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具魅力的名城古镇
4875100000015

第15章 魅力名城古镇——欧洲篇(5)

大清真寺内修建了一座哥特式教堂,但大清真寺仍然保留了伊斯兰建筑风貌。教堂装饰有精美雕刻和绘画的摩尔人木制藻井,顶上刻有贝壳形状的白大理石板的七角形壁龛,饰以拜占庭帝国用玉石和黄金镶嵌成的图案。

1236年,科尔多瓦被基督教王国收复后,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天主教大教堂,其面积只比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略小。16世纪,教堂内修建了高大的祭坛和十字架形的唱诗班席位,又修建了许多小礼拜堂和一座高189米的钟楼,代替了宣礼塔。科尔多瓦城内的大清真寺经过多次的改建和扩建,主祠被扩建,拱门、圆柱被拆除,用尖顶代替了圆顶。大清真寺现在成为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30米的长方形建筑,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维也纳——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维也纳是一个温柔淫靡的城市,具有把色彩和情调、上层和下层、贵族和平民、甘美和快活整个巧妙地掺和在一起的性格,它独一无二地渲染出了维也纳人生活的悠闲、鉴赏艺术珍品和谈论生活目的的雅兴。

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维也纳这个以音乐为灵魂的城市,空气中仿佛也有高贵出尘的气息,时刻提醒你什么才叫生活。早在罗马人为这座城市的城墙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起,就把古典文明对艺术兼容并蓄的精神融入了维也纳人的血脉,使其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维也纳人会让你明白,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上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震撼,因为一切艺术都是灵魂浪漫的成果。

维也纳是一座古城。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只是多瑙河的一个小村落,人口寥寥无几。公元前15年,统治了半个欧洲的罗马人将现在的奥地利地区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为了巩固所占地,罗马殖民者建立了许多城堡作为定居点。

其中一个叫维多波纳的城堡是今天维也纳的雏形。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人迎来了玛丽亚·特雷西亚女王的统治,女王热情赞助各种艺术,尤其对音乐,经常在美泉宫里举办音乐会,上演歌剧,这个时候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成了一座闻名遐迩的音乐城。

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即使你不懂当地语言,仍可以凭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凭借无国界的音乐沟通去欣赏艺术家的表演。

维也纳的咖啡馆与其他地方不同,欧洲人一致认为,是土耳其人让咖啡流入欧洲,但是维也纳人让品尝咖啡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艺术,变成了一种生活。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维也纳环城大街旁边,与霍夫堡皇宫相对。19世纪下半叶,维也纳老城墙被拆除之后,就开始了博物馆的建造工作。1871—1891年间,两座辉煌的博物馆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两座博物馆之间是为纪念奥地利唯一的女皇帝——玛丽亚·特蕾西亚而建的广场。如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菲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

霍夫堡宫殿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宫殿建筑。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的冬宫。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

霍夫堡皇宫外门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的产物。它由彼得诺比勒设计,并完全是由士兵们动手建造的。1824年,这座富丽堂皇的大门专门选在莱比锡大会战的纪念日落成,以此为弗兰茨皇帝败北雪耻。

穿过新霍夫堡皇宫的大门,就来到了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

在霍夫堡皇宫里,最值得参观的是皇帝居室。皇帝居室展览一共包括21间陈列室,共分三个陈列区,这就是弗兰茨·约瑟夫居室、伊丽莎白居室和亚历山大居室。弗兰茨·约瑟夫居室包括皇帝的朝见大厅、会议室、办公室、宴会厅。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卧室非常简单,一张铁床和最简陋的盥洗用具勾勒出了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的生活。与其正好相反的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的居室。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大理石的小圣坛、路易十四的家具、名画家的作品。在一间化妆室内,伊丽莎白还让人支起了攀登架,安装了吊环,专门用来锻炼身体。亚历山大居室是根据俄国沙皇的名字命名的。在维也纳会议期间,这里是他的居室。如今,这里记载了哈布斯堡帝国的末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爱情而自杀的皇储鲁道夫的画像、在萨拉热窝遇刺的皇储费迪南的画像和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画像。

史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市的标志,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大教堂内有1467—1513年间由尼可拉斯·格哈德·凡·莱登设计建造的国王弗里德里希的红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后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在史蒂芬大教堂塔楼上有一个重达20吨的铜钟。在每年新年到来的那一时刻,成千上万的维也纳人在史蒂芬教堂前的广场上聆听着钟声,相互庆贺新年。

除此之外,史蒂芬大教堂还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墓穴,这里存放了成千上万个伟业男人的尸骨,甚至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

史蒂芬大教堂曾经历过严重的破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堂遭受炮火袭击而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分玻璃窗画毁于一旦。庆幸的是战后的奥地利立刻开始了修复家园的工作,而大教堂是由9个联邦州负责修复的,这样团结的画面也早已被传为佳话。

莫斯科——没有眼泪的孩子

莫斯科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命运,因为这里的土地孕育了一个刚毅不屈的民族。莫斯科在灰烬中又复活了,并且是随着俄罗斯大地一起复活的。

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悠悠旋律,高尔基的《童年》,果戈理笔下的《钦差大臣》让我们认识了解了莫斯科。它一直以清新亮丽的北国风光、典雅大方的建筑风格和异常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莫斯科的历史有900多年,是世界上最壮观而古老的城市之一。它齐集了除圣彼得堡以外的所有精华。

莫斯科是几个世纪的历史浓缩成的一座丰碑,是一座激动人心的纪念塔,又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美丽的花园。莫斯科不是世界上成千上万座大城市中的普通一员,不是冰冷无语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对称长街,它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生命。

作为历史名城的莫斯科,其古典韵味和历史文化气息处处可见。美丽的红场和宏伟的克里姆林宫成为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还有气势磅礴的胜利广场,金碧辉煌的凯旋门,以及那些遍布全城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拜占庭风格的教堂。这些都汇聚了俄罗斯的精华,你认识了莫斯科,就认识了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宫内保存有俄国铸造艺术的杰作:重达40吨的“炮王冶和200吨的“钟王冶。克里姆林宫由此成为俄罗斯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克里姆林宫是权力象征的办公大楼,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冶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可以说,从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建于15世纪末,17世纪后半期改为现在的名。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在红场的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红场南边是莫斯科最经典象征的瓦西里大教堂;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1873年,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莫斯科凯旋门坐落在莫斯科城西的大街中央,它建于1829年,历时5年建造完成。它与法国的凯旋门还有一些渊源,这两座凯旋门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莫斯科的凯旋门体积略微小些,而且两个凯旋门是因为同一场战争而建造的。

莫斯科的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的。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用生铁铸成的圆柱,每根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有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刻有浮雕,浮雕反映的是俄军同法军作战的场面。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的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举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门柱之间,立有四尊身披盔甲、手执盾枪的俄军士兵,他们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冶,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仑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除此之外,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凯旋门巍峨壮观,它记载着历史的辉煌。也目睹了城市180多年的沧桑变迁,有着厚重的历史感,令人仰慕。

莫斯科的秋天,天空没有阳光,忧伤的云朵淡淡地笼罩着,给整个城市带来忧郁的气质,这时你会感觉它就那么沉默地看着你,天生威严、忧伤的眼神,让你不敢放纵和轻浮,让你心生怜悯。

如果说《天鹅湖》经典,那么一个民族呢,能够诞生《天鹅湖》的民族该是怎样的经典呢?我不想去探究答案,当我望着莫斯科天空下的一座座挺拔庄严的建筑时,我没有看到眼泪。满街的鸽子没有慌张,鲜花仍灿烂地开放着。