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非权力领导力
48092800000041

第41章 培育克欲律已的自御力(4)

首先是改善客观物质环境,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比如注意室内的色彩搭配、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音等方面。其次是改善心理环境,注意防止或消除各种引起强烈矛盾、冲突和挫折的因素。一是要注意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如家庭、邻里、工作单位中的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二是注意人的需求,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紧张;三是注意因生活负担和工作负担过重而引起精神负担过重,从而导致过度紧张;四是注意性格气质倾向,一般来说,内向、严肃、深沉的人比外向、活泼、开朗的人更容易出现紧张问题。

(2)造成紧张和过度紧张的自我分析。

对产生紧张和过度紧张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自我分析,是克服和消除过度紧张的前提。只有找到出现过度紧张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世界上几乎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紧张源。在特定环境下,任何东西都可能导致紧张。由于紧张源可能潜在的范围非常广,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是什么原因导致紧张。通过回答下列问题,就可以基本找到导致紧张的紧张源。

外部环境紧张源举要:

外部环境存在着9种主要的紧张源,或者说9种导致紧张的因素。每种因素后面都有几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肯定的回答,表示该因素对你来说是潜在的紧张源。对于相同因素中几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就预示着这种特殊的因素在你的紧张源中占较大比重。

①噪声。你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吗?你对噪音特别敏感吗?你在安静时比在活动时或在噪音环境中更加放松吗?

②空气污染。你是在大城市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吗?你是在一个有许多人吸烟的环境中工作吗?你自己吸烟吗?你发现吸烟会感到不快或恼怒吗?

③有害的光线。白天工作时你是否感到眼睛过度劳累?你时常揉眼睛吗?当你必须完成需要用眼的任务时,你头疼吗?

④过度拥挤。在你工作或生活的环境中是否有许多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你是否因为其他人到你工作或生活空间里来而受到干扰?

⑤消极的个人交互作用。你在工作中与其他人是否有许多消极的交往?你与上级、同事或下级之间有矛盾和冲突吗?在家里你是否频繁地争吵或打架?你是否花费许多时间去考虑你与别人之间的冲突或紧张?

⑥不利的工作条件。你的工作环境太热、太冷或有其他因素致使身体不舒服吗?你感到你的工作单调或没有趣味吗?你通常是在压力下进行工作吗?

⑦主要的生活变化。在过去两年里你是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生活变化(如新的职业、新的地理位置、丧偶、结婚或离婚)?你是否感觉你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你是否经常生病或是否一直患有慢性病?

⑧选择的可能性。在工作中你是否需要做过多的决定?你的工作使你感到厌烦无穷吗?

⑨生活的角色。在家庭里或工作中,你的角色是否对你的限制太多?你的情感交流或创造力受到这些角色的限制或压抑吗?

内部因素紧张源举要:

能够引起紧张的内部因素主要有8个方面。回答下面每一个问题,并记下回答“是”的数目。

①营养状况。你是否饮食毫无规律、忽饱忽饿?每天是否感觉能量水准上下波动?

②运动状况。运动量是否适量并足以保持心脏、肺部最佳状况?爬楼之后气喘吗?偶尔做运动时,你是否会“全力以赴”?

③体态、姿势。能否长时间地坐着或站着?工作是否使你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工作时间或工作后是否有背痛、头痛、颈痛和腿抽筋的现象?

④生活节奏。工作有紧迫感吗?工作节奏是否很快,使人出其不意?

⑤个人心理状况。工作或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否出现争议和矛盾?是否感到你必须竭尽全力地去干什么事情?是否不自爱,不自尊?是否把自己、把工作、把生活看得过于严肃而忽视了放松自己?是否不切实际地雄心勃勃?

⑥精神生活和创造力。是否感到生活、工作缺少意义?你的一般活动是否显得空虚无目的?是否抑制自己的积极创造性和想像力?

⑦知觉及神经行为。你是否属于对噪音和视觉刺激感到惊恐的那种人?乘车时是否昏眩和不舒服?

⑧个人兴趣爱好。你是否不愿花时间为自己着想?干了使自己满意的正当行为后是否反倒觉得有犯罪感?

(3)紧张或过度紧张的预防。

克服过度紧张首先要着眼于预防。预防紧张的主要方法有神经松弛、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等。

神经松弛是预防过度紧张的第一道防线。研究表明,松弛具有卓有成效的防御威力。在一项研究中,每天中午午休20分钟左右的人比根本不午休的人明显少得病。另有研究表明,经常沉思的人一般睡眠很好,他们对生活中的琐事更具有思想准备,并且自我感觉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更加和谐一致。当我们真正感觉神经松弛时,我们就会感到内心平静、精力集中、充满活力、具有强烈的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多的人习惯于用吸烟、饮酒、喝咖啡、喝茶、药物(如毒品)等来进行“松弛”,这种“松弛”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松弛,它们仅仅在表面上起到松弛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紧张,并且,这种消极松弛归根到底是再制造紧张,产生额外紧张,而原来的紧张并未得到缓解。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当饮用到足够量时人就会产生一种欢快感。酒精时常使人产生暂时的幸福感,但同时在机体内也产生了生理上的警戒反应。咖啡和茶也是一样,它们能促使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产生暂时精力旺盛和舒适的快感。但从长远看,这些刺激物会消耗维生素B、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身体所需的用于控制紧张的营养物,从而降低控制紧张的能力。

真正的松弛状态具有这样一些主要特征:内心心境平静、和谐;心率缓慢并趋平静;呼吸深沉而宽大;肌肉弹性适度;四肢微热或柔软;身体有足够精力以供工作。总之,当我们获取了真正成功的松弛效果时,便会感到克服了疲劳,恢复了活力,精力充沛,对工作有新的准备。

做放松练习要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穿着宽松衣裤,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中来进行,并且要有规律。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才会获得积极有效的效果。

睡眠、运动和营养对于预防紧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生物活动的大脑,要求休息以保持自身的平衡,而绝大部分休息是靠睡眠获得的。如果睡眠时间太短,时断时续或常常被打扰,那么醒来之后就会感到烦躁、疲惫、头脑昏昏欲睡。其原因是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和睡眠的大脑,不能保持有效发挥正常作用所需的生化学和电学上的平衡。只有熟睡效果才好。绝大多数人需要有6-8小时的熟睡时间。间断和不完整的睡眠会引起发泄愤懑和生理不平衡。难以入睡、失眠或早醒都可能是紧张的征兆。值得注意的是,睡眠时间过长也可能是引起神经毛病的征兆。

运动对于身体的价值如同睡觉对身体那样重要。通过运动产生的身体极度兴奋对紧张有减缓作用。正如睡觉一样,运动也能恢复能量的储存,能减少紧张和其他疾病。由运动带来的身体上的舒适感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设想,促使自己对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产生更高程度的自尊和自爱。与其他人一起参加运动锻炼,能产生内在的相互支持;与同事、朋友、家人、孩子一起运动能增强积极的集体感和生活乐趣。因此,除了运动所固有的优点和愉快之外,不断增强的社会相互支持将加深人的感受,并且进一步为参加运动锻炼提供动力。

除了适当休息和运动之外,有效地抵御紧张还要依靠适当的营养,保持身体内抵抗紧张所需要的精力和能量贮藏。要想有益健康、对抗紧张,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比什么规则都更为有用。

3.避免急躁情绪。

在当前社会转轨、剧变时期,就校长所承受的重压而言,校长产生急躁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是他们情感的自然表达形式。但凡事都有个度,急躁也不例外,若不加以控制、避免和克服,就有可能躁极生怒、怒极生非。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该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善于调节情绪,运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和策略克服和避免因急躁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1)克服和避免急躁情绪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以冷静制急躁。我们知道,急躁和冷静是相对立的。一个人愈能冷静,急躁情绪便愈不易产生。因此,培养冷静和镇定的态度,对于帮助我们克服急躁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提倡“每临大事有静气”,推崇“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对于今天的校长来说,努力培养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每临大事能够冷静、镇定和从容地加以处理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纵观历史上精明的为政者,大多都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变急躁为冷静、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最终事业有成。汉高祖刘邦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例。在韩信夺得齐地后,有一次派人见刘邦,请求封自己做假齐王。刘邦一急,大怒骂道:“我被项羽围困,日夜望你来援救,你却不来,原来想自己为王。”谋士张良、陈平知道这时候不该得罪韩信,暗中踢了刘邦一脚,刘邦醒悟,马上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绪,变怒为笑,改口说:“大丈夫立功做真王就是了,做假的干什么?”即派张良去封韩信为齐王。由于刘邦改变了对韩信的态度,从而笼络住了韩信,使韩信一心为汉室效忠。当然,我们在这里主校长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并不是要他们都笑口常开,甚至遇事故意迎合他人,而是要善于控制自己,使自己急躁的情绪冷却下来,不因个人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工作。

遇事冷静,就是要在重大行动前,能够克服急躁心情,耐心地做好行动前的周密准备,心情平静地投入工作。一个小孩子,大人告诉他过几天带他到一个热闹好玩的地方去,这个小孩会立刻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这就是小孩子心理。我们有些校长对待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也会产生类似的孩童心理,具有一种“等不及”的心情。计划和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就迫不及待地希望早点行动。人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事业对于校长来讲,永远有攀登不到的高峰,越是具有表现才能的事情,对校长就越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容易心血来潮、感情冲动。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使自己冷静下来呢?有的校长采取强行压抑的办法,这样效果不好,因为它会加剧心理冲突。急躁情绪犹如江河中奔腾的急流,强行阻抑它,反而会激起它更强有力的冲击。比较好的办法是进行疏导,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不妨问问自己:“对于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已经很有把握了吗?”“准备工作已经很周密了吗?”“这项工作将会遇到一些什么困难,已经有了恰当的对策了吗?”这样多提几个问题,多泼几瓢冷水,有助于使自己因急躁而兴奋的头脑冷静下来,冷静地做好行动前的准备工作,从而避免仓促上阵,造成紊乱和损失。

遇事冷静,还要求校长在行动前能够谨慎地分析各种情况,理智地处理问题。有些校长在处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或者将要开始做某项重要的事情时,心跳加剧,好像怀揣几只小兔,这也很容易造成急躁和冲动,难以冷静处理问题。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战于长勺,鲁庄公带着一种拼命的心情上战场,因而很急躁,一听齐军擂起战鼓,就要麾军出击。曹刿力劝庄公不要率先发动进攻,不为齐军一鼓、二鼓所动。至三鼓擂响,齐军士气松懈时,曹刿方才吐出价值千金的两个字:“可矣。”齐师被打败了,鲁庄公又急急忙忙要挥兵穷追,又是曹刿劝阻曰:“未可。”直到经过观察,“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才说“可矣”,“遂逐齐师”。曹刿之胜,就是因为他能克制冲动和急躁,善于冷静分析。从庄公的急躁和曹刿的冷静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急躁是头脑简单的表现,而冷静则包含着聪明和智慧。我们处理工作、分析问题,都应当像曹刿那样头脑冷静,多分析,细思考,三思而后行;不能像庄公那样,感情急躁冲动,头脑简单,性情鲁莽,光知道“冲”。

遇事冷静,尤其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有的校长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比较冷静,但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急躁起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应当借助于自制力,提醒自己尽快地冷静下来,防止急躁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冷静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处的不利情况进行理智分析。比如,遇到了挫折,就应当冷静地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工作落后于别人时,就应当查一查落后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三,在理智分析、找出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改变和消除不利情境。在已经陷于不利局面时,切忌不冷静、不分析,在急躁中来个“快刀斩乱麻”,不顾一切地蛮干一通,这样只能把事情办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