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48461500000059

第59章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3)

收集公牛包皮冲洗液时,应先准备100~150ml加温到30℃~35℃的生理盐水,用针筒将生理盐水注入包皮腔。用手指将包皮口捏紧,用另一只手按摸包皮后部,而后放松手指,将液体收集于广口瓶中待查。

流产胎儿,可取其第四胃内容物、胸水或腹水检查。

2.检查方法

2.1压片检查法:将收集到的病料,立即放于载玻片上,并防止材料干燥。对浓稠的阴道黏液,检查前最好以生理盐水稀释2~3倍,羊水或包皮洗涤物最好先以2000r/min离心5min,而后以沉淀物制片检查。末染色的标本主要检查活动的虫体,在显微镜下可见其长度略大于一般的白细胞,能清楚地见到波动膜,有时尚可见到鞭毛,在虫体内部可见含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有强折光性的核。波动膜的发现,常作为本虫与其他一些非致病性鞭毛虫和纤毛虫在形态上相区别的依据。

2.2涂片染色检查法:以上收集到的标本,也可以固定、染色制成永久性标本,制片办法很多,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

2.2.1苏木素染色法

固定液和染色液:

A.邵氏固定液(Schaudinn’s fixative):

氯化高汞(Mercuric Chloride)饱和水溶液2份

95%洒精1份

使用前在每l00ml氯化高汞—酒精混合液中加冰醋酸5~l0ml。

B.苏木素染液:将苏木素1.0g溶于l0ml纯酒精内,再加蒸馏水200ml,放置21~28天。

C.碘酒:加碘到70%酒精中使呈深琥珀色。

染色法:将涂片浸入40℃的邵氏固定液中3min,再将涂片移人70%酒精中浸泡2min;再移人碘酒精中浸泡10min;移人70%酒精中浸泡1—2h;移入50%酒精中浸泡5min;流水中洗10min;在40℃的20%硫酸铵铁水溶液中浸2min;流水中洗3min。,40℃的苏木素染液中染lmin;流水中洗2min;冷的2%硫酸铵铁水溶液中脱色5~10min;流水中洗10~30min;逐级通过50%、70%、80%、90%、100%的酒精,纯酒精与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和二甲苯,每种液体中各2min;最后滴加一滴加拿大胶,盖上盖玻片封固即成。

2.2.2姬氏染色法:此法简便,步骤如下:取含虫的阴道分泌物制成抹片;不待干,立即用20%福尔马林蒸气固定,约需lh左右(即用培养皿,皿内放些加有20%福尔马林的棉花,用两根玻棒架于棉花上,将涂片抹面向下,置玻棒上);取下玻片,待干后,甲醇固定2min;用姬氏染色法染色;水洗、晾干、检查。

二、马媾疫锥虫检查法

马媾疫锥虫在未梢血液中很少出现,而且数量也很少,因此血液学检查在马媾疫诊断上的用处不大。检查材料主要应采取浮肿部皮肤或丘疹的抽出液,尿道及阴道的粘膜刮取物,特别在粘膜刮取物中最易发现虫体。

1.病料采集采取病料时,浮肿液和皮肤丘疹液用消毒的注射器抽取,为了防止吸入血液发生凝固,于注射器内先吸人适量的2%柠檬酸钠生理盐水。马阴道黏膜刮取物的采取,先用阴道扩张器扩张阴道,再用长柄锐匙在其粘膜有炎症的部位刮取,刮时应稍用力,使刮取物微带血液,则其中容易检到锥虫。采取公马尿道刮取物时,应先将马保定,左手伸人包皮内以食指插入龟头窝中,徐徐用力以牵出阴茎。此时可用消毒的长柄锐匙插入尿道内,刮取病料。也可用灭菌纱布,以生理盐水浸湿,用敷料钳夹持,插入公马尿道或母马阴道,擦洗后,取出纱布,洗人无菌生理盐水中,将盐水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检查。

2.检查方法将采集的病料,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制成压滴标本检查;也可以制成抹片,用姬氏液染色后检查。

第四节组织内寄生虫检验技术

有些原虫可以在动物身体的不同组织内寄生。一般在动物死后剖检时,取一小块组织,以其切面在载玻片上做成抹片、触片,或将小块组织固定后制成组织切片,染色检查。抹片或触片可用瑞氏染色法或姬氏染液染色。

一、泰勒焦虫检查患泰勒焦虫的病畜,常呈现局部的体表淋巴结肿大。采取淋巴结穿刺物,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寻找病原体,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其法是,首先将病畜保定,用右手将肿大的淋巴结稍向上方推移,并用左手固定淋巴结;局部剪毛、消毒,以l0ml注射器和较粗的针头刺入淋巴结,抽取淋巴组织,拔出针头,将针头内容物推挤到载玻片上。涂成抹片,固定,染色(与血片染色法同),镜检,可以找到柯赫氏蓝体。

二、弓浆虫检查家畜患弓浆虫病时,死后可在一些组织中找到包囊体和滋养体。生前诊断可取腹水,检查其中滋养体的存在。收集腹水时,猪只可采取侧卧保定,穿刺部在白线下侧脐的后方(公畜)或前方(母畜)1~2cm处。穿刺时先局部消毒,将皮肤推向一侧,针头以略倾斜的方向向下刺人,深度约2~4cm,针头刺人腹腔后会感到阻力骤减,而后有腹水流出。有时针头被网膜和肠管堵住,可用针芯消除此障碍。取得的腹水可在载玻片中抹片,以瑞氏液或姬氏液染色后检查。

第五节其他器官排泄物和分泌物寄生虫检验技术

一、尿液检查法

寄生于动物泌尿系统的寄生虫主要有猪肾虫(Stephanurus dentatus,主要寄生于猪的肾脏)、肾膨结线虫(Dioctophyme renalis,主要寄生于犬、猫等肉食动物的肾脏)及膀胱毛细线虫(Capillaria plica)等,它们的虫卵可于宿主动物排出的尿液中检出。

1.虫体检查将收集的尿液,以肉眼或放大镜检查有无自然排出于尿中的虫体,对肉食动物的尿液检查时,往往能够检出毛细线虫体。

2.虫卵检查最好采取清晨排出的尿液,收集于烧杯中,沉淀30min后,倾去上层尿液,在杯底衬以黑色背景,肉眼检查即可见杯底粘有白色虫卵颗粒。虫卵粘性大,如欲将其吸出检查比较困难,需用力冲洗方能冲下。检查没粘性的虫卵时,可将尿液用蒸馏水等最稀释,并离心沉淀2~3min,然后倾去上清液,把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镜检。

二、气管和鼻腔分泌物检查法

肺丝虫(猪、牛、羊肺丝虫)的虫卵或幼虫、肺吸虫的虫卵以及寄生于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的恙螨虫体或虫卵和气管交合线虫(Syngamus trachea)的虫卵均可能出现在气管分泌物中,因此通过对气管和鼻腔分泌物的检查能帮助诊断。但一般说来,由于病料采集比较麻烦,所以只有在难以作出鉴别诊断的情况下,或是需要证实在粪便中的虫卵或幼虫确系属于呼吸道的寄生虫时才进行。

其检查方法是:用棉拭子采取气管和鼻腔分泌物,把采得的粘液涂抹于载玻片上镜检。为了采集较多的检查液,可用手小心轻压气管或喉头上部以引起动物咳嗽。

三、禽类气管内容物检查法

禽类交合线虫(Syngamus)和杯口线虫(Cythostonul)病的生前诊断不仅可用漂浮法进行粪便检查,也可借助气管内容物的检查来进行诊断。检查时以一手抓住禽只,用食指和中指握住颈的上部并向上伸长,用另一只手使禽类的颈部皮肤连同其下的气管向前延伸,同时在太阳光前或灯光前,使禽类口腔与检查者两目平行进行检查,这样禽类气管便可显露出来,并在其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通常呈鲜红色的交合线虫和杯口线虫,有时甚至能看到气管中虫体的蠕动。

第六节皮肤寄生虫检验技术

寄生于动物体表或皮肤组织内的寄生虫有体外寄生虫和丝虫类。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寄生在皮肤表面吸血的大型和中型的蜱类、小型的恙螨以及侵入皮肤组织的疥螨和蠕形螨等。

一、螨的检验技术

1.病料的采取疥螨、痒螨等多寄生于动物的体表或皮内,因此应刮取皮屑,以寻找虫体或虫卵。

刮取皮屑的方法是: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先剪毛,然后取凸刃小刀,在酒精灯上消毒,用手握刀,使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此点对检查寄生于皮内的疥螨尤为重要)。在野外工作时,为了避免风将刮下的皮屑吹去,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查方法的不同,在刀上先蘸一些水、煤油或5%NaOH溶液,这样,可使皮屑粘附在刀上。将刮下的皮屑集中于培养皿或试管内,带回供检查。

2.检查方法

2.1肉眼直接检查法: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可将刮下的干燥皮屑放于培养皿内或黑纸上在日光下暴晒,或用热水或炉火等对皿底或黑纸底面给以40℃~50℃的加温,经30~40min后,移去皮屑,用肉眼观察(如在培养皿中,在观察时则应在皿下衬以黑色背景),可见白色的虫体在黑色背景上移动。此法适用于体形较大螨(如痒螨)的检查。

2.2显微镜直接检查法:将刮下的皮屑,放于载玻片上,滴加煤油,覆以另一张载玻片。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分开载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煤油有透明皮屑的作用,使其中虫体易被发现,但虫体在煤油中容易死亡。如欲观察活螨,可用10%Na0H溶液、液体石蜡或50%甘油水溶液滴于病料上,在这些溶液中,虫体短期内不会死亡,可观察到其活动。

2.3虫体浓集法:为了在较多的病料中,检出其较少的虫体,提高检出率,可采用浓集法。此法是:先取较多的病料,置于试管中,加入10%NaOH溶液浸泡过夜(如急待检查可在洒精灯上煮数分钟),使皮屑溶解,虫体自皮屑中分离出来,而后待其自然沉淀或以2000r/min离心5min,虫体即沉于管底,弃去上层液,吸取沉渣检查或向沉渣中加入60%硫代硫酸钠溶液,直立待虫体上浮,再取表面液体检查。

2.4温水检查法:将病料浸入40℃~45℃的温水里,置恒温箱内,1~2h后,将其倾入表面玻璃上,解剖镜下检查。活螨将在温热的作用下,由皮屑内爬出,集结成团,沉于水底部。

2.5培养皿内加温法:将刮取到的干的病料,放于培养皿内,加盖。将培养皿放于盛有40℃~45℃温水的杯上,经10-15min后,将皿翻转,则虫体与少量皮屑粘附于皿底,大量皮屑则落于皿盖上。取皿底检查;皿盖可继续放在温水杯上,15min后仍可能有虫体粘附于皿盖底部,并可以反复操作。本法可在镜下收集到与皮屑分离的虫体,供制作玻片标本用。

如欲判断收集到的虫体是否存活(特别是在药物治疗后判断疗效),可采用上述的1、4、5方法,看它们是否活动,也可以将收集到的虫体用油浸镜观察,活的虫体可见其内部淋巴包含物的流动。

二、蠕形螨检验技术

蠕形螨寄生于猪、羊、猫、犬、马、兔等动物的毛囊内,故一般称为“毛囊虫”。检查时先在动物四肢的外侧面和腹部两侧、背部、眼眶四周、颊部、鼻部的皮肤上按摸检查有无砂粒至黄豆大的丘疹或肿瘤。用小刀切开皮肤上的丘疹或肿瘤,挤压,即可看到有脓形分泌物或淡黄色干酪样的团块。将上述排出物挑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1~2滴,均匀涂成薄片,覆盖玻片,置低倍镜下检查,可以发现成虫、若虫、幼虫和虫卵。

如果是落屑型者,可将刀背刮取的患部皮屑,浸于10%NaOH液内加温2h,然后移于显微镜下,暗视野检查,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三、蜱和吸血昆虫检验技术

大型和小型的蜱和蚤、虱等在动物的口、眼、耳周、腋窝、鼠蹊、乳房和趾间等部位寄生较多。采集时手持镊子或解剖针轻轻拨开上述部位的毛仔细进行检查,采到虫体后装入有塞试管中或浸泡于70%酒精中。需要注意的是:当将蜱从体表分离时切勿用力过重,否则易使其口器(亦称伪头部)脱落。故应尽量贴近皮肤,用指尖将虫体夹住,轻轻地拉下,或先在假头部滴1~2滴氯仿,待其麻醉后再轻轻揪下。

四、丝虫类检验技术

用有齿镊子挟起皮肤,用外科手术刀切取黄豆大小的皮肤并装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皮肤片以浸没在水下为度。移入37℃恒箱温中放置2h后,在显微镜下检查逸出在生理盐水中的盘尾属(Onchocerca)和Stephanofilarin属等丝虫成虫和微丝蚴。

第七节动物接种检验技术

有些原生动物在病畜体内用显微镜检查法不易查到,为了确诊常采用动物接种试验。接种用的病料、被接种的动物种类和接种的途径均依病的种类不同而异,现分述如下:

一、伊氏锥虫病

实验动物可用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兔或人。其中尤以小白鼠最适用。接种材料可用病畜的血液(可加柠檬酸钠以抗凝),血液采取后应在2—4h内接种完毕。接种量0.5~1.0ml,可接种于腹腔或皮下。接种后的动物应隔离并经常检查.当病料中含虫较多时,小白鼠在接种后1~3d即可在其外周血液中查到锥虫,故在接种后的第3d起即应隔日检查1次。当病料内含虫量少时,发病时间可能延长,因此接种后至少观察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