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48479800000005

第5章 天地不仁,持守虚静

“引语”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层的意思,第一层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第二层是老子又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这对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是本章的中心思想。

“原文”

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

圣人不仁③,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④乎?虚而不屈⑤,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⑥,不如守中⑦。

“注解”

①天地不仁:天地无所偏爱。

②刍狗:刍是干草,刍狗在此泛指动、植物。

③圣人不仁:圣人无所偏爱。即意指圣人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

④橐龠:古代用以治炼时鼓风的工具,现称为风箱。其外周为橐;其内鼓风者为龠。

⑤不屈:不竭。

⑥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死亡。“言”,意指声教法令。“多言”,意指政令烦多。“数”通“速”。

⑦守中:持守中虚。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

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深度剖析”

本章也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一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中心思想是对清静无为的好处作了阐述。老子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生动。

首先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老子仍谈论的是“无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有所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

总之,本章的主旨仍是宣传“虚用”,同前两章相连,犹在宣传“无为”,所使用的方法,仍是由天道而人道,由自然而社会。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烦苛,只会加速其败亡,不如保持虚静状态。这里所说的“中”,不是中正之道,而是虚静。儒家讲中正、中庸、不偏不倚,老子讲的这个“中”,还含有“无数”的意思。即用很多强制性的言辞法令来强制人民,很快就会遭到失败,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虚静无为,万物反能够生化不竭。反之,就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多言数穷”,一个“穷”字道出了话多之人的窘迫。话越多,越窘迫。何必自己逼自己,所以,大部分时候多言是不必要的。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

现实社会复杂多变,有时候不开口比开口更有效,所谓知者不尽言,即“沉默是金”,利用沉默的效果,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日常生活中,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能产生诸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有时,“适时沉默”可使你避免自食其言,以及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一个朋友就因为缺乏“适时沉默”而自食其言。朋友的朋友邀请吃午饭,主人做了土豆肉冻,朋友很讨厌这种东西,但是出于礼貌地说:“你做的土豆肉冻真好吃!”主人听后自然很高兴,并牢牢记了这句话。在以后的十五年里,每次到那个朋友家里做客,主人总要用土豆肉冻来招待他。

“适时沉默”还是一种办事的策略。这个策略在一些场合往往不引起人们重视。有时有意的沉默,即使是一小会儿,所取得的效果却令人惊讶。朋友回忆起有一次他到一家商店退一件圣诞节前买的礼物。当时商店里的客人很多,朋友要求退货时,—位忙于应付的店员说他买的东西不能退,并离开她到别的顾客那儿去了。于是朋友把礼物放在收款机旁等着。十分钟后,那位店员回来了,朋友冲店员笑了笑,但没有开口。那位店员在收款机前忙了几分钟后,没说一句话就拿起了朋友的礼物到柜台后面去了,回来时退钱给了朋友。朋友有礼貌的沉默使她办成了她想办的事。如果同店员吵闹,结果会适得其反。

也就是说,“适时沉默”同语言一样具有表达能力,很好地掌握并利用它,就能达到你所希望的结果。

沉默是金,也许并非箴言,却也是风雨人生的凝聚。正如滔滔洪水呼啸奔来时,你惊恐也罢,乞求也罢,它依然不会迟一刻到来,又何必放弃那一份冷静与超然?

沉默是金,只是这种“视死如归”的沉默,不是消沉,不是颓丧,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宿命一样“任人宰割”,那么即使略带忧伤,流着眼泪,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沉默也是一种无声的爱意,一种桀骜的坚毅,一种跳出自己立足点的超然。

《庄子》说,一般的人用嘴说话,有修养的人用肚子说话(指打好腹稿),高人则用脚后跟说话(指晃动身体表达意思)。我们应把身体语言发挥得更好。佛教中有几十种手势,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而一般人只会摆手表示拒绝,挥手表示告别,可见身体语言可挖掘的潜能还很多。

李广是汉初的名将,他有勇有谋,多次参加抵抗匈奴的作战。匈奴兵都畏惧李广的胆识谋略,而士卒都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虽然李广口才笨拙,不爱说话,但却在士兵中和老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在他60多岁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战中,因出师不利而被迫自杀了。当时全军将士,个个痛哭失声,老百姓闻讯,涕泪交流。

很多人也许听说过哑巴卖刀的故事:哑巴由于无法叫卖,只得坐在地上用刀一截截地切铁丝,人们看到他的菜刀如此锋利,便纷纷购买,一抢而光。

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争取公众信任,树立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于是乎,有的企业广告采取地毯式“轰炸”。这固然有效,但有的企业却不“告”而世人皆知。英国的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就是如此。

“案例”

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马克斯是波兰犹太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早逝,马克斯由姐姐抚养大。19岁时,他决定自立自强,于1884年毅然离开家乡,只身闯入英国碰运气。

当他到达英国达里兹城时,已经身无分文,而且语言不通。值得庆幸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犹太人。有个叫杜赫斯特的犹太富商,专做批发百货生意,他觉得马克斯为人忠厚,却因不懂英语,很难找到职业,便主动借给这个青年人5英镑,要他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

由于马克斯不懂英语,售货时不好讨价还价,所有货物清一色售价一便士,并打出招牌“不要问价钱,每件一便士”,以此招揽顾客。由于服务良好,不久就树立了品质优良、价格公道的形象。

两年后,马克斯便将“便士市集”开到约克郡和兰开夏。后来他又联合斯宾塞合股经营,打出“马克斯·斯宾塞”的招牌,在伦敦闹市设立了一家百货店。

不久,斯宾塞和马克斯先后去世。马克斯的后辈们成功地继承了“薄利多销,物美价廉”的传统。

公司并不像大多数零售商那样,从供应商手中购买成品,而是靠自己拥有的百名训练有素的技术员与制造商合作,对商品设计、原料选择,生产工序及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研究,按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商品的优越性。

从事广告业务20多年的广告公司主席米勒认为,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名声确实很响,从广告的角度看是反常现象,因为马·斯公司从不对外广告宣传,但他们的声誉和名望却不告而知,在英国无人不晓。其实,有了优质的商品,有了响亮的牌子,他们当然不需要花冤枉钱去做广告了。

确实如此,倘若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你的商店川流不息,最有效的宣传就是口碑。只有当口碑不能快速传递商品的动态时,才真正需要广告。

法国大哲学家洛士佛科说:“与人谈话,如果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如果让对方说得比自己好,那就可以化敌为友了!”这句话真是说得一针见血!如果对方总是夸自己的长处,并陶醉其中,觉得自己像个伟人,那么你就不妨多谦逊一下,表示卑小无能,这样自然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