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城与乡:宁夏二元结构变迁研究
48446300000047

第47章 宁夏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报告(2)

四、农民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意见

(一)农民期望能够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最根本是培育新型农民

1.重视强势媒体电视对农民生活的巨大影响。85%的农民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9%的农民看书报,分别有1%的农民从事文体活动和耍纸牌麻将等,1%的农民选择喝酒,3%的农民从事其他活动。目前农村电视机基本普及,看电视是农民的主要生活方式,要多安排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利用电视多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2.农民对子女最大的期望是希望其能够上大学。无论是山区还是川区,70%的农民希望子女能够上大学及获得大学以上学历,山区14%的农民希望孩子外出打工,6%的农民希望子女及早结婚成家;川区16%的农民希望子女能够上中专或职业中学,8%的希望子女外出打工,只有山区4%和川区2%的农民希望子女在家务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农民还是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命运,很少有农民希望子女留在农村生活,山区农民让子女外出打工的意愿比川区农民比例高,山区部分农民觉得子女早点结婚,早“打交代”,自己可以早点放心和卸除负担。

3.乡村文化站应该举办的活动,85%的农民选择实用技术培训,45%的农民选择文艺演出,39%的农民选择报刊阅览,32%的农民选择体育竞赛,19%的农民选择扫盲班,16%的农民选择农民书画展。看来农民更讲求眼前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对于短期内不能提高的文化程度和创造性的书画艺术的追求还不强烈。培育新型农民,除了科学技术培训外,还应该加强文化教育工作。

4.农民觉得农村需要移风易俗的事情主要是:人情风、聚众赌博、超生早育。人情往来本来是一种民间信用形式,但近些年来水涨船高,并掺杂着个别干部借机敛财的行为,超出了农民的意愿和负担能力。由于农村文化活动贫乏,耍纸牌和麻将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娱乐活动,甚至升级为赌博活动。超生、早育在山区还是较为严重,养儿防老的需求还较为旺盛。除此之外,买卖婚姻、山区的迷信、川区的土葬等也较为盛行,树立文明新风是个长期的任务。

(二)农民对村容整治有较为强烈的意愿,但整治方式不应该是强制性的

1.农民对以下整治方式较为同意:一是71%的农民同意对反映村容村貌的基本生活设施进行整治;二是68%的农民同意在国家补贴下接受新型农宅设计方案;三是58%的农民同意重新对村庄进行免费规划;四是38%的农民同意修建农村基层组织与村民活动场所。同意率较低的是:10%同意强制性推广新型农宅设计方案;16%的农民不同意集中居住,就喜欢分散居住;27%的农民同意撤并规模小和分散的自然村,集中建中心村。可见,农民比较同意通过规划和补贴等方式来改善村容村貌,但并不喜欢集中居住,也不太情愿村庄合并。

2.农村重点工程进展情况是:进展较快的是“两通”,即村村通电话和通电视信号,表示已经完成的农民分别占77%和83%。“一池三改”建设刚刚开始,12%的农民建成沼气池,6%的农民已改厨,19%的农民已改圈,14%的农民已改厕。塞上农民新居处于试点阶段,15%的农民表示已经完成,22%的农民完成危房改造。

3.农民认为村内道路也需要硬化。97%的农民认为需要硬化,3%的农民说村内道路不需要硬化。宁夏自然村内部道路一般是土路,下雨后往往泥泞不堪,川区村庄较多连排住宅,适合道路硬化;山区农民居住分散,村内道路硬化可能不合算,成本太高。

4.农民喜欢新型住宅。88%的农民喜欢新型住宅,12%的农民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一是增加了不少费用,二是住惯了平房,三是不利于庭院经济。川区农民平均需要2.76万元、山区农民平均需要2.19万元才能愿意参加塞上新居建设或危房改造,当然部分农民需要补贴5万元,绝大多数农民需要补贴1万元。目前塞上新居一般每户补贴3000元,与农民的预期比还差别较大。

5.农村垃圾处理已经越来越成为突出的问题。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垃圾处理与工业垃圾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而农村垃圾处理仍然没有引起重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倒在房前屋后和焚烧是山区与川区农民均较为常用的方法,除此外山区较多地将垃圾丢弃在田间地头,川区还较多地选择填埋方式。山区44%的农民采用焚烧方式,川区则倾向于门前三包、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采用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

五、农民对管理民主的参与意识

(一)农民对村务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希望政治民主能够确保农民权益

1.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应该通过何种民主方式才能够尊重农民意愿。山区52%的农民、川区46%的农民认为采取全体投票表决以大多数人意见为主。山区28%的农民、川区42%的农民认为由村民代表决定。只有川区14%的农民、山区22%的农民认为必须要所有农民一致同意才行。96%的农民愿意参加“一事一议”,只有4%的农民不愿意参加。

2.60%的农民对现任村干部的工作表现满意。23%的农民不太满意,3%的农民不满意,14%的农民不想说。好村干部的标准是,川区72%的农民、山区52%的农民认为有经济头脑并能够带领村民致富的干部是好干部,山区44%的农民认为懂政策并能为村民办事的干部是好干部。川区74%的农民希望村里的致富能人当村干部,山区50%的农民认为让有文化的村民来当村干部,只有40%的农民希望村里的致富能人当村干部,希望上面下派干部当村干部的比例也高于川区。可见,川区农民比山区农民更倾向于村干部的致富带头能力,而山区农民更希望村干部懂政策、有文化。

村里的权威。川区农村权威从大到小的依次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宗教上层人士、村里最有钱的能人、退休干部或教师、年龄最大的老人、本家族族长。山区农村权威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龄最大的老人、宗教上层人士、本家族族长、村里最有钱的能人、退休干部或教师。可见村干部因为在当地掌握着政治与经济资源,在农村具有较高的权威,其次是宗教上层人士在回族中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村里有钱的能人则在世俗社会中也有一定的权威。

4.农民比较满意的部门是农业局、供电局、畜牧局、民政局、林业局等,最不满意的部门是水利局、税务局、交通局、卫生局、电信局等,不了解的部门是计经局、农工部、宗教局、乡镇企业局等。

5.农民对城镇和城里人的态度。23%的农民选择很羡慕,也想农转非;23%的农民认为无所谓,随遇而安;20%的农民认为农村不错,让我到城里住和工作我都不去;17%的农民认为做农民比下岗职工还好一点;14%的农民觉得城乡差别大,不公平;2%的农民认为城里人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城市的态度比较复杂,选择也比较分散。

注:本章问卷调查由作者设计,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王旭明处长、吴宗信副处长等同志协助进行了调查。

宁夏沿黄城市群基本构想研究——以组团式城市群构建宁夏三个大城市

城市群理论已经被写入中国“十一五”规划之中,发展新城市群是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在不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陈建国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推进以银川为龙头的沿黄城市群建设”的新概念,强调“要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银川市的发展,带动‘沿黄城市群’的发展,以‘沿黄城市群’的发展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沿黄城市群概念的提出,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一问题,更加注重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注重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二是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的统一问题,克服县域经济发展的行政区域限制,更加注重城际经济关系及其一体化。

一、沿黄城市群的内涵与城市群理论的启示

宁夏沿黄城市群是指沿黄河流域和包兰铁路线布局的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石嘴山市4个地级市及其所辖的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宁县、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等城镇所形成的城市群。城市群是经济概念而非行政概念,从范围来说,沿黄城市群不包括吴忠市和中卫市所辖的中部干旱带同心、红寺堡、盐池、海原等城镇。

(一)组团式城市群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兴起的城市郊区化趋势,城市中心区与其临近区域的一体化开始引起学术界重视。1915年英国学者格迪斯(P.Geddes)提出Conurbation概念,揭开了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原gion)问题的研究序幕。1957年法国学者戈特曼(J.Gott.Mann)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理论,认为都市圈是构成大都市带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带是城市圈内城市空间分布呈带状的城市群,在城市带内城乡差别一般很小甚至不存在。加拿大学者布鲁门菲尔德(H.Blu原menfeld)和耶茨(M.Yeates)认为,城市群与都市区的概念除了量的区别外,并无本质差别。中国学者姚士谋提出的城市群(Urban Agglom原erations)概念,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组团式城市群概念更加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产业集群特征。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组合式城市等理论相继出现,是城市不同阶段发展的理论总结。从中心城市的点状分布,到带状或群状的城市之间的一体化,以至强调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组团式城市群,都各有其特征。20世纪下半叶,美国、日本、中国各自的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对美国经济贡献率分别为67%、70%和35%。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开始从城市“点状拉动”转变到城市群“组团式发展”。

(二)同核城市群

能够提供和大城市中心区相似品质生活方式的地区即为同核城市(王云飞等)。大城市由若干同核城市组合而成,这是美国大部分大城市的构成方式。如大城市旧金山是由75万人的旧金山市和其附近的奥克兰市、伯克利市等城市组合而成。洛杉矶是一个由接近100个同核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这些城市紧凑地排列在接近1万平方公里的长方形地块之内。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果存在不少于三个的同核城市,其中任何一个城市至少和其中一个城市距离不超过30~50公里,则被称为同核城市群。德国被称为同核国际城市组成的国家,除了柏林等国际大都市之外,还有100多个在欧洲甚至世界都有影响力的特色城市,这些城市都规模不大,最小的几万人,最多不超过50万人,但其在某一方面却具有国际性影响。同核城市群是城市群的内涵,组团式城市群是城市群的形式,我们以组团式同核城市群这一概念来确定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三)沿黄城市群是比城市带具有更多内涵的概念

宁夏沿黄区域经济究竟是叫沿黄城市群还是沿黄城市(经济)带,是存在分歧的。主张叫沿黄城市带的理由是:宁夏沿黄城市是以交通线和流域线为分布特征,与城市带强调交通走廊的特点相吻合。宁夏沿黄城市带从规模和水平上来说都达不到全国性城市群的要求,表明我们建设的是一个相对水平较低的城市群。城市群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存在一个以上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二是城镇群区域内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三是城市群与外界环境具有持久的、高密度、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联系。

我们主张在城市群和城市带两个概念中使用沿黄城市群概念,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城市带是以通达效应为主导的一维线状分布,城市群是以结构效应为主导的二维面状分布。城市带仅仅强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或通达性,而城市群则强调城市之间产业经济技术联系。城市群可以扩展到组团式城市群概念,是以联动效应为主导的三维的立体分布。组团式城市群更加注重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和群内城市的功能整合,以及垂直分工。建设城市群是国家城市空间发展方针,应保持概念的统一性。虽然宁夏沿黄城市群还缺乏一个特大城市,整体经济规模也较小。但银川市作为特大城市的目标即将实现,经济规模不能限制其作为城市群的合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