知心朋友,增加彼此相互了解。
随着事业的发展,退离休教职员工会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校退离休教职员工有100多人。他们人退下了教育岗位,可心在母校,想着母校,关心着母校的发展。他们强烈的事业心,使他们具有继续用自己的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培养青少年的职业道德的需要。他们不是学校“沉重的包袱”,而是“可贵的财富”,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退离休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协会”,根据他们不同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作用。
老同志刚从岗位上退下,离开母校这个群体,常有一种“冷落感”,学校领导要通过对他们的组织,积极开展各种适合他们的活动,关心他们,使他们有一种“愉快感”。首先,组织好每年的“四节”、“二游”、20次小活动。4个节就是春节、品瓜节、教师节和老人节。“二游”是春游和秋游。春节举行联欢会、聚餐、团拜,表扬奖励一年来工作上有贡献的同志。用四菜一汤二杯酒的规格举行教师节茶话会,学校领导介绍母校一年来的办学情况,听取老同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母校,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余热。老同志既怕寂寞,又怕吵闹,各人的兴趣爱好又不同。于是每月10日、25日还组织两次小活动,如书法、绘画、裱糊、园艺、烹饪、京剧、棋类、球类、养鱼鸟、时事座谈、气功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