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82572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严复(1)

王岗峰

福州出现中国近代史上两位标志性人物:一位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物、著名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另一位是中国近代思想的终结者、第一位现代思想家严复。

严复对中国社会发展贡献巨大。比如,他是教育家,提出著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曾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总办,即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北洋水师学堂从创办到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的20年间,都是严复主持工作。他后又是复旦大学创始人之一、第二任校长,安徽高等学堂监督。重要的他还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的实际负责人,培养中国海军将校最多,因此,严复还是中国海军奠基人之一。他是译界泰斗,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这一标准成为中国近代翻译理论的基石。

严复对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和最深远的影响,是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一、严复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评价严复说:“像严先生这样伟大精深的学者,全世界至多只有20位。”朱尔典在中国工作生活了45年,是一个中国通,1916年11月离开中国回英国。他为什么对严复评价这么高?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路易斯.哈茨在为本杰明.史华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本杰明.史华兹是当代美国汉学家、哈佛大学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著名教授。他的专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被公认为国外学者最权威的研究严复思想的名著。

在史华兹这部专著序言中,路易斯.哈茨说严复:“他充分地发挥了关于能力的概念,并在使个人主义作为发挥能力手段之后,把公心置于自由思想的中心位置。”

严复认为能力有个人的能力和集体的能力,西方国家富强是由于这两个能力都发挥出来的结果。个人自由把能力发挥出来后,能够带来集体的能力。

当时西方追求个人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为中心。像严复这样把“把公心置于自由思想的中心位置”的思想家很少很少,所以路易斯.哈茨才说,“严复的看法,在极大程度上,很可能最终成为我们的看法”。

这是路易斯.哈茨在1963年底写的,这也是本杰明.史华兹的观点。也就是说,在早半个世纪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的观点,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逐步认识。为什么?西方个人自由主义发展到极致,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贫富两极分化,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恶化。到了这种程度,人类才去反思自己行为,才去考虑国家利益、群体利益的重要性。因此,路易斯.哈茨说,“西方本身已卷入了严复阐述的世界”。西方根据自己经历不可回避严复的看法,包括现在西方世界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出现问题,能回避严复的看法吗?能不把人类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吗?

所以说,朱尔典敢于评价严复:“像严先生这样伟大精深的学者,全世界至多只有20位。”朱尔典是慧眼识真金哪!

再看看中国伟人是怎么评价严复的。

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讲的4个人物,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大家都很熟悉: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康有为领导了资产阶级改良维新的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是严复,我们对他很陌生,最近好一些,有些人开始注意他。

这4位毛泽东欣赏的历史人物,是不是严复对社会历史发展影响不如其他3位而淡出人们视野?绝对不是!

洪秀全是1864年6月1日去世的,当时严复才10岁。而康有为、孙中山和严复是同时代的人,分别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们对严复的评价是最有权威和代表性的。那么,我们看看他们两位对严复是如何评价的。

康有为最早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怎么理解“西学第一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生,严复1854年1月8日生,仅仅小严复4岁。康有为向来目空一切,可是他看了严复《天演论》译稿以后,就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这不仅指出了严复的思想与康有为自己思想的根本不同,而且肯定严复是超越包括他在内的以往思想家的。这种超越不仅是对孔子、朱子为代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超越,也是对持“中体西用”观的地主阶级思想家代表张之洞、资产阶级思想家代表康有为这样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超越。康有为说的“西学第一人”,实际上指严复是现代思想家,而且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孙中山对严复说,“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孙中山小严复刚好一轮,12年。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两人年龄相差12岁,快13岁。尽管两人在社会变革走哪条路有很大分歧,严复是君主立宪派领袖,而孙中山是共和制度创立者。严复思想深沉、严谨,考虑事情长远。他认为中国老百姓素质低,暴力革命结果不会理想,除掉一害又会冒出一害。现在主要工作要抓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确,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都是军阀混战和独裁统治。孙中山认为:“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等到黄河清了,要等到何年何月,人生又有多少年?他急于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革命大业。但是,孙中山对严复很尊重,称严复是思想家,而他是实行家,也就是革命家、政治家,严复的思想对孙中山有很大影响。

对严复非常佩服的都是像毛泽东、孙中山、康有为这样全国最著名人物。我们还可以举几位:

如与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说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严复不仅西学是第一流人物,而且国学也是第一流人物。说,当时西方思想传入中国有两个渠道:一是从日本“梁启超式”的输入。把日本从西方翻译来的书,不加鉴别,以多为贵,都翻译过来。二是严复式的,直接从西方翻译过来,都是著名思想家代表作:“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翻译赫胥黎《天演论》、斯密亚丹《原富》……皆名著也。”

康有为说:“译才并世数严林”,指的就是严复和林纾。与严复齐名的翻译家、国学大师林纾在严复亡故后,率门生祭奠,作《告严几道文》称赞严复:“君才之大,实北溟之鹏。其振翼也,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北溟之鹏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北海鲲鹏长几千里,鼓翅奋飞,它的翅膀像天边的云,水击三千里。林纾称赞严复才华精深如鲲鹏展翅,无比壮阔、浩瀚。林纾也是福州人,和严复同乡,交情深厚。严复在笔记本上记有林纾的生日,足见林纾在严复心中的地位。1902年9月间,林纾曾绘画《尊疑译书图》赠送严复。“尊疑学者”是严复翻译《群己权界论》所用笔名。《群己权界论》即密尔的《论自由》。曾作七律《赠林畏庐》祝贺林纾70大寿。

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1900年在福州刊行,这是第一部中译西方小说,他先后译出世界10多个国家近百名作家的180多部作品,称得上世界名著的林译精品有40多部。实际上,林纾也是一只展翅的鲲鹏,同为思想启蒙伟业,林纾以翻译西方小说介绍西方生活方式,严复则翻译西方经典论著介绍西方思想,同样在中国,他们率先屹立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最高处。

著名学者曹聚仁先生20年间读过500多种名人回忆录,500多位名人都称受严复思想影响。曹聚仁先生曾是国共双方都努力寻找能够实现沟通的中间人,成为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蒋经国的座上宾。先生说,他读过的名人回忆录,有500多人,中华民族的精英,都受严复思想影响。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危之际,曾特意口授嘱咐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要确保严复文物得到安全保护。按周总理为人和治国理念,肯定与严复思想有共同之处,期待我们后人挖掘、继承和发扬。

严复是什么性质的中国思想家?

二、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1.把严复定位为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的第一个理由是,严复是中国近代文化观,即“中体西用”观的批判者。

什么是“中体西用”观?中国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我们称之为近代社会。历史书上把中国社会的近代说成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种划分是否科学,还有争论。“中体西用”观是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表现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体西用”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不古不新,新旧结合;不中不西,中西结合。

怎么结合呢?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三纲五常为根本、为体。“西学为用”,是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为辅、为用。“中体西用”观,是想在不根本改变旧学结构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

这种文化观怎么来的?它的先驱者是林则徐。鸦片战争之前,为禁鸦片林则徐曾以为,中国物产丰富,可不用国外货物。而中国的茶叶、大黄,却是外国“不可一日无”的必需品。我们可以“严断茶黄之去”,以“杜绝鸦片之来”。后林则徐从实际斗争需要出发,知道自己过去的想法不对,一改满朝文武习以为常的“不谙夷情”的闭目塞听状况。他组织人员收集和翻译外国书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化等内容。这对封闭、自大的大清王朝,无疑是惊人之举,在近代文化史上实居打破坚冰的开路之功,堪称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放逐到新疆伊犁戍守,当路过江苏镇江时,他把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交给好友魏源。在此基础上,魏源纂集出版了《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后的学生、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就是此后洋务运动中处理中西文化的基本模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蓝本,后在张之洞《劝学篇》中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就是当时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也是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号实施变革。不过,他把西方的现代政治制度也说成中学原来就有的。

“中体西用”观打破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过去对洋务运动批判的多,肯定的少。但从当时的国情看,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生产力(即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中国近现代化打下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做出开创性贡献。这是不可抹杀的。

而严复运用缜密的逻辑对中体西用观进行批判。

严复认为体用是同一事物的实体(结构)和功能,怎么能分开呢?犹如牛之体与牛之负重作用,马之体与马之致远作用,它是同一事物体用的统一,牛的体怎么让它去战场上驰骋疆场?马的体怎么让它去耕田载重?他得出结论:“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在西方行得通,能用起来,是因为西方的“体”,西方的现代价值观念,西方的现代社会制度。而中国的“体”只是适合小农经济,无法容纳现代生产力。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说明这一点。清政府拥有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武装的先进舰队——北洋水师,照样打败仗。因为清政府的政治体制、伦理纲常不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

根据严复的看法,中国要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必须改变中国的“体”。怎么改变?

2.严复用西方作为现代性最根本价值的自由观念改铸中学之体。这是我们把严复定位为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的第二个理由。严复提出自由观念:一是天赋人权论,“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赋畀,给予,指天赋的权利;全受,父母给予的、天生的;这句话意思是:自由是天赋的人权。

二是“身贵自由,国贵自主”。严复把自由分为“小己之自由”和“国群之自由”。“小己”就是个人,“国群”指国家、群体。个人因为自由是天赋的人权,所以要争自由;但个人自由应不妨碍他人自由,个人自由与国群自由都要有自己的权限;而且,国家、民族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的保障,所以国贵自主。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演讲时,就引用了严复“身贵自由,国贵自主”这句话。

三是自由和民主的关系,“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认为,“民主”不过是“自由”在政治上的一种表现,“自由”才是“体”,“民主”仍是“用”。民主政治也只是“自由”的产物。

但一旦面临着民族危亡的局面,主张“自由为体”的严复,便把国家的自由(即独立)、国家的富强、救亡远远放在个人自由之上,推到当务之急的首位,表现了严复反帝爱国立场。

3.把严复定位为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的第三个理由是,严复比较系统、创造性翻译和介绍了西方著名现代思想家成熟的各种思想和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