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河水权转换
水权转换实际上是水权的交易和转让。国外水权转换制度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达到高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智利等欠发达地区都有比较完善的水权交易制度。2000年11月,浙江东阳—义乌之间在中国第一次实行跨地区水权交易;2002年初,甘肃张掖农民用水户之间进行水权交易,揭开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序幕;2003年,宁夏、内蒙古启动农业—工业跨行业水权转换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则是由中央控制在更大范围内水资源初始水权的分配。
2002年以后,宁夏开始宁东基地等大规模能源重化工建设,而在黄河可供水量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宁夏原来93%以上的水资源又被配置在农业灌溉方面,工业发展用水没有取水指标,根本不能满足工业化高速发展需要,于是开始探讨行业之间进行水权转换。2003年4月,黄委会批准宁夏、内蒙古的5个项目作为黄河水权转换试点项目。其中宁夏灵武电厂一期工程、大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马莲台电厂一期工程三个项目,装机总规模为3600兆瓦,总转换水量5390m3/a,总投资15108.6万元。宁夏成立了水权转换试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水权转换的实施意见、实施细则、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2008年已经完成三个试点建设任务,2008~2009年又批复了三个水权转换项目,目前水权转换已经由试点逐步向面上推广。水权转换通过受让方企业出资支持转让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通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来增加工业用水指标,为宁夏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存在问题是初始水权分配只到市、县一级,乡、村和用水户的初始水权没有明晰,没有考虑政府预留水量等。目前水权转换在灌区实施节水工程,但没有涉及到灌区农户用水问题,只是供水单位在节水,农民节水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村水费改革与农民用水者协会
我国农业供水价格形成机制过去一度不够合理。一方面农业用水并非完全成本,供水水价偏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管理单位运行困难;另一方面水费收缴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搭车收费严重,加重了农民负担。1984年,水利电力部召开全国水利改革座谈会,把水费改革作为搞好水利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来抓。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管理办法》,明确了水资源的商品属性。2000年,水利部、建设部出台了《关于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2002年6月,发改委、水利部对全国11个省的农业水费收取情况进行调研,积极推动水费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世界银行等贷款项目中借鉴国外经验,开始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和建立农民用水协会试点工作。2005年11月,水利部等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对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了明确的规定。农民用水者协会在部分地区由试点逐步推广。
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农村水费改革指导委员会,批转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指导意见》,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改变过去村委会依靠行政手段灌水收费、搭车集资的行为,协会实行农民民主选举、乡村监督协调,用水者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机制;改革水管单位管理服务方式,实行以干渠管理为主,向支渠以下延伸服务,水管单位派员参与农民用水者协会,解决干支渠供水服务条块分离和支斗渠用水管理粗放问题。
二是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现行水价制度,实行水费、征工折款和维护管理费“三费”合一的“一价制”水价政策;改革水费收缴管理方式,改由水管单位统一开票到户,农民用水者协会凭票收费到户,农户见票付款的“一费开票到户”和“一票收费到户”制度,切实解决水费组成成分繁多、搭车收费严重和水费分摊不公的问题;三次调整农业水价,由2004年每立方米1.2分调整到2007年的每立方米2.95分,2009年的每立方米3.45分。目前,宁夏引黄自流灌区共组建协会1394家,包括乡级协会和以村或支渠为单位成立的协会,控制灌溉面积600万亩,占全区灌溉面积的80%,管理支斗渠2716条,年节约64亿立方米。逐步形成了以“乡级农民用水者协会+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一把锹淌水”模式为主的管理体制。
(四)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水权科学分配、用水计量监测和节水工程等三大体系的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我国已开始建立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的管理体系。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2001年确定天津市为全国节水试点城市,水利部2002年确立了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辽宁省大连市等1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2004年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宁夏干旱缺水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颁布实施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7月22日在北京举办“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研讨会”。2005年2月颁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产品取水定额(试行)》,3月,全国人大宁夏代表团提出《将宁夏作为全国第一个省区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议》;6月,国务院将“重点抓好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设”写入《国务院关于做好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2006年3月,《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通过了水利部与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审查,12月颁布《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要》。2008年3月颁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试行)》。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标志着水利事业发展步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一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难题,宁夏水利工作将着力“实施一个战略、构建五大体系、抓好七项重点工作、建设十大项目”,即实施“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和南部开源”的分区治水战略。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截至2011年底,宁夏引扬黄灌区、库井灌区砌护各级渠道1.42万千米,建设畦田200万亩,建设农业节水示范区15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补灌面积33.6万亩,污水处理率达到70.4%,中水回用率达到18%,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5%。2011年底,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圆满结束。
三、宁夏水资源使用效率分析
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无疑会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时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对建设节水型社会意义重大。为此,我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来测算宁夏水资源使用的技术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多个同类型决策单元DMU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以投入产出率最高的决策单元为生产前沿面,可以得出每个决策单元技术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将各决策单元技术效率排队,确定有效的决策单元,并给出其他决策单元非有效的原因和改进方向。
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伊规模效率。处于生产前沿面的DMU的技术效率为1,一般称为有效率;非前沿面的DMU的技术效率小于1,一般称为无效率,说明相对于效率最高的地区相对效率较低。技术有效是指产出相对投入而言已达到最大,规模有效是指投入量既不偏大,也不过小,即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佳状态。
(一)宁夏水资源使用效率与周边地区比较
我们以《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牲畜存栏数(羊单位)、淡水产品量、林业用地面积、湿地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10个指标为产出指标,以总取水量为投入指标,采用模型计算,得出全国31个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宁夏及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效率。
全国水资源使用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有效率的是: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西藏、陕西、青海11个地区,它们与具有技术效率单项有效的黑龙江、广东共同构成了技术效率前沿面,与福建共同构成规模效率前沿面。与效率最高省区相比,新疆的技术效率指标只及前沿面的29.5%,宁夏只到前沿面的45.5%,西北地区的新疆、宁夏、甘肃是全国水资源技术效率最低的省区,宁夏和东南沿海的江苏、上海、广东等地是规模效率最低的地区。西北地区的宁夏、新疆、甘肃的规模报酬递增,说明增加总取水量可以获得更多的国民经济综合产出,对西北地区发展非常重要。
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看出,全国人均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最高的地区是新疆、西藏和宁夏,但宁夏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城乡居民用水量并不高,导致宁夏用水指标较高的是农业灌溉用水,宁夏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已经从1999年的1352立方米降低到2010年的868立方米,节水型农业取得的成绩不可谓不大,但宁夏仍然是位居降雨量丰富的海南、广西之后全国农业亩均用水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宁夏仍然需要继续坚持的重要方向。
宁夏是干旱地区,主要是发展灌溉农业,宁夏川区是个有灌有排的灌区,以取水量来计算而不是以耗水量来计算。所以,实际上高估了宁夏农业耗水定额。年,全国亩均农田实灌用水量平均为立方米,北方六区374立方米,西北诸河714立方米,宁夏为911立方米,在西北是用水定额最高的省区。如果按农业耗水量计算,2007年,宁夏的亩均耗水定额为497立方米,甘肃亩均耗水为449立方米,似乎也略高。
(二)宁夏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历史变化
我们以《宁夏统计年鉴》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人口、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肉类总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工业总产值8项指标为产出指标,以总取水量为投入指标,价值指标经过了按可比价格的计算。
宁夏的水资源技术效率以2003年为分界线,1998~2002年技术效率低于1,均为无效率。2003年,黄委会开始加强流域水资源使用管理,对宁夏农业用水方式影响巨大,宁夏开始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也开始实行了水权转换、水费改革、水务统一等改革,近年来绝大多数年份的技术效率为1,是有效率,说明改革效果比较明显。按取水量和耗水量分别计算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2003年以前技术效率用耗水量计算值高于用取水量计算值,说明2003年以前大灌大排,与目前水资源使用方式不同而已,而实际耗水量计算的技术效率比目前的技术效率低的幅度在以内,差别不是像以取水量计算的那样巨大。
(三)宁夏各地区水资源使用效率比较分析
2004年,宁夏行政区划有重大调整,为了数据可比性,我们以2004年为基期。几年来除了固原市水资源总量有较大幅度减少外,其他地区水资源量均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固原市年降雨量减少,地表水资源增加而地下水资源减少,2008年重复计算量扣除较多。五市中宁夏北部的银川和石嘴山两市取水量和耗水量增加,中南部的吴忠、中卫、固原市取水量和耗水量减少。固原市农业用水量减少42.9%,石嘴山市农业用水量增加10.7%。银川市工业用水量增加27%。城镇生活用水量除银川市增加5.4%,固原略有增加,其他地区均有所减少。近年来是宁夏城市化和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时期,宁夏水资源消耗能够基本保持了总体稳定状态,得力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我们分别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水产品总产量、粮食总产量为产出指标,以农业用水量为投入指标来计算农业技术效率;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总额、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产出指标,以工业取水量为投入指标来计算工业技术效率;以城镇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为产出指标,以城镇生活取水量为投入指标来计算城镇生活用水技术效率;以乡村人口、肉类总产量、牛奶产量、禽蛋产量为产出指标,以农村人畜饮水取水量为投入指标来计算人畜饮水技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