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新闻语篇研究
48556900000011

第11章 新闻标题研究(1)

第一节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

1.引言

新闻语篇是“对现实社会的构建”(van Dijk,1998b),向人们提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交际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报纸是当今世界最常用、最受欢迎的交流渠道之一,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报纸新闻通过视觉渠道,以书面语的形式,借助于摄影技术和版面设计,每天传播大量的适时信息。报纸新闻语篇是人们的认知活动和社会性文化实践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记者、编辑们的语篇生成和读者的语篇理解的结果。

报纸新闻语篇有其独特的语类结构(generic structure),Fairclough(1995,2003)将其归纳为“标题+副题+细节段落+收尾段落(headline+lead+‘satellite’ paragraphs+wrap-up)”。Van Dijk(1988c:53)认为,报纸新闻语篇的图示结构(News Schemata)包括描述新闻主题的概要(Summary = Headline+Lead)、主要新闻事件(Episode)、所产生的结果(Consequences)、相关反应(Verbal Reactions)以及报方(记者和/或编辑)的评论(Comment)。新闻语篇最为显着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新闻标题之中(van Dijk,1988b:226)。报纸新闻标题被认为是独特的语篇类型(Reah,1998),有其自身的形式、内容和结构;Bell(1991)将报纸新闻标题界定为新闻语篇的一种次语类(sub-genre),表达了报纸新闻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在新闻语篇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文献中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语法结构(Bell 1984,1991)、阅读理解(Lindemann,1989;van Dijk,1988c)和撰写创作(Bell,1984,1991)等方面。Dor(2003)利用 Sperber &; Wilson(1986)的“关联论”,对报纸新闻标题的交际功能进行了阐释性研究。张健(1990)对报纸新闻标题的文体特征作了描述,程跃慧(2000)对中文报纸新闻标题的形式特征进行了探讨。我们在回顾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描述的基础上,单独增加报纸新闻标题的美学功能,并提出在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进行解析时强调报纸新闻标题各种功能的有机融合。同时,本文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理论(Halliday,1985,1994)和批判性语篇分析的方法(Fairclough,1995,2003),解读报纸新闻标题在报纸新闻语篇中所实现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尤其是在探讨语篇功能时我们把一则报纸新闻报道视为一个宏观信息结构(macro-information/macro-message),并将报纸新闻标题分析为信息结构中的“已知信息(Given)”和主位系统中的“主位(Theme)”的新思路,以多角度和多功能观来解析报纸新闻标题。

2.报纸新闻标题的多重功能

传统文献对报纸新闻标题的阐述是描述性的,可以归纳为“多种形式、多重功能”(Dor,2003)。我们认为,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解读不仅是描述性的,更重要的是解释性的,并且要尤其突出语义、语用和美学功能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完美体现。

2.1语义功能

Van Dijk(1988c)在对新闻语篇的分析框架进行阐述时指出“‘标题+副题’总括新闻语篇并阐明其语义宏观结构(semantic macrostructure)”。这属于“标题即概括”的分析模式,体现了对新闻标题分析的传统的“语义功能观”。宏观结构具有最基本的语义功能。报纸新闻标题是报纸新闻语篇的最高层次,体现整个语篇意义的宏观命题(macropropositions),具有最强的语义关联性(van Dijk,1980:84)。新闻标题的一个中心认知功能是准确地确立这种语义宏观结构。报纸新闻标题概述新闻内容,以高度浓缩的方式包含新闻事件中的what,who,where,how,即报纸新闻标题分析的wh-模式。例如:

例(1)“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has formed a plan of privatization of 13 government companies this year.”(Ha’arets,Jan. 23,1997;Kronrod &; Engel 2001);

例(2)“‘超级拉丹’在伦敦落网。”(“成都晚报”:2004年5月29日,星期六)。

但在通常情况下,who在标题中较容易出现,而what则有一定困难,常以动词形式表达,when 和why多在新闻报道的正文中阐述。这种体现宏观语义功能和具有宏观语义结构的新闻标题所表达的信息,能以宏观命题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即使是在较长时间以后,也会被激活,被读者回忆起来。同时,能在读者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知识、观点和态度。因而,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宏观结构在记者和编辑的新闻制作过程中,以及在读者对新闻语篇的理解、存储、记忆和再现过程中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然而,这种分析新闻标题的“语义功能观”似乎是太“狭隘”了一些(Dor,2003)。首先,报纸新闻标题并非总是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一些标题突出某一细节,另一些标题可能强化某一引语。Bell(1991:188~189)和 Nir(1993:25)将报纸新闻标题区分为突出主要事件的标题和侧重某一细节或次要事件的标题。这样,新闻标题使这些较低层次的信息通过标题化而达到语义升级,因而,van Dijk(1988b)认为,报纸新闻标题是受语义驱动的(semantically biased)。其次,传统的“标题即概括”的语义功能观不能阐释某些大众化小报中新闻标题的功能。Lindemann(1990)指出,小报的新闻标题并非总是概括报道内容,也并非总是电报式的语言;有时,甚至不提供任何信息。第三,“标题即概括”的语义功能观未能顾及新闻标题所特有的语用功能。Bell(1991)认为,作为新闻语篇的一部分,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是吸引读者的注意。Nir(1993)也提出报纸新闻标题不仅吸引住读者,而且还促使读者去阅读整个报道内容。Iarovici和 Amel(1989)明确提出报纸新闻标题具有语义和语用的双重功能。

Dor(2003)在提出上述三大原因,抛弃对报纸新闻标题分析的传统的纯粹语义功能观之后,抛出在“关联论”框架内的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语用双重功能融为一体的分析模式——“关联论”分析模式,以强调报纸新闻标题的交际功能。我们认为,这种“抛弃”有失公允,也不妥帖,丧失了对报纸新闻标题进行考察的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参照点,过于简单化,排除了新闻标题的美学功能,忽略了新闻标题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重要作用,未能做到对报纸新闻标题分析时各种功能的有机统一。

2.2语用功能

上文引述的Bell(1991),Nir(1993),Lindemann(1990)和Dor(2003)都不同程度地表述了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的内容。Iarovici和Amel(1989)提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语用双重功能观”,指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功能涉及新闻标题的所指意义,语用功能涉及新闻语篇的接受者。两种功能同时起作用,语义功能存在于语用功能之中,并通过语用功能得以实现。报纸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是提醒读者关注新闻语篇的内容或实质。新闻标题具有多重言语功能,如敦促、警示和提供信息等。”这充分体现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功能与语用功能的有机结合。

具体地讲,报纸新闻标题除了概述新闻要点的语义功能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字体或辅之以图片等体现视觉功能的视觉手段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令人赏心悦目;同时,还通过语言结构或修辞手法等体现美学功能的方式尽力激发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让读者在浏览标题时能安下心来,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阅读标题下面的新闻故事。例如:

(3)“撞车,脑花落一地。”(“成都晚报”:2004年7月2日,星期五)

在这一标题中,“脑花”一词的歧义,加上标题下面的一幅满地脑花的图片令读者吃惊,并激发起了读者兴趣。在读完报道之后才知道该标题向读者传递的信息是“向火锅店送猪脑花的三轮车被撞”。

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对读者阅读报纸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多数读者会在看报时,先浏览标题,观看醒目的图片,抓住最为突出的信息,再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标题后面的具体的报道内容。即使是在某些情况下,语义上较次要的细节也可能在标题中出现,处于很突出的位置,这样能给读者以不同寻常、出乎预料的感觉,同样也能抓住读者,实现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

报纸新闻标题还通过断言式言语行为(assertion-type speech act)(van Dijk,1988 b:114)等手段来体现其劝说的语用功能。劝说是新闻语篇独特的功能,也是新闻语篇的目的。报纸新闻标题可以通过韵律、节奏等语音/音位手段,排比、对照等句法结构,比较、暗语等修辞格的语义操作等体现新闻标题的修辞美学功能(见下面的叙述)的方法来达到劝说的目的,以影响读者对所报道事件的看法。由此看出,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通过其视觉、美学功能得以实现,体现了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与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

Dor(2003)利用 Sperber &; Wilson(1986)的“关联论”(Relevance Theory),对报纸新闻标题的交际功能进行解释性研究时指出,报纸新闻标题从交际功能上可定义为“最大关联者”(relevance optimizer),即报纸新闻标题的设计是向读者提供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最大关联性;这一交际功能性定义势必强化报纸新闻标题在读者与新闻报道内容之间所起的语篇协调的作用(textual negotiator)。因而,报纸新闻标题向读者展示与新闻报道内容的最大关联性便成了记者、编辑们创作或选择新闻标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选用哪种形式的报纸新闻标题(概括式的、突出细节式的、引语式的等等),其目的就是向读者提供最大关联性。Dor(2003)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了报纸新闻标题的十大特点,作为报纸新闻标题的“关联性策略”(relevance-oriented strategy)。报纸新闻标题通过短小精悍、清楚易懂、无歧义、可读性强等,帮助读者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大的关联性;并通过趣味性和新颖性等使其具有最大的语境效果而获取最大的关联性。“因而,恰当的新闻标题既不是新闻报道内容的语义概括,也不是吸引读者的语用手段,而是在新闻报道内容和读者解读新闻的语境之间提供最大关联性的交际手法”(Dor,2003)。这样,报纸新闻标题便能让读者在每天如洪水般的报纸新闻信息中,节省时间和精力,以最少的认知投入,从中获取最大的信息资源。如前所述,这种抛弃报纸新闻标题的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的“交际功能观”过于简化,忽视了报纸新闻标题的各种功能的有机统一,有失偏颇。而实际上,关联论仍属于语用学范畴,对报纸新闻标题进行关联论框架下的交际功能考察,也仍然属于语用功能的考察。

2.3美学功能

在现代消费文化的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Lury 1996)。不仅消费品的生产与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美学成分,而且,人们也通过消费这一具有美学意义的社会实践来构建个人身份,体现出独特的个性。新闻语篇不仅是商品,而且也是艺术品,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色。人们选择阅读不同的新闻语篇来构筑自己个性化的身份。报纸新闻标题以其独特的形式最能满足人们消费新闻语篇的美的感受。同时,报纸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通过美学功能加以体现并达到两者的高度融合。

报纸新闻标题的美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参阅Reah,1998):

第一,视觉手段。报纸新闻标题具有视觉功能,常通过版面设计(如占用较大的空间、采用粗大的字体或配以丰富的色彩等),有时还辅之以黑白或彩色图片,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并实现其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