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生活智慧全书生活有禁忌
48488200000020

第20章 日常生活的禁忌(8)

(2)忌热水洗脸。在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会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3)忌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4)忌皮肤发痒用手抓。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挠,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5)忌涂纯甘油。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6)忌穿衣过多。如穿衣过多过厚,则由于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增加了散热。这样,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7)忌睡前洗头。冷天用热水洗头后,由于热作用,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扩张,机体内周围辐射的热量增多。同时,由于洗头后头发是湿的,大量水分蒸发要带走很多热量,此时人易患感冒。

(8)忌戴口罩。因为人的鼻黏膜里有许多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就如同装在屋子里的暖气一样,对吸进的冷空气可起到加温作用。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了。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是可以通过耐寒锻炼不断增强的。如果冬天经常戴口罩,反而会使鼻黏膜变得越来越“娇气”,会使人更容易得感冒。

(9)忌不戴帽子。有些人只注重身上穿得十分厚实,但却容易忽视头部的防寒,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非常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明显的。

冬季忌棉被太厚

冬季天气虽冷,但并不是所盖棉被越厚越好。棉被薄了会觉得冷,“冻”得睡不着觉,但盖棉被太厚,也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如果盖太厚的棉被,仰卧时厚重的棉被压迫胸部,会影响呼吸运动,减少肺的呼吸量,使人吸入氧气较少而导致多梦;盖太厚的棉被,被窝热度必然升高,而被窝里太热会使人的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大增加,汗液排泄增多,从而使人烦躁不安,醒后会感到疲劳、困倦、头昏脑涨;夜里盖太厚的棉被,不但使人体散热增加,毛孔大开,而且由于冬季的早晨外界气温较低,起床后很容易因遭受风寒而患感冒。因此,冬季盖被应适当保温即可,忌太厚。

冬季日晒时间忌过长

冬季在阳光下晒段时间不仅可取暖,而且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忌时间过长。因为,日晒时间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冬季冻僵的手忌立即烤火

冬季天气寒冷,双手常会冻僵,如果此时马上烤火,皮肤会立即由白转红,最后发紫。这样就很容易生冻疮,情况严重的还会溃破。所以,冬季冻僵的手忌立即烤火。

手冻僵了,应该首先回到温暖的地方,使手的温度自然地逐渐回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手互相搓擦,加强血液循环。

冬季忌用舌舔唇

冬季气候寒冷,嘴唇容易干燥,因此有人认为嘴唇干裂用舌头舔可以湿润一些。其实,这样做很不好。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舔在嘴唇上,水分蒸发了,淀粉酶却沾在嘴唇上,因而干燥得更厉害,甚至造成嘴唇破裂流血,引起感染化脓。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冬季洗澡忌水温太高

冬季洗澡,一般水温在35~40℃就可以了。水温过高,会使人晕倒,热水能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去脂作用也比冷水强。同时,热水还对大脑有抑制作用。所以,冬季洗澡水温忌太高。

冬季风热、暑湿性感冒忌喝姜糖水

在我国民间,冬季治疗感冒的方法是喝一碗姜糖水。但是,治疗风热、暑湿性感冒却忌喝姜糖水。

风寒性感冒的治疗,可用葱、姜与红糖水配合煎服。因为,生姜、葱白、红糖都是辛温食物,能发汗解表、理肺通气,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治疗风热性感冒则忌用葱、姜和红糖水,因为这类物质可以助长热势,使病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暑湿性感冒同样忌用姜、红糖之类的物质。

冬季低体温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现代医学认为,低体温症指的是体温在35℃以下。药物学专家指出,冬季治疗低体温症的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对患低体温症的老年人来说,某些药物应当禁忌,如冬眠灵、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收缩,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可通过降低患者对环境的反应,干扰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致使体温降低。因此,老年人要少用或忌用这些药物,尤其是在寒冬。

冬季老年人用药忌忘四项原则

(1)忌忘少而小的原则。用药的所谓“少”字,即不宜或忌同时用药太多。治病用药应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非联合应用不可,一般用药为3~4种,不宜或忌超过这个范围。但是,有一些老年患者认为,用药种类越多越好。殊不知,相同类型或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混在一起应用,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不利。所谓“小”是指必须用的药,只要有效剂量即可。并非剂量越大越好,超过一定的剂量(安全量)不但疗效下降,而且不良反应会急剧增加。

(2)忌忘从小递增的原则。冬季老年人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老年人用药的有效剂量是成年人的1/2~1/4。如能在用药前先查肝、肾功能更好,这样用药更加让人放心。

(3)忌忘简单方便的原则。因为老年人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甚至服错药,所以治疗方案应力求简单。如睡前一次,晨起一次,尽量不要间歇服药,各种药物要标记清楚,药瓶要容易打开,家属要帮助老人细心检查、核对药物存量与消耗量是否相符,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4)忌忘避免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应尽量避免使用老年人特别敏感的药物,如用于安眠镇静的巴比妥类、利尿剂中的双氢克尿噻以及链霉素等。

冬季老年慢性病患者忌擅自停药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程较长,恢复也慢,有其用药疗程长、非短期用药所能奏效的特点。因此,在冬季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定期、按时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忌擅自停药。如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常中断用药,很快便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老人冬季生活八忌

(1)忌外出过早。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2)忌日晒过长。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能引起视力减退。

(3)忌洗浴过长。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越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4)忌活动过剧。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若运动后感觉头晕、头疼、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那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要注意减小运动量,甚至暂时停止运动。

(5)忌取暖失度。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保持室温在18~25℃即可。

(6)忌捂头大睡。有些老人冬季喜欢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暖和些,殊不知这样一来被窝内的氧气含量会逐渐减少,而二氧化碳等废气会逐渐增加,使正常的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因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7)忌嗜烟好酒。冬季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边看电视,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而入,寒热错杂,易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8)忌“小疾”不治。冬季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 “小疾”,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冬季老年人忌多穿衣服睡觉

在冬季生活中,有的老年人因天冷怕寒,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殊不知,这样做对健康很不利。

因为在睡眠时,一方面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度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得到很好的休息。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此时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从保健的角度讲,老年人忌多穿衣服睡觉,以保证身体的舒适、健康。

冬补禁忌

(1)忌乱补。一般说来,老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和气血阴阳共虚等多种情况。

(2)忌单纯进补。冬补只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单纯靠进补并不能达到理想境界,还应当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脑力劳动,并注意调理好饮食,方才有益于养生。

(3)忌偏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冬补切忌一味偏补,而应注意兼顾气血阴阳,防止过偏而引发其他疾病。

(5)忌流感进补。冬令发生流感咳嗽时不宜进补,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