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48734400000026

第26章 净虑:痛苦源于追求错的东西(2)

白云守端回答:“我的师傅是因为有一天跌了一跤才开悟的。悟道以后,他说了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方会禅师听完以后,故意发出嘲弄的笑声,径直而去,留下白云守端愣在当场,心想:“难道我说错了吗?为什么老师嘲笑我呢?”

白云守端始终放不下方会禅师的笑声,几日来,饭也无心吃,睡梦中也经常会无端惊醒。他实在忍受不了,就前往请求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意味深长地说:“你看过庙前那些表演猴子把戏的小丑吗?小丑使出浑身解数,只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我那天对你一笑,你不但不喜欢,反而不思茶饭,梦寐难安。像你对外境这么认真的人,连一个表演猴子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参透无心无相的禅呢?”

随随便便的一个微笑,都能成为忧愁的理由,我们岂不是要被堆积如山的烦忧所压垮?

歌手朴树写了一首歌叫《傻子才悲伤》:“咖啡真苦\蜜糖好甜\我从来不拒绝\所有滋味\hey总有残缺\我还是觉得完美\或许短暂\或许苦堪\生活本该这样\喜怒无常。”坦然接受生活的悲喜苦乐,只要生活中时刻充满阳光,又怎会有阴霾肆虐的机会呢?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好。有个小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天傍晚,一位学僧在寺庙的树下静坐,突然闻到柔和的晚风里夹杂着一阵一阵的花香。这些花香使学僧非常感动,从黄昏静坐到深夜舍不得离开。

寺庙隔壁就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为什么平时闻不到花香呢?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嗅不以花香。然而在这个黄昏,学僧的心情特别宁静,又恰逢花朵竞相绽放的春天,还有柔柔的春风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学僧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在这无边的宁静中,学僧的心随花香飘动起来,他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草木都是开花的时候才会香,有没有不开花就会香的草木呢?花朵送香都限制在一个短暂的因缘内,有没有四季芬芳不败的花朵呢?花朵的妙香飘得再远也有一个范围,有没有能弥漫世界的香气呢?所有的花香都是顺风飘送,有没有在逆风中也能飘送的香呢?……

学僧沉溺于这些问题中,接下来的几天都无法静心。

有一天,学僧又坐在花香中出神,方丈走过他静坐的地方,就问他:“你的心绪波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学僧就以自己苦思而难解的问题请教方丈。

方丈开示说:“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没有智慧之花,也会有芳香。有禅定的心,就不必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有智慧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学僧听了,垂手肃立,感动不已。

方丈和蔼地说:“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我们活在世上,每一刻都有无限可能,每一刻都有无限美好。只要心中春风荡漾,人生的哪一刻不是春意盎然?只要在心田栽下美丽的花朵,人生的哪一天不在最美好的花季?烦恼、忧愁都是落于镜上的微尘,轻轻拂拭,心境便可光洁如新。

律航法师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说得多么形象,人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永不停息,愁工作、愁财富、愁子女,甚至有时候顾影自怜……每天都在不安和烦恼中度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了。不要为心灵装满无用的烦恼,尝试在心田种满美好的香花。当娇美的花朵填满我们的心,烦恼自然就被驱逐出境了。

盏茶铭心

不要太在乎生活里的是是非非,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心,但不为欢喜所动,要知道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而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弘一法师禅语:人间毁誉,耳畔清风

忍字头上一把刀,受欺负难忍,受谩骂难忍,受侮辱难忍,不过最难忍的,当数误解。明明一个好人,却被人误解为居心不良,这种伤害是刻在心上的,刀刀见血,疼痛不堪。

世人最多承受几句谩骂就到了隐忍的极限,高僧大德却能忍人所不能忍,让我们看到何谓人性的坚韧。

月船禅师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禅师,而且是一位绘画高手。他的画气势磅礴,贵得出奇,并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先收钱再作画。

有一天,一位女子请月船禅师作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女子回答:“你要多少就付多少,但要在我家当众作画。”

月船禅师答应一同前往,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请宾客。月船禅师当众作画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子却对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道要钱,画得虽好,其中却透着金钱的污秽,这种画是不值得挂在客厅里的,它只能用来装饰我的一条裙子。”说着便将自己的一条裙子脱下,当众要月船禅师在上面作画。

月船禅师仍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出多少钱?”女子答道:“随便你要。”月船禅师又要了一个高价,然后平心静气地在那女子裙子上作起画来,作完之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开。

别人听说此事非常纳闷,月船禅师衣食无忧,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只要给钱,好像受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真是不可思议。原来,月船禅师禅居之地常发生灾荒,而富人不肯出钱赈灾,因此他准备建造一座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月船禅师之所以这样,也是想完成师父的遗愿——建造一座寺院,但他又不愿一味等待他人的布施,只好以作画筹集资金。此愿望完成之后,他便退隐山林,不再作画。

一位受人敬仰的禅师,能在人前受此侮辱,一方面是因为月船禅师的修养极好,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意义,因而不在意别人的侮辱。月船禅师为了给贫苦的民众建粮仓而作画,知道自己的忍耐对穷人的生活有重大意义,因而即使出钱的女子当众侮辱他,他依然不为所动。他坚持的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弘一法师在世时经常对弟子们说的一句话便是“遇谤不辩”,并且一再地告诫弟子们在面对诽谤时一定要保持应有的理智。法师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弘一法师自己记录过一段文字:

“自从正月二十到泉州,这两个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过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说我以前如闲云野鹤,独往独来,随意栖止,何以近来竟大改常度,到处演讲,常常见客,时时宴会,简直变成一个“应酬的和尚”了,这是我的朋友所讲的。‘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我想我自己近来倒很有几分相像。”

那一段时间,弘一法师因为忙于应酬而被人冠以“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他并没有辩解什么,而是检讨自己,并对此中偏颇保持了沉默。弘一大师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

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和别人计较太多,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烦恼就会不请自来,何谈清净无为?

盏茶铭心

佛家有个境界,叫“八风不动”。佛家的所谓“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别人背后诽谤是毁,背后赞美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詈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乐是乐。佛家教导说,当修养到遇八风中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这是相当高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