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48548000000029

第29章 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发展的总体思路(9)

2.成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七大领域

成立七大专项基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科技研发基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生态移民专项基金、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防沙治沙专项基金,对七大领域给予大力支持,联合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地方财政厅等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包括贴息贷款、便捷便利的“绿色通道”、财政补贴等。

3.组建服务于沿黄城市带建设的金融控股集团

要成功进行混业经营,首先应从金融控股集团入手。目前,北京、上海和深圳在金融控股集团方面早已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如北京的中信、上海的太平洋、深圳的招商局等。

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也可以参考成立相类似的金融控股集团,管理上述七大专项基金,做到商业盈利性与地区发展的一致。

(五)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积极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以上措施一方面可加大本地区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因此,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积极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就变得异常必要了。

以人民银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为主的金融监管机构应该与地方政府发改委、金融办、财政厅等机构,加强合作,密切联系,建立定期信息沟通机制,以央行为主要联系人,积极监测各类经济金融数据,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运行。

加强金融机构内控组织体系改革的研究和指导,探索改进和提升内审、稽核和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有效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督促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改进和完善信贷决策和管理机制,加强对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金运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有效防范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加大了检查评估力度,建立了金融业经营管理问责制,金融机构内控能力就能够大幅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亦能不断提升。

四、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按照“十二五”规划,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沿黄城市带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着力发展服务业。

沿黄城市带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发展的两个车轮,带动经济结构的整体升级。

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质上也是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重新组合。因此,金融支持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总体而言,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的金融服务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金融服务力度。聚焦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引导金融资源向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产业领域集中。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金融服务力度。针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及各种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不断改善金融服务的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为各类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力度。

金融机构在支持调整经济结构时,应注意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建立行业、产业及相关产品市场趋势测报系统,时刻把握市场发展态势和国家产业动向及世界产业演变趋势,从战略上调整信贷结构布局。应发挥货币政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加有效信贷资金投入,满足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对货币供应的要求。包括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内需。同时,应把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结合起来。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此外,要把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二)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城市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跑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只有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城市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

沿黄城市带地区也面临同样问题。以宁夏为例,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22个县(市、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018347人,占47.9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83003人,占52.1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214492人,乡村人口减少399535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02个百分点。而根据规划,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410万,城市化率达到70%;到2020年宁夏城市人口达到500万,城市化率达到75%。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宁夏沿黄经济带城市人口将增加200万人,这无疑对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提出了极大挑战。

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成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也可以通过BOT、TOT等模式来实现。TOT模式可以看作是BOT(建设-经营-移交)的改进,BOT模式中引进投资人进行项目建设(即建设-经营-移交中的第一步),用项目建成后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作为投资人获取回报的手段(建设-经营-移交中的第二步),在合约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项目所有人。

(三)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沿黄城市带地区大多属于黄河灌区,农业历史悠久,但农业转型压力很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以外,争取金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政策性信贷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机构应以提供短期贷款为主,即主要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购销提供信贷支持。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发展龙头企业至关重要,而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可以得到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是项长期任务,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需要长久的努力,政府的财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支持,寻求金融支持则是必由之路。

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自治区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积极做好金融支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全面改进和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特别应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服务不足等问题。加大对农业科技、现代农作物种植业、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好春耕备耕、粮食稳产增产、农产品供应以及集体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

认真做好农田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大对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工作作为金融支农的重要抓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创新符合水利项目属性、模式和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提升对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

扎实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深入总结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坚持不懈,务求实效,抓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应重点抓好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反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较成熟创新产品和信贷模式的推广工作。应抓住平罗县被农业部列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机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在风险可控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稳步开展各类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创新,不断扩大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

(四)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生态移民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沿黄城市带尤其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其列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金融机构应巩固和发扬金融支持中南部生态移民的成绩,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作部署,将加大力度支持生态移民作为“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民生金融工程,进一步完善专有政策、专设机构、专项资金等措施,不断探索适宜的金融支持方式,完善移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稳步增加移民地区信贷投放,支持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