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如何安全用药
48487700000003

第3章 科学用药(2)

11.家庭用药不宜求新

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使用,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药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效果、不良反应的检验实践时间不很长,病例亦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重而被淘汰。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又能超过原有同类药物疗效的新药,则为数不多。例如:20世纪70年代,抗结核新药利福平问世后,当时对它的宣传有些几乎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然而,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发现,它的抗结核效果仅与异烟肼相当,而价格则是后者的几十倍。在单独应用利福平时,结核杆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它迅速失效。有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了肝损害等不良反应。

事实证明,一种新药的推出,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患者不可盲目追求。因此,家庭用药中应切记:对症下药,疗效显着就是好药,切忌一味地迷信新药。

第二节用药误区

1.用药欠科学可引发新病

由于缺乏安全合理的用药知识,人们在自我药疗上仍存在着很多误区。很多人患病后常自我诊断,认为是“老毛病”,要么凭经验自行用药,要么模仿他人。

为此,医学专家特别提醒,人体间的个体差异,可导致不同人用药,药理作用不一样。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本人肝肾功能等生理病理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反应也不同,这使得不同的人用同一种药,或同一个人在不同身体状况下用同一种药所产生的疗效都会截然不同。

治感冒引发血尿

刘某患者患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了两盒感冒通,服用药物3天后便出现了血尿症状,整个人虚弱得起不了床。经医院检查发现,是“感冒通”所致的肾脏损害引起了血尿。

感冒通是由双氯芬酸、人工牛黄各15mg,氯苯那敏2.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的双氯芬酸对肾脏具有损害作用。此外,该药还对血小板及血液的凝血机制具有损害作用,造成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的出现急性血小板减少及全身多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医学专家主张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和肾脏功能逐渐减弱的老人不宜服用感冒通。

消炎引发不育症

王患者结婚4年一直未孕,多次检查身体一切正常。最近,她与丈夫一起来医院检查,医师发现其丈夫精子过少。究其原因,原来他患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病情时轻时重,经常服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将其精子大量杀伤、杀死而导致男性不育症。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多种药物都可导致不育症。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使睾丸细胞的有丝分裂频10率减少,精子被杀伤、杀死,存活的精子活力明显减弱。大量使用庆大霉素可使男子精细胞内的DNA浓度降低,致使生精停止。四环素、新生霉素、呋喃类等药物,对性腺有毒害作用。因此,医师和患者不可忽视药源性不育症的发生。

空腹用药致胃出血

王某不幸患类风湿关节炎。医师给她开了一些抗风湿的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不错,于是天天按“老规矩”服药。有一天,她突然发生了胃出血,花费了一大笔医药费,胃被切除了一半,手术以后,体质明显变弱。

这个悲剧的发生是因小王长期采用空腹服药的方式。殊不知,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是胃出血或胃穿孔。专家认为,应当尽量安排在饭后或吃饭的中间服药(某些肠溶片应该在饭前吃),服药后多喝水,以降低药物在胃肠道的浓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同时还可以服用一些保护胃的药物。还需定期就医,让医师了解病情,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才会获得最为有效地治疗。

止痛药致青光眼

一位68岁的老人因胃痛难忍,在家中自行服用了1片阿托品,没想到服后不久,突然出现头胀痛、双眼发胀、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开始,他没把这当回事,直到视力不断下降才引起这位老人的重视。经医师诊断,这是阿托品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

2.男人用药要当心

药物引起性功能障碍的机制很复杂,常见的是影响激素的分泌与代谢。影响性功能的药物约有以下几类:

激素类

(1)雌激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长期服药的患者会出现男性乳房增生、胡须生长减少变慢、性欲减退、射精障碍及精液量减少等明显不良反应。

(2)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此类药一般用来治疗具有抗精子抗体的免疫性不育症,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但当20mg/d时,即可出现性功能障碍。此外,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

(3)睾酮:睾酮曾作为能“返老还童”的性激素而风靡一时,致使一些患者盲目滥用,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是因为,大量的睾酮进入人体抑制了垂体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使内源性睾酮分泌减少,特别是那些心理性阳萎患者本来就不缺少睾酮,用药后反而干扰了正常代谢。

(4)环丙氯地孕酮:环丙氯地孕酮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甾体化合物,在雄激素靶器官中发挥竞争性抑制性作用,用药期间可导致生殖内分泌系统紊乱,1周左右即可见性欲减退、勃起功能减退等症状,久用可致少精不育。

利尿药

利尿药中的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对抗性药物,它能抑制睾酮合成酶的活性,使睾酮合成减少,血中水平下降,它能使20%的男性出现性欲减退。另外,利尿药能使体内钾丢失,血钾浓度下降,使神经肌肉敏感性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可导致阴茎勃起障碍。

降压药

常服降压药会影响男性性功能障碍,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有25%出现阳萎(ED),而不服降压药的健康人中只有7%。此外服降压药者有25%的人出现射精障碍。

镇静药

大剂量地西泮直接对大脑边缘系统产生特异作用,降低或增强性12欲功能。镇静药有松弛肌肉的作用,可致性欲减退和阳萎。

3.孕妇用药要慎重

孕妇在妊娠期用药,是一个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孕妇用药是否正确,除了直接关系到孕妇自身健康外,还会影响腹中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患有某些病症的孕妇用药更须注意。

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孕妇:在治疗时,有些抗病毒药物会有较大的副作用,可致胎儿发生畸形。如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大剂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对胎儿具有毒性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也有很强的致畸形作用,故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在近期内怀孕的妇女。

细菌感染:抗细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和链霉素,不但对孕妇本人可以引起前庭功能障碍(眩晕等)和听力障碍,而且还会使胎儿受到伤害,极易出现先天性聋哑之症;磺胺类药物也不能用于孕妇。

原发性高血压: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利舍平药物如在妊娠期应用可增加胎儿呼吸系统并发症(有些复方降血压药物中含有利舍平);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地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孕妇均应慎用或禁用;另外,一种常用的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药物美托洛尔也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故应禁用。

剧烈咳嗽:孕妇不应经常服用镇咳药物,否则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氨茶碱是治疗哮喘常用的药物,但因可以透过胎盘屏障随乳汁分泌,故孕妇要慎用。

抗风湿药物:最常用的抗风湿药物阿司匹林,在怀孕中的前3个月服用可致畸形胎;吲哚美辛(消炎痛)在怀孕最后3个月服用可致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在生后闭锁),故要禁用;止痛药布洛芬孕妇也须禁用。

镇静安眠药物:孕妇要慎用或禁用安定药;其他作用较强的镇静安眠类药物,孕妇服用时应慎重,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禁用格列本脲、美吡哒、咪达唑仑、诺和龙、二甲双胍这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另外,在服用格列喹酮的过程中,如发现怀孕时应立刻停药。

4.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

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和乙醇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流行。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是没用的。

皮炎、瘙痒症用激素: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长期涂抹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

腹泻使用抗生素:腹泻并非全由感染引起,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腹泻,这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5.用药误区知多少

误区一,隐瞒用药许多患者对医师隐瞒以往的用药情况,这是非常错误的,常言说“病不瞒医”,生病就医时,应该主动告诉医师以前生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现在正在用什么药,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出现过哪些反应;这些有助于医师选择药物,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能全面考虑,扬长避短。

误区二,以补代治混淆“补”与“治”的界限。当今,“补”字的含义既含糊又复杂,各种“健”字号保健品、饮料、滋补剂纷至沓来,加之这些商品广告经常夸大其词地过分渲染,使得某些患者以“补”代药,不是积极问医求药,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

误区三,随意调量。身受病痛折磨的人常常操之过急,误以为增加用药剂量或次数会增强药效。一般说来,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增加,药效亦随之而增强,但这种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是有限的。当血药浓度14随给药次数增多而升至最大效应时,如果再增加药的剂量,不仅疗效不会增加,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任意停药。人们用药常沿用一种错误的“自愈标准”,但有时疾病的成因和发展是很复杂的,所用的药何时停用为好,决不能根据某些局部或全身症状的暂时缓解或消失来判断,而应依据患者临床情况作全面的综合分析,患者要遵医嘱用药。

误区五,随意换药。有些患者用药几天未反映出解除疾苦的疗效,便怀疑所用药物是否有效,急于另寻医师更换药物,或者自购非处方用药,甚至想方设法去寻觅偏方验方;以期于瞬间带来神奇疗效。此类患者应该有客观依据证明原来使用的药物无效或者患者不能耐受,否则患者自己不宜随意更换药物。

上面所谈到的一些问题虽未能反映合理用药的全貌;但却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用药弊端,已经步入这些误区的人们宜及早走出来,否则,用药治病则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6.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由于解热镇痛药中多数是非处方药,可以不经过医师处方而直接从药店买来应用,因此滥用现象比较普遍。

据统计,目前国内解热镇痛药中销售量最大的是解热镇痛片(即APC片,含非那西汀、阿司匹林和咖啡因)。长期服用含非那西汀的制剂,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等,甚至可能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非那西汀还易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缺氧。此外,非那西汀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并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长期服用非那西汀,还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因此,我国宣布淘汰的127种药品中就有非那西汀片,但其复方制剂如APC片并未被淘汰。

其他的解热镇痛药如氨基比林和安乃近同属吡唑酮类药物,对造血系统有不良影响。氨基比林在少数过敏患者中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氨基比林在胃酸条件下,与食物发生作用,可形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亚硝胺,因此不能滥用解热镇痛药。

7.止痛药不宜常服

当一些人患有慢性腰腿痛,关节痛、牙痛和头痛之症时,会经常服用止痛药物,从而对止痛药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这样会给身体带来严重损害,对健康极为不利。

一般止痛药物的主要成分多为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吲哚美辛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并由慢性中毒而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这种病变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如多尿、夜尿等症状,而且往往被认为是老人常见的生理现象,直到出现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时才被发现。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止痛药,除了导致肾功能不全外,还很容易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止痛药会因一时止痛的药效而掩盖了实质的病情,其结果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老人如果因病情需要服用止痛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并定期检查尿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肾脏损害。在药物选择上应尽量避免服用止痛片、复方阿司匹林及氨基比林、非那西汀为主药的止痛药物,而应选用贝诺酯(扑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

8.易引起误诊的药物

临床上,因药物造成误诊的例子很多。患者就诊前或治疗过程中,应用了某些药物,虽然疾病的症状有所好转,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其结果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甚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