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仅为5%左右。偶发癌的病理分期为A期或T1期,可再细分为A1(T1a)、A2(T1b)期。主要是依据前列腺癌的体积来划分的。
(3)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前列腺隐匿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一定是D(T4)期。
(4)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直肠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和病理学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前列腺临床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为B(T2)、D(T4)期。
8.前列腺癌临床ABCD分期法
临床分期是以临床现有检查结果为依据,对癌发展的程度进行判断,以决定疾病的初始治疗方案,并可判断预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目前有四种不同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系统在临床上应用。
病理分期是以临床分期为基础,只在分期前加P即可。四种分期系统为美国采用的Whitmore(AB-CD)系统、在欧洲由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制订推荐的TNM系统分期法、OSCC系统和超声分期系统。在这四种中又以前两种应用最多,在我国这两个系统方法都在应用。这里先向大家介绍1986年推出的A、B、C、D分期系统方法。
(1)A期(Ⅰ期)疾病:A期病灶完全局限于前列腺内,无局部或远处播散,临床上不易查出。属于前列腺潜伏癌或偶发癌。只能由病理学通过对尸体解剖、前列腺增生摘除标本或活检标本的检查作出诊断。病灶局限且细胞分化良好,生长较为缓慢,肛诊检查不能触及结节,临床无转移病变,此期约占前列腺癌的9%。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表明A期预后一般很好,大多数患者在有生之年不进展到临床癌或隐匿癌。
A1:组织学检查肿瘤≤3个高倍视野。
A2:组织学检查肿瘤>3个高倍视野。
(2)B期(Ⅱ期)疾病:病变B期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多为在直肠指诊时发现的前列腺的单个结节,没有远处转移的征象。必须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确诊。B期为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较短暂的时期,故临床发现病例较少,约占前列腺癌的11%。
B1:单个、孤立的结节局限于前列腺的一叶之内(或肿瘤直径≤
1.5cm)。
B2:多个肿瘤结节,侵犯前列腺的范围大于一叶(或肿瘤直径>1.5cm)。
(3)C期(Ⅲ期)疾病:病变超出前列腺包膜,侵及精囊等邻近组织器官,但无远处转移证据。C期前列腺癌不治疗则约有609例患者5年内病情加重,10年内有一半发生转移,75%死于前列腺癌。此期约占前列腺癌的44%。
C1:肿瘤突破前列腺被膜但没侵犯精囊。
C2:肿瘤侵犯精囊或盆壁。
(4)D期(Ⅳ期)疾病:病变超出前列腺,并有区域淋巴结、远处淋巴结或远处脏器的转移灶,D期病人预后较差,大多数在诊断后3年内死于远处癌转移灶。此期约占36%。
D1:肿瘤侵犯主动脉分支以下的盆腔淋巴结。
D2:肿瘤侵犯主动脉分支以上的淋巴结和(或)有远处脏器的转移。
明确了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判断预后及拟定治疗方案。对于A、B期患者,由于病变基本局限在前列腺内,可以争取尽早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C、D期已经有前列腺外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只能做前列腺的姑息性切除,再配合内分泌疗法及放化疗治疗。
9.前列腺癌的病理TNM分期法
上一专题已介绍了ABCD分期方法,这里向大家介绍1992年新推出的TNM系统分期方法,这种方法较为详细,且为国际抗癌协会推荐使用,故介绍如下。
(1)T指原发肿瘤的有无
PTx:无法估测原发肿瘤。
P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PT1:临床检查没发现肿瘤而病理检查有癌。
PT1a:在切除的前列腺组织中发现有癌,癌的体积≤切除组织的5%。
PT1b:在切除的前列腺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癌,癌的体积大于切除组织的5%。
PT1c: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有癌。
PT2: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
PT2a:肿瘤侵犯前列腺一叶的1/2或更少。
PT2b:肿瘤侵犯前列腺一叶的1/2以上,但小于两叶。
PT2c:肿瘤侵犯前列腺的两叶。
PT3:肿瘤经过前列腺的被膜向外延伸。
PT3a:单侧被膜外延伸。
PT3b:双侧被膜外延伸。
PT3c:肿瘤侵犯精囊。
PT4:肿瘤侵犯除精囊外的邻近组织并与之固定。
PT4a:肿瘤侵犯膀胱颈和(或)外括约肌和(或)直肠。
PT4b:肿瘤侵犯肛提肌和(或)与盆壁固定。
(2)N是指有无淋巴结转移
Nx:无法估测淋巴结转移。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一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最大直径≤2cm。
N2:有一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在2~5cm,或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均<5cm。
N3:有一个淋巴结转移,其最大直径>5cm。
(3)M指有无远处转移
Mx:不能估测是否有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有远处转移但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M1b:有骨转移。
M1c:其他部位转移。
以上两个分期系统各有利弊,ABCD分期系统比较简单易于掌握,但相对分得较粗糙;TNM分期系统复杂,区分较详细。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广泛应用,D1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已变得简单易行得多,通过超声、CT和磁共振的A、B期或C期前列腺癌实际上已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腹腔镜淋巴结活检证实为D1期或D2期前列腺癌。
10.早发现早预防前列腺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国人饮食取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医学上对前列腺癌的逐渐认识,检查方法的完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日益提高。但由于发现时多数患者已经是末期,治疗就有一定难度,因而早发现、早治疗就十分重要。
前列腺癌在男性十大死因中排行第九,随着年龄的增加,罹患的概率也越高,患病后诊断及治疗的方式,往往是患者最关心的话题。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人的疾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癌早期并没有症状,所以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在被诊断出来时,都已是晚期,造成遗憾。
专家提醒,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前列腺癌,就必须靠民众定期的做健康检查,50岁以上的男性,应谨记“3分钟护一生”的观念,定期做肛门指诊和血清前列腺特定抗原(PSA)的检测,早期检出前列腺癌患者,并经过手术等方法治疗,5年存活率达到70%。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治疗可能造成的阳萎而延误了就医的时机。此外,曾经罹患前列腺癌,已治疗痊愈的人,每隔6~12个月,须再回医院观察、追踪复查,以免复发。
预防方法:
(1)少吃高油脂的肉类等食物,避免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保持理想的体重,因肥胖和胆固醇过高是危险因子。一般认为中国人及日本人前列腺癌发病率远低于欧美人,原因是食物中脂肪含量比较低,红色肉类少。
(2)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适量饮用含维生素D的牛奶和奶制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A(如吃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可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生。
(3)多吃多纤维的黄、绿叶蔬菜、豆浆、豆腐等大豆类制品。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谷物、蔬菜、大豆制品、纤维素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欧美人。研究证明,大豆、谷物、蔬菜中含大量植物雌激素,能够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病。
(4)改变生活方式,多饮绿茶,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喜饮绿茶,绿茶中含有黄酮儿茶酸,实验发现其可以使移植到裸鼠的人前列腺癌缩小。避免吸烟及多做日光浴(因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与维生素D吸收有关),美国文献中指出,常做日光浴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较低。
(5)电焊工人、农民等都要减少接触过量的镉的机会,血中硒、锌等浓度也应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6)及时控制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
(7)节制性生活,既不纵欲,又不禁欲,保持均衡、规律;不性乱,预防淋病、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所致的性病。
由于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为先天性遗传和后天环境、生活方式交互影响而成,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定期做健康检查,包括B超检查前列腺及实验室检查血清PSA等,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痊愈率还是很高的。
11.前列腺癌的诊断和主要临床症状
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前列腺后叶,其生长缓慢,呈隐伏经过,所以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常属较晚期。前列腺癌晚期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或伴血尿及尿潴留。
(1)排尿障碍:80%的病人由癌灶引起进行性的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或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血尿病人较少,只占3%。
(2)疼痛:腰部、骶部、臀部、髋部疼痛,骨盆、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疼痛程度剧烈难忍。可能由于癌灶转移至骨骼或侵犯神经,神经受压所致,约31%的病人发生疼痛。
(3)转移症状: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转移很常见。约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髂内、髂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下肢肿胀。血行转移多见于骨骼(如骨盆、骶骨、腰椎、股骨上段等)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转移到内脏(如肺、肝、脑、肾上腺、睾丸等)可引起排便困难(直肠受压)或肾积水、肾感染、少尿、无尿、尿毒症症状(双侧输尿管受压)等。一些患者以转移症状而就医,而无前列腺原发症状。癌细胞也可沿输尿管淋巴组织扩散,引起恶性腹膜后纤维化,少数甚至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的发生可能与PSA蛋白酶活性有关。不少患者以转移症状而就医,而无前列腺原发病灶引起的症状。
(4)阳萎的出现:可能表明癌瘤已突破包膜,侵及阴茎海绵体的盆腔神经丛的分支。如肿瘤侵及射精管可引起血精症及精液量减少。
(5)全身症状:由于疼痛影响了饮食、睡眠和精神,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广泛骨转移),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
12.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腺体周边,远离尿道,故早期患者很少出现症状。症状一旦出现,表示局部已属晚期或已有转移,预后不良。尽管前列腺癌发生率不高,但它的症状酷似前列腺增生,会出现尿频及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程延长、排尿痛以及尿潴留等症状,若经治疗后,病情越发恶化,就要想到前列腺癌的可能,应做下列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从50岁以上的人群常规体格检查中做前列腺癌的筛选检查,主要是靠直肠指检、PSA检测、经直肠B超及穿刺活检等,方法如下:
(1)直肠指检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极为重要,简单易行,阳性率高,其准确率可达50%~70%。病理研究表明,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时,直肠指检的准确率为28%;如肿瘤已浸润包膜,则准确率达70%以上,因此,很多学者主张在前列腺癌高发地区,对中年以上男性定期做直肠指检,将使很多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及根治的机会。
(2)必要时医生可采取经会阴、直肠穿刺,取活体组织检查,其诊断的正确率可达70%~80%。还可经直肠按摩前列腺,收取前列腺液检查,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可由此得到确诊。前列腺癌的诊断,应以活检病理结果为准。但穿刺活检应掌握指征,应采用标准的六点取材法,有怀疑的部位,可加取标本。
(3)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检查
①如直肠指检正常,PSA≤4ng/ml,继续观察。
②如直肠指检正常,PSA4.1~10.0ng/ml,则应做经直肠B超检查。
此类患者经B超查出前列腺癌者仅占5.5%,故没有必要常规做穿刺活检。
③如PSA>10.0ng/ml,不论直肠指检有无异常,立即做经直肠B超和系统活检。
④直肠指检或经直肠B超可疑或阳性,PSA4.1~10.0ng/ml,应做系统活检,以进一步确诊。
13.直肠指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
一般当怀疑患有前列腺癌时都要进行直肠指检。通常当直肠指检发现以下情况时,应怀疑前列腺癌的可能:①包膜粗糙不规则,有粘连及固定的硬结,如已波及精囊,则不论其是否坚硬,均属高度可疑。②前列腺内硬结。
③前列腺内有异常隆起,表面可能光滑或不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