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跨公路、铁路桥梁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支架施工同本条第9、10款。
(2)高速公路影响范围封闭防护要有专项方案,封闭防护必须可靠牢固。跨公路、跨在建铁路的桥梁施工中,应设置桥下限高架和防撞设施,高速公路设置减速信号标志。
(3)跨既有公路、铁路、在建铁路、改建和在建公路桥梁,施工期间应设置防护棚架和防护网。改建和在建公路桥开通前,不得通过非施工车辆。
(4)对于跨路时封闭的道路,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隔离栏杆和醒目的标志牌、限速牌,夜间要设置指示灯。对于要在支架中设行车通道的,行车道两旁的支架要59设置防撞设施,两头要有专人指挥交通。通道顶部要设置一层隔离板,侧面挂设安全防护屏,使施工材料、机具不能落到行车道上,以策安全。
14.桥梁水上、高空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空作业、水上作业场所要有人员步行上下的专用通道,通道必须封闭防护。对移动模架、悬浇箱梁、水上作业平台的临边部位,尽量采用永久性防护结构进行封闭。
(2)高空临边作业、提运架梁机械等有可能造成坠落的处所,均应设置防护栏。防护栏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高度为1~1.2m,下杆高度为0.5~0.6m。横杆长度大于2m时,要加设栏杆立柱。钢筋横杆上杆直径不应小于16mm,下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栏杆立柱直径不应小于18mm,采用电焊或镀锌钢丝绑扎固定。钢管横杆及栏杆立柱均采用Φ48mm×(2.75-3.5)mm 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以其他钢材(角钢、槽钢等)做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电焊固定;栏杆立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的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密目安全立网封闭,栏杆根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挡脚板要固定牢固。
(3)操作平台采用直径48~51mm×壁厚3.5mm 的钢管以扣件连接,或采用角钢、槽钢等坚固材料制作,台面满铺5cm厚的木板并绑扎牢固,不得出现翘头板。
(4)水上作业平台必须配备救生衣、救生圈、打捞杆等救生器材。在通航或禁航河道施工时,在河道两侧及施工处设置警示标示信号,水下障碍物处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配备夜间警示灯。
(5)上下立体重叠、交叉作业和通道上方以及可能坠物的处所,应设置能够防止伤害的隔离棚挡。棚挡要坚固可靠、覆盖有效。
(6)施工时间较短的临时工点,外围应设置防护栏,并采用密目安全网防护,木桩或钢管桩为立柱,高度不低于1.5m,立柱间距按4~6m 设置,埋设应牢固可靠,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7)固定作业区防护应采用铁丝网或网栅防护,间隔支柱采用Φ50mm钢管,立柱高不低于1.5m,立柱间隔5~8m设置,埋设牢固,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8)高空、水上等作业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戴好安全帽,穿好救生衣,悬空和攀登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带(安全绳)应挂在牢固60可靠处并高挂低用;跨河施工时,在进入水上施工作业现场入口处设置值班室,实行水上作业人员出入场翻牌制度和危险源动态管理制度。夜间作业和高处、水上、临边等危险环境的零星作业至少安排两人以上,严禁安排单人作业。
8.3.3标示标牌
1.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布置各类标示牌、警示牌;大桥、特大桥、立交区等重点工程施工现场还应设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和平面布置图)等明示标志。
2.桥涵施工现场出入口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
3.机械设备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禁止和警示标志。
4.各种标示牌的式样、尺寸参考附录B中相同类别标示标牌进行设计制作。
8.3.4混凝土外观标示
1.标示原则
(1)桥涵工程预制或现浇混凝土,一律实行外露工程部位外观标示。
(2)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检验实行“合格、不合格、补救处理、复检合格、复检不合格”五级管理,分别为:
①“Y”,代表合格,表示相应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经检验合格。
②“N”,代表不合格,表示相应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经检验不合格。被施工质检或监理检验任一方判定为N级的混凝土工程,直接予以返工拆除处理。
③“C”,代表补救处理,表示相应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经检验需补救处理。被施工质检或监理检验任一方判定为C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单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补救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实施补救处理。
④“CY”,代表复检合格,表示相应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经补救处理复检合格,在C级标示后加注“Y”,表示处理后复检合格。
⑤“CN”,代表复检不合格,表示相应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经补救处理,复检仍不合格。被施工质检或监理检验任一方判定为CN级的混凝土工程,直接予以返工拆除处理。
2.标示部位
(1)立柱、盖梁、中系梁标示于结构内侧立面,立柱标示距地面以上1.0m 处喷漆61标示。
(2)桥梁、涵洞、通道的台身和台帽,均在台身的正立面距地面1.0m 靠边沿线4cm处集中一处喷漆标示。台帽和台身的标示,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竖向整齐排列标示框,每半幅标示一处。
(3)进出水口端墙及侧墙按照行进方向左或右侧正立面,距地面以上1.0m靠沉降缝4cm处喷漆标示,左、右侧进出水口各标示一处。
(4)大体积混凝土按照正立面距地面以上1.0m,沿小里程方向靠施工缝4cm处喷漆标示。以分段为单位,每段标示一处。
(5)后张法、先张法预制梁板和跨径≥8m 非预应力预制板,中梁或中板均于梁板纵向侧立面临近端部处喷漆标示。内外侧的边梁或边板均于内侧立面临近端部处喷漆标示,以免安装梁板后外露,所有梁板每片标示一处。
(6)跨径小于8m非预应力小型预制板于梁板顶面喷漆标示,每片标示一处。
8.3.5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作业人员数量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水、电等临时设施必须合理规划,管路、电力线、通信线等各种管、线、路布置整齐美观。施工临时用电具体要求参见8.5。
8.4隧道工程
8.4.1一般规定
在满足本指南第一章“总则”中1.3节“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工作:
1.隧道开工前应绘制施工场地总体布置图,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
2.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点搭建的临时生活、办公用房采用活动板房或用砖砌的房屋时,必须搭设稳固,室内外地面进行硬化。生产用房、生活及办公用房应分开建设。
3.临时驻地设施应做好场、房内的安全用电和防火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配备消62防器材。
4.隧道施工洞外场地的建设与管理,应参照本指南中预制场地建设管理标准执行。洞口施工场地布设要安全、规则、平整,排水良好。洞口处应设置进洞作业人员动态牌和施工作业告示牌(正在掘进、爆破、出渣等),告示进洞施工人员和作业动态情况。
5.隧道内通风、排水设备、设施完善。施工要严格落实各环节施工工艺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钻孔、爆破、出渣、支护各工序有机衔接、有序进行;电线、通风管、混合料输送管等应整齐设置在隧道两侧;洞内两侧设临时排水沟,临时路面保持平整、不积水、不扬尘。拱部及侧墙渗漏水应及时排、堵。
6.现场布置
施工现场布置应靠近隧道洞口,便道、料场、搅拌站等位置应结合场地、隧道工作量、进口数量综合考虑,洞内水电管路应分开布置。
(1)拌和站
①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隧道施工用混凝土应由拌和站集中供应。
②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可由拌和站集中供应,也可在隧道洞口建设专门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小型拌和站,但须采用具有两仓自动计量的搅拌设备,并配备散装水泥罐,采用散装水泥拌和施工。
(2)弃渣场
①隧道弃渣必须运至确定的弃渣场弃置,不得随意乱弃。
②隧道施工前应详细调查,和建设单位及当地政府配合,选择出渣运输方便、距离短的场所作为弃渣场,场地容量应可容纳隧道弃渣量。
③弃渣场选址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不得堵塞河道、河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不得挤压桥梁墩台及其他建筑物。
④弃渣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当设计要求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对弃渣场的防护进行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复,以确保边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等危害。
8.4.2安全文明施工
1.施工前准备工作
(1)对于长大隧道和地质复杂的隧道(如不良地质隧道、高瓦斯隧道等),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编制、论证、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施工单位应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制订施工全过程监控量测计划,并配备合格的人员及设备。对于长大隧道和地质复杂的隧道,应配备专业人员实施监控量测。
2.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有工(班)长带领。
3.隧道施工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制订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配备报警、救援、逃生等设施和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施工前应组织人员对预案进行演练。
4.炸药库的设置
①炸药库应远离人群集中之地而设,并经公安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距离洞口不小于500m。
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月循环进尺核定炸药库库容量。
③雷管库和炸药库必须分开建造,两者距离不得小于30m,库房四周进行全封闭。
5.隧道施工应制订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配备超前地质预报设备,按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认真实施超前地质预报,以预报成果指导施工。
6.洞内不得存放汽油、煤油等物品。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时,炸药、雷管等易燃易爆物品应随用随进,不得隔夜存放。
7.施工供风、供水、供电
(1)施工供风
①压风站应在洞口旁边选址修建,并宜靠近变电站,应有防水、降温、保温和防雷击设施。
②压风站供风能力须满足隧道正常施工需要,供风管路布置应尽量避免压力损失,保证工作面使用风压不小于0.5MPa;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内燃压风机满足隧道前期施工需要。
③供风管道前端至开挖面距离不应大于20m。
(2)施工供水
①寻找水源,按施工需要的供水压力(水压不小于0.3MPa)合理选址修建高位水池,安装上、下水管路。
②供水水池位置不宜设在隧道的顶都,供水管路铺设宜避开交通繁忙地区和地质不良地段,管路铺设不宜采用高架的形式。
③对于修建高位水池困难的隧道,宜采用变频高压供水装置满足施工需要。
④管道前端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