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4815400000071

第71章 完美诠释师者情操——孟二冬

第七十章完美诠释师者情操——孟二冬

【模范档案】

孟二冬,男,汉族,安徽省宿县人,中共党员。生于1957年,1980年参加工作。2006年4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生前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无上荣誉】

孟二冬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57年1月12日,孟二冬出生于安徽蚌埠。他认真执著、心无旁骛的性格,从上小学时就开始显露出来。在泗县中学读书期间,孟二冬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淳朴厚道,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学习成绩突出,品学兼优,对同学友善亲和,谦逊质朴,乐于帮助别人。无论是学习上的事还是日常生活上的事,他都是有求必应。

1978年3月,21岁的孟二冬顺利通过高考,成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学生。他读书时表现出来的那种凝神聚气的“定力”,令同学们叹服。1980年2月初,孟二冬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专科学业后被择优留校,成为中文系的一名老师。系里先后安排他到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进修两年。此后,十余年中,他三进北大,走过了进修学习、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求学历程。

甘于奉献的好老师

1994年,博士毕业后的孟二冬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在北大教学期间,他依然保持并提升了当年宿州师专时的授课风格,备课缜密周详,课前静坐“过电影”,课后“回放”找得失。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外,他还博览群书,大量查证资料,对每一个问题都力求做到详解。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每个论点的论据都有翔实的文献资料作支撑。因此,他讲课能驾轻就熟,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和难点。

孟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早一点到,下课后也会晚一点走,希望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课上课下,学生们看到的孟老师,是一位博学而又酷爱运动、儒雅而又专注学术、敬业而又热爱生活的老师和朋友。学生回忆起他时说:孟老师非常绅士。在他的课堂上,坐在前排的同学,就会非常自觉地上去帮老师擦黑板,每次擦完黑板,孟老师站在讲台的一边,然后微微一鞠躬,轻轻地说谢谢。每次同学擦完黑板,他都会这样做,同学们都觉得上去擦黑板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情。

孟二冬勤于治学。他的妻子回忆说:“从结婚一直到最后,他只要是在家的,每天看的都是他的背影,每天下班回家开门就是看见笔直地坐在那里,无论天气再冷,我都睡觉了,在被窝冷得缩着头,你伸出头他还是笔挺地坐在那里。” 他先后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记考〉补正》、《陶渊明集译注》、《韩孟派诗传》、《中国诗学通论》等多部论著,获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

工作到最后一刻

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十年的建设,石河子市变成了年轻的新城。但石河子大学的师资力量仍比较薄弱。2004年3月1日,孟二冬受北大委派来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为了多给学生们讲课,他主动要求增加课时,达到了正常工作量的3倍。除了给学生上课,他还为中文系教师们开设了“唐代科考”的选修课。

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随着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麦克风。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回到北京治疗期间,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精神传递】

作为一名教师,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作为一个病人,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仍然坚持在教学岗位上尽职尽责,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是不合格的,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在他的生命之河里,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他都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而又恬静之气,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卓越的师者所具有的风范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