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教程
48644000000046

第46章 沟通(2)

卡梅隆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仅能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而且是组织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管理过程,可以说就是企业的变革过程,在变革过程中必然有误解、冲突和矛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有效的沟通。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消除管理中的各种障碍,实现变革。因此,管理沟通的直接作用就体现在对变革的支持上,而变革与愿景设计者是两个密切相关联的概念。愿景设计者是管理者最主要的角色,愿景设计更是高层管理者承担的核心任务。事实上,企业的高层领导人每天都在利用各种形式(如开会、讲话、信件或工作备忘录)向客体(内部和外部)传递信息和决策。决策的实现过程就是公司的变革过程。每一项变革活动都会涉及三个层面的主体,即利益获得者、利益受损者和既不得利也不受损者,后两者就是阻碍力量或中立阻碍力量。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中立或有利因素,将中立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敞开沟通的渠道可以增加相互的信任,鼓励创新,消除怀疑和不安全感,帮助构建公司和个人的光明未来。”

(2)创新

创新是组织的活力表现,管理沟通是组织创新的重要来源,组织员工对组织有深入的认识,有效的沟通机制能使组织上、中、下层次实现有效沟通,因此使管理者迅速发现问题所在并获得大量的宝贵建议,员工的参与是组织创新的巨大动力,在这方面,知名企业松下的意见制度是一个很成功的做法。管理人员与专家间的良好沟通是创新的另外一个源泉,在沟通过程中,沟通者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共同思考,往往能迸发出新的创意。着名的调查方法“德尔菲法”和团队沟通与决策中的“头脑风暴法”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激励作用

激励是管理永恒的话题,管理沟通是实施有效激励的基本途径,一方面,组织领导运用领导艺术采取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本前提是领导者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而这就需要沟通来实现。另一方面,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是社会人、文化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有更高的精神上的需求。实施有效沟通的组织,使员工能自由地与领导交谈,谈论自己的看法、建议,能极大地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表明,沟通的开放性与组织绩效、工作满意感、角色明确和信息量呈正相关,即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越开放,员工的工作满意感越高,组织的绩效也越好。研究也显示,约有80%的管理人员认为沟通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他们工作困难的原因。

(4)交流

管理沟通既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间的情感互访。管理沟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交流信息。组织的各个部门都必须及时地将有关的业务信息传递到相应的部门,同时也会接收到相应的信息,如果信息中断,后果不堪设想。沟通是技术性的,但比技术更有意义的是因此而建立起来的那种关系: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使人能彼此坦率地讨论个人情感和个人问题的信心和信任。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个层次。其中,社交需要处于第三层,是5种需要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发展和满足后的结果,也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前提。组织员工间的交流有助于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如通用公司负责亚太地区市场的副总裁杨雪兰女士认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三个关键要素是该个体的能力、个性和舒心(3C:Capability,Character,Comfort),认为交流和沟通,无论从商还是从政,最终归结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感觉舒心是最好的状态。你不要指望别人或埋怨别人,而要从自身找原因。

(5)联系与协调

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关系的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目标的实现、资源的调配、变革的有效进行均离不开对各种关系的协调。管理沟通的联系协调作用使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在组织外部环境中,任何组织都要与政府管理部门、顾客、供应商等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组织必须与之充分沟通,了解其需要,然后才能采取措施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在组织的内部环境中,管理沟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全部管理对象的各方面信息,才能协调各个系统,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1992年被《工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美制造业10强的企业都认为,他们的获胜法宝是“以人为本,重视沟通,目标一致”。

这充分说明了有效的沟通是个人和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9.1.3沟通的类型

国内研究沟通的学者王磊等人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沟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沟通参与者类型的不同分类

沟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机-机沟通、人-机沟通和人-人沟通。

(1)机-机沟通

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沟通。如通信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电话、电传、电视、电子邮件等;在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过程中,不同机器设备的信息对接感应等。它属于科学技术领域所研究的问题,是一种单纯的信息交流。

(2)人-机沟通

即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这广泛存在于人对物资设备的高效运用过程中,如确定车间现场管理中设备的摆放位置、与操作人员的距离远近、劳动效率及安全性,家用电器及轿车的人性化功能设计等。它属于工程心理学与科学技术领域所研究的问题,也是一种单纯的信息交流。沟通过程中,沟通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沟通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

如果沟通的主体是机,如在流水线生产方式下,由机器向生产工人发指令,生产工人按照指令去组织生产,人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当然,这里不考虑机器指令最终仍是由人设计这样一个前提),这样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过程。同样,如果沟通的客体是机器,主体是人,那么,机器只要按照人的指令去实现操作程序。尽管人处于主动地位,但机器不能及时给人以反馈,沟通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机器的功能是被动地接受人所发出的信息。这两类沟通——人-机沟通和机-人沟通——由于其单向性、无及时反馈性等特点,所以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沟通。

(3)人-人沟通

即人与人之间和以人为主体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当沟通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时,沟通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管理沟通就属于人-人沟通形式。在管理沟通中,由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差异性,使得管理沟通的整个过程要比人-机沟通、机-人沟通复杂得多。由于其沟通参与者双方都是人,因而它既包括了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又包括人与人之间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属于一种综合性沟通。由于沟通双方在生理、心理(包括情感、思想、观点和态度等)、社会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错综复杂,为实现成功的沟通,必须深入、细致、有针对性地分析沟通的主体和客体,才能选择沟通的信息内容和安排、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其复杂性使它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人-人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自我沟通(Self-Communication)。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沟通,包括思想、思维、情感、观点、价值观等。自我沟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活动,因而沟通者是唯一的,即沟通主体与沟通对象都是自己,而大脑是渠道,自己发出信息,又接收信息并作出反馈。如公司这个新的任命我能接受吗?接受了对我有什么帮助?不接受老总会对我有何看法?思想斗争的最后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接受任命或不接受任命。在自我沟通中,并没有与别人交流,但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却决定了其选择。在沟通中,自我沟通是基础。

②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通常发生在非正式场合中,几乎利用了沟通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如同事之间的交流,每个人既是沟通主体又是沟通对象,都把自己的背景和经验甚至是观念融入到谈话中。而且,由于人际沟通是“一对一”的沟通(两个或几个人之间的沟通),因而反馈速度最快、机会也最多。

因为,双方有许多机会来检验信息是否被正确理解,情感色彩也是最浓厚的。它是群体沟通、组织沟通乃至管理沟通的基础。

③小组沟通(Group Communication)。是发生在少数人之间的、因需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沟通。如班组会议、座谈会、讨论会等,每一沟通小组均由一定数量的沟通主体与沟通对象(发送者-接收者)所组成,因而其沟通过程要比人际沟通更为复杂。多个主体发送信息,内部噪声就可能会增加,造成迷惑的机会就更多,而且小组沟通是基于特定的目的形成的,所以沟通中信息的结构性安排很重要。但小组沟通与人际沟通一样,由于是面对面的沟通,获得信息反馈的机会也很多;与人际沟通不同的是,小组沟通通常是在一个较为正式的环境中。

④公共场合沟通(Public Communication)。是沟通主体向众多沟通对象发送某些信息的沟通。如演讲,由于面对的是众多的听众(沟通对象),因而其沟通媒介运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高于人际沟通和小组沟通,如表情要更丰富,语言要更具感染力和鼓动性,辅助视觉媒介、投影仪、图标、数据等会更多,原因在于公共场合的沟通需要传递的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信息。此外,其受到公共场合环境的限制,语言反馈的机会很少(听众不能随便发问),但非语言反馈表现充分。如果他赞同或欣赏演说者及其观点,掌声就会响起;否则,中途开溜、看手表、说话等转移注意力的情况就会产生。一般情况下,公共场合的沟通都是在正规环境中进行的。

⑤跨文化沟通(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或因偶尔相遇而产生的沟通。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如何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如何消除沟通中的文化障碍,是跨文化沟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跨文化的沟通在媒介和渠道上与人际沟通方式是一致的,但非语言的沟通在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却是有区别的。如日本人送一个“乌龟”表示祝你长寿,而中国人却认为这是对人的侮辱。

将各种沟通类型在沟通媒介选择、沟通对象、信息及其结构、反馈机会与环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会更加有助于我们对沟通的理解。

2.根据沟通时信息涉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程度深浅分类

沟通可以分为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两种。

(1)浅层沟通

指在管理工作中必要的行为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如管理者将工作安排传达给部属,部属将工作建议告诉主管等。企业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都属于浅层沟通。浅层沟通的特点是:

是企业内部传递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缺乏浅层沟通,管理工作势必遇到很大的障碍;其内容一般仅限于管理工作表面上的必要部分和基本部分。如仅依靠浅层沟通,管理者无法探知部属的情感态度等。浅层沟通一般较容易进行,因为它本身已经成为员工工作的一部分内容。

(2)深层沟通

指管理者和部属为了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在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较深入地相互交流。有价值的随便聊天或者交心谈心都属于深层沟通。深层沟通的主要作用是使管理者对下属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便于依据适应性原则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深层沟通的特点是:不属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但它有助于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好本部门或本企业的员工;一般不在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内进行,通常在两人之间进行。深层沟通与浅层沟通相比,更难于进行,这是因为深层沟通必然要占用沟通者和接收者双方的大量时间,也要求相互投入大量情感,深层沟通的效果严重地影响着沟通过程本身。

3.根据沟通所经过的途径存在的差异分类

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

指组织中依据规章制度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例如,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等。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正式沟通又可细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外向沟通等几种形式。优点是沟通效果好,有较强的约束力;缺点是沟通速度慢。

(2)非正式沟通

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非正式沟通和正式沟通不同,它的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等各方面,都是未经计划和难以辨别的。其沟通途径是通过组织成员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单位、部门及级别层次等。其优点是沟通方便,沟通速度快且能提供一些正式沟通中难以获得的信息;缺点是容易失真。

4.根据信息载体的异同分类

沟通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