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48461500000058

第58章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2)

【附录】

1.虫卵计数法虫卵计数法是测定每克动物粪便中的虫卵数,而以此推断动物体内某种寄生虫的寄生数量,有时尚以使用驱虫药前后虫卵数量的对比,以检查驱虫效果。虫卵计数所得数字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只能对寄生虫的寄生量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影响虫卵计数精确性的因素,首先是虫卵在粪便内的分布不均匀,因此测定少量粪便内的虫卵量以推算全部粪便中的虫卵总量就不准确的,此外,寄生虫的年龄、宿主的免疫状态、粪便的浓稠度、雌虫的数量、驱虫药的服用等很多因素,均影响着排出虫卵的数量和体内虫体数量的比例关系。虽然如此,虫卵计数仍常被用作某种寄生虫感染强度的指标。虫卵计数的结果,常以每克粪便中虫卵数(简称e.P.g)表示,兹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1.1斯陶尔氏法(Stoll’s method):在小玻璃容器(如小三角烧瓶或大试管)上,在容量56ml和60ml处各做一个标记,先取0.4%的NaOH溶液注入容器内到56ml处,再加入被检粪便使液体升到60ml处,而后加入一些玻璃珠,振荡使粪便完全破碎混匀;而后以lml的吸管吸取粪液0.15ml,滴于2~3张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下循序检查,统计其中虫卵总数(注意不可遗漏和重复)。因0.15ml粪液中实际含原粪量是0.15×(4/60)=0.01g,因此所得虫卵总数乘100即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本法适用于大部分蠕虫卵的计数。

1.2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smethod):将虫卵浮集于一个计数室中。计数室由两片载玻片制成。制作时为了使用方便,常将其中一片切去一条,使之较另一片窄一些。在较窄的玻片上刻以1cm见方的刻度两个,而后选取厚1.5mm的玻片切成小条垫于二玻片间,以环氧树脂黏合。

操作方法:取粪便2g,放于乳钵中,先加水10ml,搅匀,再加饱和盐水50ml。混匀后,吸取粪液,注入计数室,置显微镜台上,静置1~2min,而后在镜下计数1cm2刻度中的虫卵总数,求两个刻度室中虫卵数的平均数,乘以200即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本法只适用于可被饱和盐水浮起的各种虫卵。

1.3片形吸虫卵计数法:片形吸虫卵在粪便中量少,比重大,因此要求采用特殊的方法,在牛、羊检查时也有所不同。

1.3.1羊:称取羊粪10g,置于300ml容量的瓶中。加入少量1.6%浓度的NaOH溶液,静置过夜。次日,将粪块搅碎,再加入1.6%的NaOH溶液到300ml刻度处。再摇匀,立即吸取此粪液7.5ml注入离心管内,在离心机内以1000r/min离心2min,倾去上层液体,换加饱和盐水,再次离心后,再倾去上层液体,再换加饱和盐水,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上层液体完全清澈为止。倾去上层液体,将沉渣全部分滴于数张载玻片上,检查全部所制的载玻片,统计其虫卵总数,以总数乘以4,即为每克粪便中的肝片形吸虫虫卵数。

1.3.2牛:粪中肝片形吸虫虫卵计数时,操作步骤基本同上,但用粪量改为30g。加入离心管中的粪液量为5ml,因此最后计得虫卵总数乘以2,即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总数。

1.4虫卵计数的结果:可作为诊断寄生虫病的参考。在马,当线虫卵数量达到每克粪便中含卵500枚时,为轻感染;800~1000枚时为中感染;1500~2000枚时为重感染。在羔羊还应考虑感染线虫的种类,一般每克粪便中含2000~6000虫卵时应认为是重感染;在每克粪便中含虫卵1000枚以上,即认为应给以驱虫。

在牛,每克粪便中含虫卵300~600枚时,即应给以驱虫。对于肝片形吸虫,牛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达到100~200枚、羊达到300~600枚时即应考虑其致病性。

2.测微法各种虫卵和幼虫,常有恒定的大小,测量虫卵或幼虫的大小,可作为确定某一虫卵或幼虫的依据。虫卵和幼虫的测量需用测微器。

测微器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是一个可放于目镜中隔环上的圆形玻片,其上刻有50—100刻度的小尺。使用时,将目镜的上端镜头旋开,将此测微尺放于镜头内隔位上,再将镜头旋好,此时通过此镜头即可在视野内见到清晰的刻度尺。此刻度并不具有绝对的长度意义,而必需通过镜台测微尺计算之。镜台测微尺是一载玻片,其中央封有一标准刻度尺,一般是将lmm均分为100小格,亦即每小格的绝对长度为10um。使用时放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使能清楚地看到镜台测微尺上的刻度,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与目镜测微尺重合,此时即可确定在固定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的条件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表示的长度。其测算方法是: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零点对齐,再寻找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上较远端的另一重合线,算出目镜测微尺的若干格相当于镜台测微尺的若干格,从而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上每格的长度。例如,在用l0倍接目镜、40倍接物镜、镜筒不抽出的情况下,目镜测微尺的44格相当于镜台测微尺的15格(即150um),即可算出目镜测微尺的每格长度为:

150um/44=3.409um

在测量具体虫卵时,可将镜台测微尺移去,只用目镜测微尺量度。如量得某虫卵的长度为24格,则其具体长度应为3.409um×24=81.816um,但应注意,以上算得的目镜测微尺的换算长度只适用于一定的显微镜、一定的目镜、一定的物镜等条件。更换其中任一因素,其换算长度必需重新测算。

第二节血液寄生虫检验技术

当动物患有原虫病或丝虫病时,在动物体末梢的血液中均可检出原虫和丝虫幼虫(微丝蚴)。这些病的诊断依靠血液中原虫和丝虫幼虫的发现。

一、检查方法

用消过毒的针头自动物耳静脉或颈静脉采取血。血液采取后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鲜血压滴检查将采出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之混合,覆以盖玻片,立即放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检查,发现有运动的可疑虫体时,可再换高倍镜检查。冬季室温过低,应先将玻片在酒精灯上或火炉旁略加温,以保持虫体的活力。由于虫体未染色,检查时应使视野中的光线弱些。本法适用于检查伊氏锥虫和丝虫。

2.涂片染色检查采血后,滴于载玻片一端,按常规推成血片并干燥。滴甲醇2~3滴于血膜上,使其固定,而后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染色后用油镜检查。本法适用于各种血液原虫和丝虫。

3.厚血膜检查采血一大滴,在载玻片上稍加涂布,待其自然干燥,使结成一层厚血膜;而后将此玻片反转,血膜面向下,斜浸入一小杯蒸馏水中,待其完全溶血;取出、晾干、再浸入甲醇中固定10min,取出,干后保存待检。如欲检查血中微丝蚴,可以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明矾苏木素染色法;如欲检查血内原虫,则用瑞氏染色法或姬姆萨染色法为佳。

4.虫体浓集法上述方法虽然可以查到血液中的原虫和微丝蚴,但血液中的虫体较少时,则不易查出虫体。为此,常先进行集虫,再行制片检查。其操作过程是:在离心管中加2%的柠檬酸钠生理盐水3~4ml,再加病畜血液6~7ml,混匀后,以500r/min离心5min,使其中大部分红细胞沉降;而后将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虫体的上层血浆用吸管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并补加一些生理盐水,将此管以2500r/min离心10min,可得到沉淀物。取此沉淀物制成抹片,然后染色检查。

5.溶血检查法如血中幼虫很少,可采血于离心管中,加人5%醋酸溶液以溶血。待溶血完成后,离心并吸取沉渣检查。

二、常用染色方法

1.姬姆萨染色法

1.1染色液的配制

1.1.1姬姆萨染色原液:取市售姬姆萨染色粉0.5g,中性纯甘油25.0ml,无水中性甲醇25.0ml,先将姬姆萨染色粉置研钵中,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再加、再磨,直到甘油全部加完为止。将其倒入60~100ml的棕色小口试剂瓶中;在研钵中加少量甲醇以冲洗甘油染液,冲洗液仍倾人上述瓶中,再加、再洗、再倾入,直至25ml甲醇全部用完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而后将瓶置于65℃温箱中24h或室温内3~5d,并不时摇动,此即为原液。

1.1.2缓冲液和缓冲蒸馏水:为了保证染色效果,必须用缓冲蒸馏水来稀释染色原液,且冲洗血片时亦最好用缓冲蒸馏水。

缓冲液的配制。

甲液:磷酸氢二钠(无水)9.5g 蒸馏水1000ml

乙液:磷酸二氢钾(无水)9.07g 蒸馏水1000ml

将甲、乙两液分别保存于塞紧的玻璃瓶中。

缓冲蒸馏水的配制:稀释染液和冲洗血片所用的蒸馏水,以pH7.0~7.2最为适宜,可按下表配制。已加缓冲液的蒸馏水的pH值,可用石蕊试纸测定。每次应用时宜新鲜配制,保存l周以上的不宜使用。

缓冲蒸馏水的配制(单位:ml)

PH值甲液乙液蒸馏水

6.63763900

6.84951900

7.06337900

7.27327900

7.48119900

1.2染色法染色时将原液2.0ml加到缓冲蒸馏水100ml中,即为染液。染液加于血膜上染色30min,后用水洗2~5min,晾干,镜检。

1.3结果

1.3.1锥虫:细胞质呈浅蓝色,大核呈紫红或深红色,小核(包括毛基体和副基体)为小棍形而染成紫色或红色。

1.3.2焦虫:细胞质呈蓝色,核的染色质呈紫红色。

1.3.3微丝蚴:虫体清晰呈紫红色。

1.3.4其他:红细胞呈浅红色,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呈红色,淋巴细胞呈蓝色,各种白细胞的核和嗜碱性白细胞的颗粒呈蓝紫色。

2.瑞氏染色法

2.1染色液的配制以市售的瑞氏染色粉0.2g,置棕色小口试剂瓶中,加入无水中性甲醇lOOml,)加塞,置室温内,每日摇4~5min,1周后可用。如需急用,可将染色粉O.2g,置研钵中,加中性甘油3.Oml,充分研匀,然后以lOOml甲醇分次冲洗研钵,冲洗液均倒入瓶内,摇匀即成。

2.2染色法染色时,血片不必预先固定,可将染液5-8滴直接加到未固定的血膜上,静置2min。(固定),其后加等量蒸馏水于染液上,摇匀,过3~5min(染色)后,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2.3结果基本与姬姆萨染色法相同。

3.苏木素-伊红厚血膜染色法本法适用于微丝蚴的形态鉴别。

3.1染色液的配制

3.1.1苏木素染液。苏木素1.0g,95%酒精6ml,饱和硫酸铵100ml;先将苏木素与酒精混合,然后加饱和硫酸铵于日光下晒或置于温箱中经过两周后,待其成熟,加甘油25ml和甲醇25ml,再经数日(3~5d)后过滤。

3.1.21%伊红水溶液。

3.2染色法检样制成厚血膜,自然干燥;用清水溶去血红蛋白,自然干燥;用纯酒精或甲醇固定20~30min,待干,置苏木素染液内染色10~15min。蒸馏水或清水洗涤1~5min,使血膜呈蓝色,置于1%伊红水溶液中染色0.5~1min,取出,迅速用水洗涤2~5min,待干,镜检。

3.3结果微丝蚴鞘膜呈淡红色,体细胞呈紫色,染色清晰。

4.明矾苏木素快速厚血膜染色法

4.1染色液的配制苏木素1.5g,蒸馏水500ml,碘酸钠25g;先将苏木素溶于蒸馏水中,再加明矾和碘酸钠,待全部溶解后过滤备用。

4.2染色法用清水将厚血膜溶血,待干,用甲醇或无水酒精同定,置于预先经60℃加温的明矾苏木素染液内染色2~4min(染色时间可酌情增减,如着色过深,可移于0.5%~1%盐酸稀释液中脱色数秒钟,然后迅速用流水冲洗)。流水洗涤,待干,镜检。

4.3结果染色后的微丝蚴着色均匀,体柱细胞呈蓝紫色,结构明显,容易作鉴别观察且长期不褪色。

第三节生殖器寄生虫检验技术

一、牛胎毛滴虫检查法

1.病料采集牛胎毛滴虫存在于病母牛的阴道与子宫的分泌物、流产胎儿的羊水、羊膜或其第四胃内容物中,也存在于公牛的包皮鞘内,检查时应采取以上各处的病料寻找虫体。

检查以能见到运动活泼的虫体为准,故在采集病料时必需尽可能地避免污染,以免其他鞭毛虫混入病料造成误诊。采集用的器皿和冲洗液等应加热使接近体温,否则虫体骤然遇冷会失去活动力或死亡。冲洗液应采用以玻璃装置制备的蒸馏水配制的生理盐水,以保证冲洗液中不含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虫体的影响,病料采集后应尽快地进行检查。

由母畜采集病料,是直接取阴道分泌的透明粘液。建议用一根长45cm,直径1.0cm的玻璃管,在距一端的12cm处,弯成150℃角,消毒后备用。使用时将管的“短臂”插人受检畜的阴道,另一端接一橡皮管并抽吸,少量阴道粘液即可吸入管内。取出玻管,两端塞以棉球,带回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