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48626800000018

第18章 学术流派

朱秉宜教授在肛门疾病的治疗中,在重视辨证施治的同时,尤专重于清热调血顺气。在大肠疾病的治疗中,朱师也着重于清热利湿。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认为肛肠疾病的治疗,有的可以内治法为主,有的可以外治法为主,有的则必须内外同治。首创了治疗内痔、混合痔、肛裂的以松弛肛管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治疗机理的药物“消痔液”以及“消痔液的局部注射方法”。其学术源流,内科可追溯至清代名医曹沧州,可追溯至清代外科名医高锦庭。

朱秉宜教授的父亲朱竹云在苏州行医,同时亦为画家。朱秉宜在其父的影响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乃立志学医。

进入初中以后,其父在课余授以医学书籍。先以《古文观止》、《易经》、《诗经》、《论语》、《孟子》等教之,再嘱其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经络歌诀》、《濒湖脉诀》、《医学三字经》等入门书籍,然后再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家本草经》等经典着作,几易春秋,奠定了朱老坚实的中医学基础。朱老的中医内科方面的一些诊疗知识和思想亦为其父所授。

朱秉宜的父亲朱竹云(1902-1952),名鼎,师从苏州名医吴子深师医习画,从此亦医亦画,1927年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成立后,受聘为国画科教授,乃专职从事艺术,成为一代名画师,其一生创作甚多,都为当今收藏精品。

朱竹云先生的老师吴子深(1893-1972),生于苏州桃花坞。

原名华源,初字渔邨,后字子深,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吴子深17岁那年曾随舅父曹沧州学习医术和国画,渐渐成了着名的国医兼国画家。曹为清末名医,曾被召入宫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治病。吴子深经过四年的学医,已有小成。

1917年,吴子深23岁,他学医出师,返回苏州,准备挂牌行医。

当他在家休息的一段日子里,他发现家里常常有书画家聚会,观赏作品,切磋书道画艺,于是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受父亲吴砚农影响,拜苏州画师刘临川、周乔年、李醉石为师,亦医亦画。

吴子深富而且仁,1927年斥巨资五万四千银元在苏州“沧浪亭”

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吴子深赴香港定居,凭借精良的医术,在港挂牌行医。1966年经张大千介绍,赴台湾任国立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教授。1972年5月24日,吴子深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九岁。

吴子深的舅父兼老师曹沧州,名元恒,沧州为其号,江苏吴县人。据《(民国)吴县志》等资料记载,曹家世代以医为业。兄弟三人,元恒居长,次弟元福,官至河南巡抚,幼弟元弼,官至内阁中书。元恒于光绪末年被征召至京城为御医。清《清实录》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冬十月癸酉(1908年10月21日)载:“上疾增剧……谕令各省将军、督抚,保荐良医。旋据直隶、两江、湖广、江苏、浙江各督抚,先后保送陈秉钧、曹元恒、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来京诊视。”同时被征召进京的还有陈莲舫先生。

曹氏身为御医,诊务繁忙,远近求诊者,日以百计,生平着作不多,故鲜为人知。《曹沧州医案》刊于1924年,现存稿本及初刊本。《曹沧州医案》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记录了内科疑难杂症,下卷侧重记录了外科部分危症、重症以及沉疴痼疾。全书共涉及43个病种,自中风、伤寒以及内、外科杂证,分门别类,包罗不紊,案句典雅,用药神妙,诚可谓医学之圭臬、临症之指南。曹氏善治时症,论治多效法于叶天士。

曹氏医案除了保持明、清时期的文法体例外,更重要的是继承和保留了汉代张仲景所提及诊“人迎脉、气口脉”的宝贵经验及传统的诊断方法,为较为复杂的病症及其临床辨证、处方、用药提供了综合分析的理论依据,拓宽了诊断沉疴痼疾的方法与思路。同时也是曹氏“上溯仲圣,直造轩岐,洞恒一方,尽见症结。历治内外各症,多着奇验”高超医术的真实写照。

综观曹氏医案,用药灵活多变,选方用药精当,且亦体现了《内经》有诸内必行诸外的论点。外症内治,古来有之,而《曹沧州医案》论精治妙,独具特色。曹沧州的弟子有吴子深、余伯陶、张祖泽、曹惕寅等,其孙曹鸣高先生是江苏省中医院已故名医。

在朱老15岁初中即将毕业时,其父让其拜苏州名医王寿康为师。王寿康先生内外兼修,尤擅外科,其临床经验丰富,医学造诣亦深,治学严谨,教授有方。他要求学生不但要随师侍诊、抄方、试诊,而且还要自己动手配方、熬膏药、摊膏药、搓药捻、收药面、打丹等,注重临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规定,每天晚上读书不少于3小时。拜师后,朱秉宜教授每天清晨背书,白天随师诊病抄方、配方、熬膏、炼丹、上药,并随手将老师的脉案摘记下来,一般病例简录,疑难危重病则详记。遇疑难病或立法处方无把握者,则随时求教于老师,或查阅有关文献,务求诊断明确,立法处方合理有效。诊余之暇,细察认证识病,处方用药有无差错,有无药不对症之处,以及治疗效果如何,细究其中的得与失,如此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晚间读书,多带着白天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览医书。一方面复习以前读过的医书,温故知新,精思冥悟个中三昧;另一方面深入研读东垣、丹溪、景岳、清任等名家医论和一些名家医案,如《名医类案》、《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寓意草》等,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从前人的学术观点和验案中得到启发。经过五年的学验结合,视野遂广,意境渐上,悬壶开业。

王寿康,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寿康对外科疾病,尤其是瘰疬、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着。

据朱老介绍,王寿康的老师为章志芳,而章志芳的师承来自于外科“心得派”代表人物高锦庭。高锦庭,名秉钧,为清太学生。生于乾隆二十年七月(1755),卒于道光七年三月(1827)。

《疡科心得集》(1805年)一书为其主要代表作,书中特别倡导对疮疡的鉴别诊断,指出证相似,而治不同,治相同而症候不同;另外他以温病学说来充实外科学术内容,以上、中、下三部分属风、郁、湿为病的辨证,类似于三焦辨证的论治方法,这些观点对临床辨证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再有他不反对针、刀之法在外科中的应用。因其能集各家之大成,不偏不倚,在临床实践中结合自己心得经验恰当地运用前人的有效方法和方剂。故被后世尊崇为“心得派”代表,也有人称其为“三焦辨证派”代表。

朱秉宜教授数十年来为国内外肛肠界培养了数百名肛肠专业人才,这些人大多已经成为各地的肛肠科学科带头人。作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先后带徒6名。1988年10月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授予荣誉证书,表扬其“三十年来为培养我国中西医结合人才做出贡献”。2007年10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朱秉宜教授医德高尚,先后荣获多项奖励和称号。1987年1月获江苏省卫生厅《优质服务先进工作者》,1987年12月获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8月获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自1997年起,朱秉宜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先后指导了史仁杰、李国年,陈玉根、钱海华,何雯玉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史仁杰,男,1963年生,江苏溧阳人,医学科学博士。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肛肠科副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等教育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南京市第十六届白下区人大代表兼人事代表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135”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997年作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朱秉宜教授。2003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2004年当选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评选的“江苏省优秀青年中医药工作者”,2008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授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称号,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着作三等奖”,2009被遴选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擅长运用中医药手段治疗炎症性大肠病及便秘,中西医结合治疗痔、肛瘘、肛周脓肿等肛管直肠疾病。主编《肛肠病诊疗精要》、《肛肠疾病防治400问》、《远离便秘一身轻》、《解除便秘一身轻》、《术前早知道——痔疮》、《痔疮200问》,参编《中国肛肠病学》、《中国外治疗法》、《大肠肛门修复和重建》、《新世纪汉英中医辞典》、《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等书。作为第一作者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李国年,男,1965年生,江苏建湖人,医学学士。现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198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2003年作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于名老中医朱秉宜教授。对肛肠科常见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大肠肿瘤、肛肠科疑难疾病亦有临床治疗经验,擅长于治疗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脓肿的治疗尤有心得,对于运用中医治疗肛肠病有独到之处,对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慢性疑难性疾病的诊治运用中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陈玉根,男,1966年生,江苏东台人。

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为江苏省中医院人事处处长,江苏省中西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造口联谊会理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项目培养对象。曾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外科进修。

2003年作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继承人,师从朱秉宜教授。擅长顽固性便秘、慢性肠炎、功能性肠病、肛肠肿瘤的中医药治疗,长期从事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常见肛肠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与研究。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中管局课题1项,省“六大人才高峰”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局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钱海华,男,1965年生,江苏张家港人,临床医学博士。198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现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作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继承人师从朱秉宜教授学习。1989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普外科进修1年。主持省级课题2项,国家级十一五课题:《挂线引流加桥形缝合法在肛肠科的应用研究》《龙脑消痔露治疗痔疮肿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代表性论文有《腹套纱布填塞法治疗骶骨出空6例》、《切段内括约肌肌头对减少痔疮术后水肿的观察》、《嵌顿除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何雯玉,女,1965年生,江苏常熟人,医学学士。198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现为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

2003年作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继承人师从朱秉宜教授学习。擅长诊治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常见肛肠疾病和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以及便秘、大肠良恶性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规手术,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疗效好,深受病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