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绪,要在加强自己的性格锻炼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校长认识把握了自己的个性,不一定就能完全左右自己的个性,意志力强,控制改造自己个性缺陷的能力就强,效果就明显;反之就弱,效果就难以实现。如某些校长遇到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情景时,其中产生的某些情绪可能是消极的,对身心健康和工作不利,此时,校长者的意志就会表现出巨大的自我控制的力量,使其不至于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影响工作情绪。
意志本身起着调节情绪的功能。对校长某项行动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实际上同意志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意志行动是否最终实现,取决于意志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力量对比。意志力量薄弱而消极情绪强烈,会导致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则可以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把行动贯彻到底。我们前面所述及的三种调节情绪的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是意志控制情绪的结果。校长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情绪的强度、紧张度和快感度,就必须用意志战胜随心所欲宣泄自己情绪的惯性。实质上校长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没有随便宣泄自己情绪的自由,否则是很难胜任领导工作的。
意志还表现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校长工作与演员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或者说校长就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不同的是演员有谢幕的时候,而人生舞台没有帷幕降下的时候,除了死亡。一个演员遭遇到个人不幸而陷入哀痛心境之中,为了不妨碍演出效果,在舞台上仍然能成功地扮演各种角色。而一个校长遭遇到个人不幸,则必须控制自己尽量不陷入哀痛心境之中,因为校长必须面对比个人不幸更为重要的目标。毛泽东一家失去六位亲人,甚至新中国诞生后还失去了自己的爱子毛岸英。当毛岸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提出把自己丈夫的遗体运回国内来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在毛泽东心中党的事业永远比个人的不幸更为重要。
人们常说理智战胜情绪,实质上是指用意志战胜情绪,这其实也就是让意志遵循理智的要求,实现对情绪的控制。一个连情绪都驾驭不了的校长,注定不会成为杰出的校长。
意志,作为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为去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所以锻炼意志同样要求领导者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2.正确人生态度的确立。
人的情绪活动,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的人生态度的基础上的。同样的环境和遭遇,不同的人的情绪反应却会有很大差异。方志敏同志身陷敌人牢狱,历经磨难,却对人生抱着始终如一的乐观与自信,写出了《可爱的中国》这一传诵至今的佳作。雷锋式干部李国安,身居大漠荒地,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却心系群众吃水,克服重重困难,为长年缺水的塞外僻地引来了宝贵的甘泉。他对事业、对战士总是那么喜爱,总想多干几年。而有些领导者取得一点成绩就自以为是,受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各自的人生观的区别。对这两种不同人生观的人,中共中央党校前顾问范若愚曾改《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句为“实事求是坦荡荡,患得患失常戚戚。坦荡荡者,做人无愧于心,虽遭逆境,亦泰然自若也。常戚戚者,做人为自己打算,得喜则喜,得忧则忧,无权只盼权,不嫌权小;有权又感权小,不嫌权大……如此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终毋宁日也”。
正确的人生观,还能帮助人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生活中的某些不良情绪的产生,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我们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不正确造成的。为什么李国安生活艰苦但活得有滋有味、生龙活虎,而有一些人虽身居要职、生活优越却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呢?前者在自我、组织、社会三者中,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想的是奉献。而奉献是无止境的,因此他就会感到一种无穷的人生乐趣。后者呢,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想的是索取。而索取是难以完全得到满足的,因而他总是不满,情绪总是处于不良状态。可以说,人生观是领导者情绪的灵魂,它制约着情绪的性质、程度、深度和持久性。可见,校长要进行情绪自控,首先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开拓人们的宽广胸怀,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有宏大的抱负、远大的志向、宽阔的胸怀、豁达的度量,才可以不为眼前的琐事困扰,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方面,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不管斗争环境如何险恶,面临何种变幻风云和艰难险阻,总是那样从容镇定,泰然自若。从心理上讲,如何摆脱狭小的自我圈子,不咀嚼身边的小小悲欢,关键在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以“我”为圆心画圈,把人生定位在“我”字上,心目中把个人放最高位置,那么他必然对个人的烦恼敏感,生活中必然会有数不清的烦恼,如个人利益受伤害,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个人愿望没有全部实现等。人生观是正确的,胸怀也就宽广,它能在小我之外承担更大的义务,能自觉地为人类社会、人类理想而献身。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幸的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3.认识水平的提高。
要有效进行情绪自控,自觉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也是很重要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反映个人对事物理性把握的层次上升。这种理性化的层次上升,必然会增强自己对个人行为调适控制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它实质上体现了人的认识对事物指导的作用。加强人的情绪是对有关事物刺激后的主观体验,而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水平的高低又与此密不可分。认识水平提高了,态度就明确,情绪的控制就会自觉。比如,改革发展到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有些校长对现在出现的通货膨胀、下岗职工的增多、犯罪率提高等社会现象认识不够,看不到这些问题是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政策不配套、具体组织行为有偏离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通过不断改革、改善而解决的前进中的问题,而将其视为改革所造成的,对改革充满失望、不满、牢骚、怨恨,这就走入了情绪的歧途。反之,如果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能正确认识,就会对改革充满信心,态度必然就明了,充满自信和决心。
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人际关系上看,还包括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和认识评价别人,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会引起领导者对生活的不适应。要求过高、追求过高的目标难以实现,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甚至产生消极和自卑的不良情绪。胸有大志是必要的,但要与自己的现实结合起来,恰当地估价自己,在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与失败时,不至于引起强烈的自卑等不良性情绪反应。
对别人的评价要客观,主要是指要尽量实事求是地评价别人。过高过低都属不能客观看问题的表现,它会给校长自己适应和调整人际关系时增加困难。如有的校长对下属期望值过高,当其在接触与使用的过程中表现得不如他想像得那么好时,就会引起不满意,甚至指责、挑剔等情绪。
要提高认识能力,来培养自己高尚的积极的情绪,校长就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与形式去全面地、辩证地、联系地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4.生活内容的丰富。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离开了客观事物的刺激,情绪无从产生。因此,要想培养自己丰富而又健康的情绪,必须要有丰富而健康的生活内容。校长首先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有事业心、责任感,踏踏实实地搞好本职工作,培养充实愉快的情绪;其次还要全面地丰富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扩大自己的社会参与性,如读书看报、写字作画、欣赏音乐、体育锻炼等,这样就能全方位地寻找到精神情绪长期积极健康的源头。现在有些校长沉溺于请客送礼、大鱼大肉、进卡拉OK厅、公款消费,弄得自己上班时精神倦怠,无心工作,遇到不顺心就来脾气,动不动就发火,这对保持良好的情绪显然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校长要想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全面地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情绪自控的手段
校长情绪的自控,其方式方法因不同的情绪性质、着眼点各有区别,主要是侧重于不良情绪而言。因不同的不良情绪类别,其特点内容就有差异,如急躁、紧张、消沉、反悔、自卑、愤怒、忧愁……采取手段的方法也就不同。因此,首先要能进行恰当的情绪自我评价。
任何一个校长,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意识的自觉调节与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首要的手段。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一定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建立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性格所制约的情绪特征类型与自己在领导活动中能承担的职责是否适当所做的自我认定。自我评价要对自己采取剖析的态度,随时检查自己,解剖自己,抛弃、改掉那些与自己领导责任不相适应甚至有害的个人情绪,保持那些于自己领导责任有益的个人情绪。在具体的方法上,主要是内省法,即进入领导岗位后,经常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表现进行反思、总结,找出自己工作中情绪上的不良表现,注意克服。
当然,自我评价只是校长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情绪特征所做的一种反省,它有正确或不正确的划分,还有准确程度上的区别。它与自我评价者个人的思想水平与认识能力相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校长个人的自我评价,要同他人包括其上级领导者、下级成员等人对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互相对照,对自我的评价进行补充纠正。一般说,集体的舆论认定是衡量一个校长个人的自我评价是否准确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一致,则通常就意味着这个校长对自己的评价是正确的。如果二者发生矛盾,则表明这个人的自我评价不够准确。当然,集体评价或因为形势需要,或因个别(尤其是被评价领导的上级)意志的干扰会出现某些失误,但这并不排斥它的一般的正确性。
在进行恰当的情绪自我评价后,就可进行相应的情绪自我调整。自我调整法,是自控者通过自我评价,找到自己在情绪反应上的心理行为与领导职责、领导目标的差距,自觉主动地采取各种形式,对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整的形式和方法。通过自我调整,使自己能保持一种与集体心理相协调,对个人有鼓励、促进作用的良好心境。自我调整,是校长个人的情绪自控的直接行为表现,是最重要的手段。在具体的方式上,主要有如下几种:
1.转移注意。
在即将产生或已经产生某些不良情绪的时候,使自己走进大自然,或参加一些新的人际圈子,散散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借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不同于调节者工作环境的人际环境,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和制约是巨大而明显的。如安谧、宁静的环境,使人心情松弛;嘈杂、喧闹的环境易使人烦躁不安;已经引起不良情绪的人际环境易产生重复的影响;新的人际环境,如朋友之间相约听听音乐,在家唱唱卡拉OK,围在一起搞一个沙龙座谈等环境,则易使人舒畅、愉悦。同时,改变环境,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领导者要自觉认识环境对人的情绪的这种调节意义。遇到因挫折而沮丧,因委屈而愤懑,因困难而焦虑等情绪困扰时,主动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走进新的人际圈子,开阔胸怀,欢娱身心,找到新的力量。这种方法的运用,对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校长来说,尤为重要。采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去自然环境中时最好邀请亲朋一起前往,可以增加情趣。参加新的社交圈子时,应注意时间地点的选择,尽量选择温馨惬意的地方。
2.适当倾诉。
适当倾诉即主动地请求、寻求他人的帮助与疏导。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处于郁闷、烦恼、沮丧等压抑状态的时候,应该有节制地进行发泄以释放不良情绪的能量。同时,实际中有些人自我调整能力的确不够,不能做到离开外界力量的帮助而自觉有效地完成情绪自我控制,也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一般讲,通过向人倾诉,听到人们的安慰,心理压力会明显缓解。有时倾听者在旁点拨,常常会使你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校长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对象,一般以找自己的家庭成员、外单位的好友、自己的有关领导和心理医生为宜。
3.自我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